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中国正在培养一代东亚病夫

 津南王者 2015-08-30

  昨天看了一档节目,内容讲的是让孩子们在哪种条件下教学好。

  节目或许为了更加的民主,邀请了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畅谈封闭式教育与户外教育。

  在节目组的户外采访中更是透露了一种小民主情怀。每一节课老师们都会尊求孩子们的意见,孩子们想去哪个户外学习场所就去哪里学习。

  学生们挑选的地方不是树林就是爬山。镜头一里的孩子们在树上爬来爬去着实让笔者手心捏了一把汗水,这样绝对威胁。万一出事估计这个学校也就完蛋了。然后镜头二里的孩子们在陡峭的山体上攀爬着,如果是笔者笔者肯定会害怕。当然为了更好的彰显封闭式教育与户外教育凸显度,节目组还录了一盘关于封闭式教育的视频。视频里的孩子们正在默默的写着作业,老师左右转动给孩子们讲解着什么。这画面一看,老师是多么的和蔼,祖国的花朵是多么的鲜艳......

  等两组视频放完以后节目组要求嘉宾投票选择封闭式教育与户外教育哪个更加的好。最后很奇怪的是一大半嘉宾都是选择户外教育,一小半选择保留意见,但是就是没有一个人选择封闭式教育。

  既然是畅谈,那么选择过后就要请嘉宾们发表一下自己对所选择的看法。主持人先让一位选择保持意见的家长谈说。家长也很开门见山,因为户外教学看起来很危险,然后这位家长准备继续谈下去时突然被一位支持户外教育的家长打断了。说到户外教育有什么危险的,就是要给孩子更多的挑战...保留意见的家长也不依,开始和支持户外教育的家长对掐起来,主持人看到这场景也只能出来“劝架”了,让双方都停下来听听老师们的看法。

  老师就说了两种教育方法的弊与利。封闭式教育可以让孩子们学到更多书本上了知识,也更加的安全;户外教育学习到的知识当然会少很多,也危险,但是可以让孩子们养成互相帮助的精神,也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毅力与体质,再说孩子们的天性就是玩。

  听到老师的看法后笔者很惊讶,在中国估计没有哪个老师敢在公共场合谈说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估计都会说孩子就是要从小开始教起,长大了就很难教了。

  笔者为什么说中国的老师不敢在公共场合谈自己的看法,主要原因有三:一:未成年是没有决定的权利;二:家长和法律对孩子们的过度保护;三:老师怕出事,不敢担责。



  大家心知肚明中国的孩子从出生到十八岁,在此之间完全没有多少的决定权利。甚至满了十八岁还要被家长所左右,最后的结果让孩子们养成了没有主见的习惯。孩子们的“生死权”被家长掌握着,老师也就只能顺着家长们的意思,“知识改变命运”。拼命的让孩子们写、读。最后的孩子们就只会写了,读了。一到公共场合发个言什么的就像结巴子,身体的幅度也就像心样,蹦蹦的。这个可不是笔者胡说八道,相信很多人都发现了这个问题。

  当然笔者不是说现在中国的教育问题错在了家长身上,错就错在家长能说你们老师是怎么教育的孩子,而老师却不能说你们爹妈在家是怎么教育你们的。写到这里笔者要说一件少数情况的真实事情。

  上个月和家里的舅妈煲电话粥时聊到了上小学的外甥女。问学习情况舅妈还算比较欣慰,但是学了一身的坏毛病。以前在家时说什么还听,现在完全不听了,动不动就说自己班的同学怎样怎样的,感觉她自己还是挺好的少先队员。那么她这位挺好的少先队员好到什么程度了呢?一回家,家里的垃圾就猛增,到处扔,出门了也到处扔。以前小时候到处找垃圾桶,看到地上有垃圾就喊妈妈、妈妈垃圾、垃圾,就要捡起来。

  笔者就纳闷了,好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怎么长大一点就不行了?舅妈说:学校的孩子多了,总还有些影响。我问老师不管?打,打不得,骂,骂不得,狠一点家长们就有意见,软一点说了又不听老师能怎么办?笔者回想一下儿时读书时情况也的确是这样,一些恶习就在同学之间相互传教着。老师想改变一下,可是小学思想品德上就有一节内容讲到什么少年保护法。

  这个保护好,不可质疑。但是,如果家长能够多站在教育事业上考虑一下,能过去的也就过去了(没人性的事情要抵制)。不是有一句话叫做严师出高徒吗?教育不是说为了某一个孩子,而是为了民族的进步!家长们要有这个觉悟,要站在民族成长上看待教育。

  说了一点家长不爱听的话,下面就说说学校的问题。

  学校的问题那就大的很,完全就是培养东亚病夫的教育方式。甭提什么户外教育了,一到有考试的时候连什么课外活动、体育课、微机课,感觉不重要的课能取消的都取消了。整天在教室里面背单词,算什么X+X。笔者想问一下,孩子们的国语学的怎么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有几个孩子到高考的时候能完全的正确回答?笔者没参加过高考,不知道又没有这道题目。有,估计又是一条大新闻。

  病夫,完全的从内向外的病夫。体质不行,自己的文化不行。中国的教育方式真的该换了,换的严格一点,老师们不要怕为孩子负责,要敢于为民族负大责。历史会感谢您们的。

   有人估计会觉得笔者小题大做了。很肯定的回答不是小题大做。笔者真的,真的有感触。别的国家的孩子站在众人面前可以夸夸其谈,笑谈风声,我们是双腿发软,不知所措,抖半天才发一言。请问难道这样的形象不是“东亚病夫”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