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在生长中不同阶段的教育方法

 徐孝国图书馆 2015-08-30
培育孩子不同于培育任何其他的生命,孩子需要父母和他们一起成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奥秘其实就是对这一严酷事实进行毫不妥协的颠覆——互换角色,让孩子成为自己“认知”和“情感”发展历程的“布道者”,而做父母的要努力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倾听者”,一个真正的、积极的、平等的,值得孩子信赖的“倾听者”。
   学前期(preschoolers,3岁~5岁):进入这一阶段,孩子对父母的期待和培养标准渐渐有了清晰的意识,知道如何讨好或激怒父母,同时开始形成符合自身性别的情感表达方式。这时的倾听意味着:鼓励孩子学习用具体而准确的语汇表达他们的情感,尤其要帮助他们仔细分辨特殊的情感。例如,这一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分辨“快乐”与“忧伤”,对“忧伤”和“愤怒”之间的区别却往往困惑不解。此外,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对外部世界发生兴趣,想象和幻想成为他们同外部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他们常常会把故事的想象直接等同于现实。此时的倾听意味着将优秀的故事作为有力的手段,引导孩子主动讲述或复述,在一种放松的心理状态下,表达出他们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思考、困惑和期望。

  学龄期(school-age children,6岁~12岁):在这一阶段,出于孩子身体生长以及同外部世界沟通的需要,集体性的游戏以及运动等带有“竞争”意味的活动就变得十分重要。此时的倾听意味着:尽量多地亲自参与这些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与“团队协作”的意识,帮助孩子的“自我”初步适应外在的社会环境。

  青春期(adolescents,13岁~18岁):进入这一阶段,孩子开始强烈体验到自身生理、心理的巨大变化,同时还强烈意识到社会地位的微妙变化,“叛逆”是这一时期的主要表征。夸张表达自身的情感说明这一阶段的孩子对诸如“痛苦”之类的精神挫折感有了强烈的认知。此时的倾听意味着鼓励孩子行为、情感方面的独立意识,关注他们生理健康方面的点滴问题,帮助他们养成对事物的判断力,帮助他们缓解来自同辈的各种压力。同时要理性地面对这一时期孩子对成人的挑战、对成人观点的争论,引导他们从“自由地”(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情感过渡到“艺术地”(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情感,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
  要防止和克服孩子出现的消极逆反心理,就必须及时了解他们的心态,激发他们的内在需求,捕捉教育时机,以高超的教育艺术,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具体做到: 
(1)要经常从他们的行动、情绪反应,来了解他们的心态及其变化,发掘“闪光点”和积极因素,把握教育的时机。一般说来,青少年处于心理不平衡以至剧烈冲突而又渴望矛盾、冲突得到解决以达到心理平衡时,这就是教育的良机。如自尊心受伤害而又想自强时,自己的努力受挫而又不甘失败时,对过失感到内疚时等,如能及时引导,就能消除消极的逆反心理,使之向积极方面转化,进而在较高的层次上求得心理平衡。 

(2)针对孩子的不同个性等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时间、条件和情境,因人因时因地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等方法进行正面引导,重在提高他们的认识,使之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 

(3)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他们都有优点、长处,首先看到这些优点和长处时他们才会产生上进心。他们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往往交错在一起,家长要善于用辩证的观点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用优点克服缺点,这要比单纯用批评、处分的办法使其克服缺点、错误有效得多。因为前者能强化优点,增强他们可自信心,融洽师生关系,形成积极上进的心态,后者则容易挫伤他们自尊心,形成对家长的逆反心理。 

(4)要有良好的教育心态。家长要关心时时刻刻他们,充分尊重、信任他们,遇到偶发事件或他们的失礼言行要制怒,要理智地进行冷处理。对他们一时想不通的问题和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要耐心等待,相信他们是会醒悟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亲就要用真诚的倾听与有效的沟通和孩子再一次经历共同的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孩子引向未来真正的幸福。而真正的幸福只可能来自孩子自身健康的情感能力和创造性的认知能力的共同构造,而不是来自我们自以为慷慨的给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