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宋)曾肇 行书尺牍《行复岁暮帖》高清

 鳳舞抚仙 2015-08-30
 

(南宋)曾肇 行书尺牍《行复岁暮帖》高清纸本,28.7x50.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肇奉别。行复岁暮。倾乡实倍常情。但公私纷纷。为问不数。甚自愧也。别纸丁宁。岂惟益友忠告之谊。亦出于忧国恳恳之诚。反复数四。不胜感叹。衰拙于此。岂能恝然。但再三则渎。终恐无补尔。余非会面。不究所怀。远书万一流落。不可不虑也。海陵过此相见。诚如所谕。广陵之传,乃邸吏误报。乘流得坎。任其自然。未尝以此为念。上下匮乏。所在皆尔。非独彼也。岁晚益寒。强食自爱为祝。肇又上。 

 

曾肇(1047-1107),字子开,宋南丰人,曾巩弟。
  曾肇自幼聪慧好学,师承其兄曾巩。重儒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章法。容貌端庄,为人忠厚仁义。为官40年,历英、神、哲、徽四朝,在朝任过礼、吏、户、刑四部侍郎和中书舍人,对朝中事敢直抒胸臆;在14个州、府任地方官时,多有政绩,为人称颂。治平四年(1067)中进士,初为黄岩县主簿、郑州教授,后调崇文院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太常寺同知。到崇文院后对秦汉以来的礼仪之规增补修正,使其完善,同时删定《九域志》,得到宋神宗嘉许,调国史馆编修,进吏部郎中,改右司,为《神宗实录》检讨。元祐初(1086),任起居舍人,不久为中书舍人。多次谏言朝廷应辩邪正,少宴乐,因意见不合,辞给事中职,以宝文阁待制知颍州(今安徽阜阳),调知邓州(今河南邓县)、齐州(今济南)、陈州(今河南淮阳)及应天府(今南京)。元祐七年,调为吏部侍郎,又因有关祭祀一事,改刑部,出知徐州、江宁府。元祐八年(1093)十月,宋哲宗继位,起用一些旧臣,召曾肇入朝。曾肇建议选用忠信端良之士,防止近臣参政,遭贵戚攻击,出知瀛州(今河北河间)。绍圣四年(1097),前史官范祖禹等在修撰神宗《实录》时有讥讪言语,被降罪。曾肇参与修撰,亦被降调滁州。后复为集贤殿修撰,出知泰州、海州(今连云港市)。元符三年(1100)正月,宋徽宗即位。
  曾肇复为中书舍人,上疏建议广开言路,昭雪元祐党人,改任翰林学士兼侍读,掌管起草诏令。时有谏官陈灌、给事中龚原以言获罪,无人敢救,曾肇挺身而出,极力进行辩解。建中靖国元年(1101),改任龙图阁学士,提举中太一宫。出知陈州,再任太原、应天府、扬州、定州(今湖北麻城)地方长官。崇宁元年(1102),元祐期间的士大夫再度遭贬,曾肇亦被放逐到和州(今安徽和县)、岳州(今湖南岳阳),再贬到濮州(今山东鄄城)为团练副使,最后到汀州。四年,得以归。大观元年(1107)卒。卒后30余年才被追封为曲阜县开国侯,赠少师,谥“文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