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 | 和繁星相对
原创
2015-03-27
央视新闻
央视新闻
《繁星》 朗诵:郎永淳 繁 星
“地球一小时”是怎么来的?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2007年向全球发出的一项倡议: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晚8时30分至9时30分期间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 2015“地球一小时”主题“能见蔚蓝” “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展开,200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将地球一小时正式引入中国。 2014年,全球超过162个国家和地区、7000座城市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吸引了数亿名支持者。 今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能见蔚蓝”。“能见蔚蓝”代表了对未来的期待。‘能’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能够带来改变,‘蔚蓝’代表每个人对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期待。
怎么度过黑暗一小时? 保护地球 你能做点儿什么? 来源/央视新闻 本期监制/宣明栋 主编/李浙 编辑/李伟 吕小品 能见蔚蓝,需要你我共同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