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十强县出炉 成都占7席龙泉驿蝉联第一
2015-08-29 来源:腾讯网-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李臣)8月28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了2014年四川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结果。继去年取代双流县夺得第一后,此次龙泉驿区再次夺冠,GDP破900亿元。十强县结果根据2014年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排出,十强县经济实力强劲,GDP总量占了全省五分之一。十强县榜单上,成都依然占据七席,郫县(微博)、青白江(微博)双双比上年提升了2位。 十强县GDP超川南经济区 “四川十强县是对比了全省175个县、市、区,按照经济规模、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发展速度、经济效益五个方面的情况,囊括了30个指标。”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强县最终结果依次为:龙泉驿区、双流县、(绵阳 (微博))涪城区、新都区、温江区、郫县、青白江区、(德阳(微博))旌阳区、(宜宾(微博))翠屏区和新津县。 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十强县实现经济总量5107.4亿元,比上年增长9%,总量比全省第二大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多173.7亿元,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 “高基数基础上的稳增长来之不易。”该负责人分析称,“十强县”前五位的县(区)经济发展势头较好,特色产业突出,排名相对稳定。其中,龙泉驿区是全省汽车工业重地,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增长拉动工业规模稳步扩张,经济总量稳居全省县域首位,全区GDP突破900亿元,达到944.6亿元,超过全省8个市州,相当于眉山市全年经济总量,充分体现了工业是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全省县域经济占比超20% 从2012年以来,十强县的名单无增减变化,但排位情况却有变动。龙泉驿区从上年起荣登榜首,而最新的排名中,郫县、青白江均提升了2位,旌阳区、翠屏区分别下降了2位。 “十强县”常住人口仅占全省县域的9.8%,但2014年GDP占全省县域经济比重的21.0%,“十强县”县均GDP达510.7亿元,是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3.7倍。“十强县”非农业发展领先县域,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县域比重24.8%,服务业增加值占县域比重达23.3%。“十强县”经济运行质量优于县域,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县域比重2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占县域比重达28.4%。 2014年,“十强县”人均GDP为70413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龙泉驿区人均GDP超过10万元,达117854元。“十强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77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3倍,其中5个县城镇居民收入超过3万元,比上年增加2个。“十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4449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6倍,10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温江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居全省县域首位,分别为35135元、17125元。“十强县”财政收入均超10亿元,双流(微博)第一,高于全省15个市州。 四川最强县未上“全国百强县”榜 两张榜单不可比2015-08-29 来源:腾讯网-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陈岩 张岚)8月28日,四川省统计局发布2014年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结果。自去年龙泉驿区超过双流(微博)赢得霸主地位之后,龙泉驿区此次再次夺冠。对比最近风靡网络的“全国百强县”榜单,却发现有诸多让人看不懂的地方。 该榜中有四川的双流县和郫县(微博),但是今天四川统计局发布的四川十强县中,双流和郫县排名分列第二和第六位,排在它们前面的龙泉驿区和它们之间的涪城区、新都区、温江区都未出现在“全国百强县”中。 这不由得让人觉得蹊跷,两个榜单有何不同?究竟什么样的评价体系更科学?记者进行了采访。 数据来源、评价体系不同 两个名单不可比 进行类似评价,有两个基础:数据和评价体系。 “全国百强县”榜单由一家名为中郡研究所的非官方机构发布。“四川的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结果,与这个‘全国百强县’不可比。”怂拇ㄊ⊥臣凭肿芫济师熊建中表示,在数据来源上,目前国家未发布2014年全国县级经济发展数据,即便在统计系统内部想获得全国县级也很困难,“但不排除一种情况,就是给全国几千个县挨个打电话问数据。” 实际上,从1991年开始,国家统计局主持发布“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前100名评比”,简称“全国百强县评比”。早在2007年,国家统计局就取消这一评比。 在评价体系上,两张榜单。选取的指标和每项指标的权重都不尽相同。我省选取了30个经济指标,通过功效系数法进行计算。“中郡所”并未公布其选取的指标,但表示选用基本竞争力评价法。 另外,评价对象的范围也不相同,“全国百强县”不包含市辖区,只评价县和县级市。我省则是评价非农比重在70%以下县级单位,据此,除成都市青羊区(微博)、武侯区、金牛区、成华区(微博)、锦江区(微博)、攀枝花市的东区、西区和自贡市自流井区等8个区外的175个县、市、区都被纳入评价。“非农比重超过70%的,可比性就比较低。”四川省统计局综合处处长杨治刚表示。 基于这些不同,两张榜单并不具备可比性。熊建中表示,鉴于对中郡所“全国百强县”榜单的数据来源和评价方法的不了解,难以对其科学性、准确性下判断。 30个指标 四川版榜单反映经济发展质量 虽然不可比,但四川的评价体系有哪些特点?我省的县级经济综合评价结果侧重反映什么? 熊建中介绍,我省在1994年经过省内各方面专家的认证,确定了30个主指标,就经过9年的验证后,对其中乡镇企业产出和地方财政收入等两个指标进行调整,并于2003年正式确立这一评价体系,此后未做修改。 我省数据来源是根据全省统计系统的数据,分为规模、水平、速度、效益、结构五大方面的数据,包括GDP、规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人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等数据指标。 “但由于各个指标的单位不一样,有的是亿元、有的是百分比,我们进行功效系数法进行计算。”杨治刚以GDP举例,175个县市区,就有175个数据,第一的龙泉驿(微博)比如得100分和最后一名的炉霍县比如得60分,中间就有900多亿元的逆差,其他所有县在这之间,根据自己的位置算出分数。然后根据权重不同,在乘以系数,各项相加得出总分。 所以四川的榜单反映的是综合水平,GDP靠前,综合排位不一定靠前。比如雁江区的GDP排名第九,这只能反映雁江的经济规模较大,但是雁江在人均GDP、人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上排名分别为28和82,综合计算后雁江被排到第13。 “人均的指标可以反映出经济的质量,我们在经济规模、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发展速度、经济效益这五项之间都有侧重,但总体要反映的是县级经济的质量和发展实力。”杨治刚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