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y Reading】西格丽德·温塞特 - 叙事者的叙事天才 (192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EngYifang 2015-08-29

温塞特出生于丹麦凯隆堡,当她两岁的时候,全家移居挪威。1940年,温塞特因为反对纳粹德国和其威瑟堡行动而从挪威流亡到美国;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她重返挪威。西格丽德·温塞特(1882-1949)是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位挪威作家之一,也是距今最近的一位(其他二位分别是1903年获奖的挪威吟游诗人比约恩斯彻纳·比昂松和1920年获奖的克努特·汉姆生)。温塞特于192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时瑞典的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在授奖时称许她对中世纪斯堪的纳维亚生活的描述引人入胜。委员会的评审专家们指的是她以13世纪的中古挪威为背景的两大系列小说:三卷本的《克里斯汀·拉夫朗的女儿》这部作品已成为挪威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和四卷本的《马湾的主人》。
这两大系列描绘中世纪生活的小说出版后成为当时的国际畅销书,《克里斯汀·拉夫朗的女儿》尤其受欢迎。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文学奖应授予创作出“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第一流作品的作家”,温塞特的作品似乎也可归入这一多少有些弹性的范畴。但她令全世界读者着迷的并不是文中的理想主义倾向,而是她作为伟大的
叙事者的叙事天才。在她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她的作品就被译成了几种影响最大的文字;1928年后,几乎所有主要文字都有了她的作品的译本。在70年后的今天,她的作品仍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拥有一代又一代的新读者。
1934年她出版了自传体小说《十一年》。书中毫无掩饰地讲述了她在克里斯蒂安尼亚的童年生活,描述了她那充满智慧与关爱的家庭,刻画了她那生病的父亲。这是挪威有史以来描写一个小女孩的最动人的作品之一,很少有作品能超越它。西格丽德在不断地取得成功。

西格丽德·温塞特的每一本书都不会令读者感到乏味。她是一个伟大的叙事者,对错综复杂的人类思维有着深刻而现实的了解——无论什么年代,也无论什么地方。凭着第一手获得的文学和历史知识,和她对人性的透彻理解,加上明白它对我们所有人的重要性,西格丽德·温塞特拥有丰富的素材——情感方面的或是知识方面的——可资利用。

《丹麦诗人 The Danish Poet》:生命中不可思议的细碎巧合



  “小时候,我以为大家都来自外太空,呱呱落地之前,我们只是飘在空中的小种子,等着被某人领走。选择过程是任意的,父母是谁也无从得知。我其实没错,因为我们出生几率和父母相遇息息相关。我父母的邂逅纯属偶然,乃是许多年前一系列事件的产物,始于哥本哈根的一间公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