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 节 将 至,地 府 门 开 众 鬼 出 离 冥 界,重 返 人 间 作为中国传统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百鬼出游人间,《左传·宣公三年》有言:“魑魅魍魉,莫能逢之。”所以此日夜深之时,人们常常闭门不出。这种流传至今的民间习俗,显示出人们自古便有的对鬼神的敬畏之情,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鬼怪的形象更是被描绘得千奇百态——人面兽身、红身尖耳,皆有诗画为证。 清代诗人庞垲作诗中元夜景:“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月上枝头,河灯点点,七月半,宜普渡,家户各具斋供,罗于门外或垌衢,祝祀伤亡野鬼。 李嵩《骷髅幻戏图》 《骷髅幻戏图》将宋代市井表演——悬丝傀儡演出,以一种神秘而超现实的手法表现出来。傀儡戏艺人变为一具大骷髅,身旁有妇人儿童,而它手中操纵着一具小骷髅,透露出一种玄幻、鬼道之感,此画将人世的虚幻、无常表现的淋漓尽致。 罗聘《钟馗嫁妹》局部 罗聘《鬼雄图》 “罗聘”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中年纪最小者,故有“殿军”之称。他拜金农为师,除著有《香叶草堂诗存》、《白下集》外,还著有关于鬼怪的《正信录》。罗聘自称目能视鬼,所以不但善于写鬼,还善于画鬼,并绘有《鬼趣图》传世。 罗聘《醉钟馗图》 罗聘《鬼趣图》(局部) 闻 鬼 【宋】 彭秋宇 荒郊白骨卧枯莎,有鬼衔冤苦奈何。 半夜数声凄枕席,十年几度惨干戈。 英魂无托子孙绝,史笔不知忠义多。 欲反髑髅生世乐,近来富贵亦消磨。 题钟馗役鬼移家图 【明】 刘基 髯夫当前黧妇后,腊鬼作粮驱鬼负。 虹霓可驾雷可车,胡为役鬼来肩舆? 乃知老馗未公正,怙威植私干律令。 玄云沈阴鬼怪多,馗乎馗乎奈尔何! 罗聘《鬼趣图》(局部) 神 弦 【唐】 李贺 女巫浇酒云满空,玉炉炭火香咚咚。 海神山鬼来座中,纸钱窸窣鸣旋风。 相思木贴金舞鸾,攒蛾一啑重一弹。 陆信忠《地藏十王图》 陆信忠《地藏十王图》 《中元夜百花洲作》 【北宋】范仲淹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空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青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舞弗歌如老何。 《中元节有感》 【清】王凯泰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中元节”为道教说法,而佛教则称之为“盂兰盆节”。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在日本,“鬼”的题材更是比比皆是。 《百怪图卷》1737年创造的一副画卷,佐脇嵩之从于画师英一蝶门下。彩画作品包括日本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妖怪,为后人留下了极富创见的妖怪艺术。 佐脇嵩之《百怪图卷》 佐脇嵩之《百怪图卷》 佐脇嵩之《百怪图卷》 佐脇嵩之《百怪图卷》 鸟山石燕(1712-1788)从《和汉三才图会》和传统日本民间故事中搜集了大量素材,并整理成系谱,倾其一生完成了《画图百鬼夜行》、《今昔画图续百鬼》、《今昔百鬼拾遗》、《百器徒然袋》这四册妖怪画卷,合共描绘二百零七种妖怪。日本人今天所熟知的许多传统妖怪的造型,都是以鸟山石燕所画为原型。 鸟山石燕《画图百鬼夜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