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争中的苏军狙击手 让德军、日军倍感头疼

 生命中不能没 2015-08-29


  苏德战争中的苏联狙击手
  
  1943年,苏德战争开始不久,希特勒的东线部队在俄罗斯广大荒原上大吃苦头,让德军倍感头疼的便是苏联红军中枪法精准的狙击手。德军入侵苏联后,苏联初期战势不利,于是想尽各种办法来延缓德军的攻势。他们在苏芬战争中从芬兰狙击手身上得到的教训在此时派上用场,开始大量训练狙击手,用于打击德军的士气。他们基本的模式和德军狙击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作法类似,并不很重视600m以外的长距离狙击,而是把焦点放在中短距离支援小单位作战的狙击战术。
  1942年9月13日,德军对斯大林格勒市区发动进攻,双方进行了异常激烈残酷的街巷战。两军紧紧围绕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展开激烈的战斗。苏军在双方争夺激烈的地区的房屋内、街区上都密布了地雷。有时,仅为了争夺一座建筑物,双方要拼死战斗几个星期。如:在斯大林格勒市的1号火车站,双方的争夺战持续了一周多的时间,德军曾先后13次攻占了该火车站,苏军又13次从德军手里将其夺回。又如,苏军24名战士在市区一幢4层高的普通楼房里,坚守了 58天,德军对其进行反复攻击,伤亡惨重,但仍不能将楼房攻下。在一些建筑物里,往往是德国军队控制一半,苏联军队扼守另一半。
  在这场激烈的战争中,苏联红军成功地运用了狙击战术。根据苏联公布的资料,其狙击手遍布各条战线,有成千上万的敌军死在这些神枪手的枪下。为了给狙击手以特别的奖励,1942年,苏联专门为优秀狙击手颁发了狙击手奖章,有4 名狙击手获得了最高苏维埃奖赏,并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战争中的苏军狙击手 让德军、日军倍感头疼

战争中的苏军狙击手 让德军、日军倍感头疼

战争中的苏军狙击手 让德军、日军倍感头疼

震慑日本关东军
  
  1945年8月,苏联对日本关东军展开大规模进攻。自以为射击技术一流的日本关东军丝毫不以为然,但很快他们便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苏军强大的狙击火力中。直到今天,一些日本老兵想起当时的情景,仍是一脸惊恐:“我们趴在地上作战。我身边的一个人只是把头探出地面向外射击,才过了短短30秒,他就像被一根铁棒打中脑袋似的,向后摔过去。他前额上有一个圆圆的枪弹洞,只一枪就被打死了,而我连枪弹是从哪飞过来的都不知道。”“有时趴在地上作战,身子刚一动,枪弹就飞过来了,甚至稍微趴高一点,都会招来射击,不少人只顾低头,结果屁股上就被打出个对穿的窟窿。”
  
  当时最惨的就是日军机枪手。作为日本为数不多的支援火力编制,他们受到了苏军狙击手的“特别关照”,往往没打几枪,正副射手就都被苏军狙杀了。一位幸存下来的日军机枪手回忆说:“当时我是重机枪手。作战时不敢看目标,总是低头,趴在枪身下,用手指扣住92式重机枪的扳机,乱扫一通,都不知道枪弹打到什么地方去了。”
  那些令日军丧胆的苏联狙击手使用的就是著名的M1891/30莫辛-纳干步枪。该枪采用5发弹仓供弹,非自动方式单发发射。苏联并不专门生产狙击步枪,一般是挑选出生产中工艺好、精度高的步枪,加以细致调校,作为狙击步枪使用,为了增加远距离射击精度,还在其上特别加装了光学瞄准镜。不过如果像普通猎枪那样把瞄准镜装在枪身上方,便无法使用弹夹装弹,只能一发一发地装填,使用起来非常麻烦,所以苏军把瞄准镜移到了枪身的左侧。此外为了能在光学瞄准镜损坏后继续作战,枪上保留了机械瞄具。
  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苏军吃了芬兰狙击手的大亏,伤亡惨重,所以在之后的战争中苏军非常重视对狙击战术的研究和对狙击手的培养。仅1939年一年,苏联就生产了8万多支莫辛-纳干步枪。虽然日军也装备了三八式狙击步枪,但其装备数量较少,且瞄准镜质量较差,而且日军没有完备的狙击战术。因此,经过卫国战争洗礼的苏联红军,不论战术素养还是武器装备,其狙击手的水平都远远高于日本关东军。日军狙击手往往作为敢死队员,深入苏军阵地后方,多在树上、水塔一类地点埋伏。那些地方虽然视野好、射界宽阔,但是没有退路,因此即使能一击得手,也会马上被苏军发现,受到集中攻击。
  苏军攻入东北后,虽然没有与日军进行过太多交战,但苏联狙击手对日本兵的震慑却影响深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