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岛天后宫老照片:见证青岛变迁历史

 llxzbpzxm 2015-08-30

原标题:青岛天后宫老照片:见证青岛变迁历史

资料图

青岛曾经建有七座天后宫,分布在板桥镇(今胶州)、塔埠头、即墨金家口、女姑口、沧口、沙子口、青岛口等各个口岸。目前青岛仍保留的天后宫,有青岛天后宫、即墨金口天后宫、崂山沙子口天后宫。这里提的是位于青岛口(今太平路)的天后宫。

资料图

天后宫,始建于1467年(明成化三年),初建时称“天妃宫”,修建了3间正殿圣母殿,2间配殿(龙王殿和财神殿)。天后宫由胡善士捐地建成。

资料图

1644年,天后宫进行了整修和扩建。1726年,雍正御笔亲书“神昭海表”匾额赐予青岛天后宫。1733年,新天后宫大殿建成。

资料图

据现存的同治年间石碑记载:“天后宫殿前旧有戏楼遗址,而栋宇全无,不堪适观……”1865年6月,天后宫进行了修缮并重建戏楼,胡存约的《海云堂随记》对戏楼有如下描述:坐南朝北,与正殿相靠连为一体,中间有过路台,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履以琉璃瓦。重修之后的天后宫,“敞之以庭堂,峻之以阶级,节梲耀彩,金碧辉煌,可威震四海……”

资料图

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对青岛进行规划。位于青岛区的天后宫成了“欧美人杂居区”,不允许中国人居住。但是渔民常来天后宫烧香许愿,中国渔船也到青岛港避风,而且天后宫每年都有传统庙会,再加上天后宫建筑风格与德式建筑风格格格不入,所以德国总督想把天后宫拆除,但遭到了青岛民众的强烈抵制。德国总督迫于压力,决定将天后宫迁于鲍岛区(此地为中国人居住区),并在馆陶路批了地皮,但这件事随着日本人占领青岛而不了了之。

资料图

1936年,青岛商民集资对天后宫进行大规模扩建和整修。重修之后的戏楼,建筑面积增加到1100多平方米,殿宇增加到16栋,楼顶的琉璃瓦选用黄绿色。1937年,又在原有戏楼旧址上重建了一座戏楼,并将戏台由室外移至屋内,前后与茶楼结合为一体,今天看到的天后宫戏楼就是在此基础上整修而成。

资料图

文革动乱期间,天后宫遭遇天灾人祸。殿内神像被砸毁,戏楼双层飞檐琉璃瓦被砸掉,两侧小门上“海不扬波”、“威武显灵”的匾额不翼而飞,门口旗杆遭到雷击,庙会被禁止,天后宫面目全非。

资料图

改革开放后,天后宫逐步得到恢复和保护,1982年,天后宫被列为青岛市市级保护单位,1996年,被辟为青岛民俗博物馆。1997年,天后宫对外开放。1998年,天后宫进行大规模整修, 并从福建复制了丢失的雍正皇帝御赐的匾额,并引进名贵树种。1999年,天后宫庙会恢复。2000年,钟鼓楼恢复。2009年底至2010年初,民俗博物馆对天后宫戏楼进行了修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