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两首》导学案

 昵称503199 2015-08-30

《诗经两首》导学案

《诗经 氓》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并掌握《氓》的故事情节,《诗经》的文学常识和现实主义风格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分析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2、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

    3、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手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氓》作为叙事诗的特点和对比手法的使用。

    2、学习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说

    《氓》是《诗经·国风·卫风》中最为有名的“弃妇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恋爱风气比较自由,桑间濮上,幽期密约,用诗歌表达情愫,以选择配偶。同时,封建意识正在发展,男尊女卑之风已形成。妇女逐渐丧失了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而处于从属地位。阅读这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不仅可以对先秦人们关于爱情、婚姻的观念及其社会状况做个管窥,且可了解我国诗歌在童年时代达到了怎样的艺术高度。

    2、作品简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共105篇。《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共40篇。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课前预习]

    理解诗句

    1、注音并解释:

    氓(            淇水(   )  愆期(            将子无怒(            

    乘彼垝垣(   )(              载笑载言(            体无咎言(        

    尔卜尔筮(   )(           于嗟鸠兮(   )(   )  其黄而陨(        

    无食桑葚(   )  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           来即我谋       

    言既遂矣(            无与士耽(            以我贿迁(            

    女也不爽(           渐车帷裳(   )(             士也罔极(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              抱布贸丝        

    咥其笑矣(             及尔偕老(           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亦已焉哉(           躬自悼矣(             

    2、通假字:

    例句                   假借字             本字                   意义

    氓之蚩蚩将子无怒

    于嗟鸠兮犹可说也

    隰则有泮不可说也

    3、古今异义:

    (1)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古义:             。今义:                

    (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义:             。今义:                

    (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古义:             。今义:                

    (4)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古义:             。今义:                

    (5)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古义:             。今义:                

    (6)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古义:             。今义:                

     (7)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古义:             。今义:                

    (8)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古义:             。今义:                

    (9)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古义:             。今义:                

    (10)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

    (1)三岁食贫(                 )(2)士贰其行(                

    (3)二三其德(                 )(4)夙兴夜寐(                

    有感情朗读

    古典诗歌的鉴赏首要的是学会诵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把握诗歌的内容要点;还要读出诗歌情感,读出美的意境。因此要注意:

    (1)读出节奏。古典诗歌节奏表现了各自不同的式样。四言语句多为“二二”节拍,而“五言诗”节拍则多变式,或“二一二”或“一二二”不等。

    (2)读出韵律。诗歌语句的平仄、高低本身就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时只要加以体会就要感觉到。重音、轻音的选择也是读出韵律的重要手段。判断轻、重音的基本标准是表达内容和感情的需要,有利于表达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诗句就应该重读,反之则轻读。一句中关键的字词重读。语速的选择同样是读出韵律的关系,情绪激昂处则势如破竹、一贯而下,情绪缠绵处则如潺潺溪流,缓缓流出几分哀婉。

    (3)读出情调。一篇诗歌自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调:或豪放激昂,或婉约悱恻;或平淡清幽,或深邃哀婉,或高亢悠扬。通过诵读,读出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和艺术美。

    一、整体感知课文:

    1、齐读,请四位同学分别讲述《氓》的内容 ,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

  ————————————————————————————————————

   二、理解全诗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5、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6.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7.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8.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9.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

    10.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11.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

    12.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3.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4、将这两首诗用自己的话变成一个故事复述出来。

    三、人物形象及诗歌主旨分析

    1.《氓》女主人公为什么会被遗弃呢?(这一桩婚姻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一般的观点有以下四种。①“士”之变心说:情节 “不见复关”的暗示性(根据蚩蚩、旦旦、贸、车、不见等词进行推断);“士贰其行”“土也罔极,二三其德”的显示性。这一切告诉我们“士”的变心是关键原因。②社会道德说:“秋以为期”“以望复关”可见他们是自由恋爱的,为当时的社会道德所不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即:社会舆论)③社会制度说:情节为“抱布贸丝”至“以我贿迁”,“三岁食贫”“渐车帷裳”,“士”骗取了钱财,生活由贫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上,正如恩格斯所说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钱关系。(女子没有独立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只能依附男人)④年老色衰说:情节为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三岁为妇”,年老色衰,引起“士”变心。你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以上原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味地指责“氓”的不道德。你认为能一味地指责“氓”的不道德吗?请你联系文章的内容,结合你的认识、感受以及我们今天的时代,谈谈你的看法。

    答:

    2、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可以写给氓或女子)

    3、如何看待课文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

    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两句话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诗经 采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学习方法:

    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诗经》有关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
    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

    二、学习《采薇》

    1.学生朗读,整体把握。思考讨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2.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3.理清思路,把握内容。

    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及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

    4.赏析: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5.《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6.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7.明确特点,熟读成诵。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很有特点。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

    三、布置作业:

    背诵最后一段。

    四.教后感

 

《诗经两首》答案

    答案(一)

    一.Méng  chī  fěi  qiān  qiōng  yuán  shì

    Zài    jìu   xù  tuō  shāng

    Jiān  cháng  wǎng  mí xì xī   pàn

    二.恋爱 结婚婚变   有变化

    三.1.见面 送别约婚

    2.男子忠心女子热心 期待恋人出现

    3.比兴暗示女子婚姻的不幸。

    4.伤心  男子变心

    5.比喻  不满,果断,清醒

    答案(二)

    一.mí pìn  yǔn  gǚ jìu

    Lì kuí   féi  ǐr  jǐ 

    二.

    1.没有家室,外敌入侵的缘故

    2.忧心如焚,感到饥渴

    3.内心痛苦,我不回家

    4.怎敢定居?一月中多次打胜仗

    5.我悲伤,无人知道我的悲哀

    三.1.有  时间流逝

    2.打胜仗  不矛盾

    3.积极的

    4.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既寓于形象,又含而不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