“偷窃”行为在儿童中偶有发生,但情节轻重不同,一般来说,问题虽然出在孩子的身上,但根子却在父母这里。比如家长在外面沾了小便宜,便在家里沾沾自喜,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悄悄地跟着学,随着沾小便宜的愿望逐渐增加,孩子往往也沾上小偷小摸的行为。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时,有的家长姑息不管,有的家长棍棒相见,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使孩子走向极端,滑得更远。应该说,孩子偷窃,家长是有责任的。
孩子偷窃,绝大多数是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开始的。因此,对这类孩子进行矫治,必须先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开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从他们现有的实际认识水平出发,逐步提高,应让孩子懂得偷窃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如果今日小偷小摸,就有可能在将来会大偷大摸,走上犯罪的歧途,通过反复教育,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增强改邪归正决心。
对于有偷窃行为的孩子,家长也应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努力把他们从歧途上拉回来,否则他们会是非不分,破罐破摔。家长应从尊重、爱护的真诚愿望出发,尽量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多采用赞许、表扬、信任、奖励的方法,点燃他们的自尊心,唤起他们的荣誉感,消除对抗情绪,树立上进的信心。
有偷窃行为的孩子,在接受教育后,有时会有所改变。当新的行为尚未巩固时,旧的行为在短期内仍会影响他们。当孩子出现反复时,家长切不可急躁,既要批评,又要耐心说服,他孩子受到震动,感到内疚,才会自觉改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