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常识]5大行为造就早亡体质 强碱食物来调节

 任万胜 2015-08-30

现代人的死亡多由于疾病造成,而酸性体质往往是造成疾病和亚健康的凶手。人体正常血压的pH值在7.35-7.45之间,而低于和高于标准pH值,都导致疾病。但是今天只有10%左右的人群血液处于正常值,更多人的血液呈现的是酸性。酸性体质具有很到的危害,今天我们就一同了解哪些希望造成了我们的酸性体质,以及如何辨别酸碱性食物。

一、酸性体质的危害

首先,血液pH值低于7.2的人群都属于亚健康人群,这一类人群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抵抗力差,容易生病。

其次、肥胖、困倦、便秘、溃疡、关节疼痛等,这些现象都是酸性体质的表现。

再有,在神经系统方面,酸性体质的人群更思维更不容易集中精力,对于儿童而言,大脑皮层的碱性越高,智商也会与之增加。

便秘、溃疡、关节疼痛等,这些现象都是酸性体质的表现

二、导致酸性体质的6大原因

酸性体质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很多都是我们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

1.酸性体质是吃出来的

“病从口入”这句话非常适合我们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导致疾病的发生。饮食过过于精细,食用大量的动物油脂,吃得过于肥甘肉厚。这些食物在人体的代谢产物往往含有硫、磷、氯的元素,这些元素都是导致体质变为酸性。

2.熬夜、夜宵导致酸性体质

熬夜和吃宵夜是导致身体亚健康、身体变酸第一个重要原因。首先,熬夜扰乱身体的脏器排毒,让酸性物质积累增多。而一般晚上8点之后进食都属于夜宵,夜宵距离睡觉时间短,容易导致食物在体内堆积,不易消化,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加重肥胖和患病概率。

3.运动少导致体质变为酸性

现代交通的发达也造成了疾病的易发,多数人都属于被动运动,而非自主运动。长期的不能动导致体内酸性物质不能及时被排出,酸性毒素长期滞留于体内,影响身体血液的酸碱平衡。

运动少导致体质变为酸性

4.精神压力导致体质变酸

今天人类之所以容易出现疾病,和精神压力有着很大的关系。科学家利用老鼠做实验,发现压力个血液的pH值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今天社会中的各种压力首先容易导致动脉硬化,增加心脑血管肌肤的危险性。其次,压力大导致精神系统问题,伤害大脑。并且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皮肤问题。减低身体的抵抗力。  

5.吸烟、喝酒、环境污染等容易导致酸性体质

吸烟、喝酒有害健康这些外面都知道,但却屡禁不止。烟、酒典型的酸性食物,毫无节制的饮酒和吸烟会增加体内酸性物质的含量,破坏酸碱平衡。

而环境污染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农药残留、被污染的水质、有害空气等,这些有有害物质进入体内之后,容易导致磷、硫、氯、氟的元素的增加,加剧酸性体质。

酸性体质是疾病的源头,是早亡的因素,所以想要改变体质,除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还要从锻炼着手,多进行自主运动。最重要的是要从饮食上调节,多吃碱性食物。

吸烟、喝酒、环境污染等容易导致酸性体质

三、碱性食物调节酸性体质

1.食物酸碱的判别方法

食物的酸碱性和其进入人体之前没有太多的关系,判断食物酸碱性的方法是根据其进入身体之后的代谢产物进行判断。

酸性食物:食物经过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之后所产生的物质,如果其中含有硫、氯、磷、氟等非金属物质,这些元素都属于酸根离子中的元素,更容易导致血液的酸性。

而禽肉、蛋类、鱼肉、脂肪、白糖花生等这些食物中都大量的含有硫、磷元素,均属于酸性食物。

碱性食物: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代谢之后,其中含有较多的钾、钠、镁、钙等金属性元素。

而碱性食物和食物消化之前的酸碱性没有关系,蔬菜中的冬瓜、番茄、南瓜、白菜等,水果中的苹果、梨子、香蕉等,并且其中很多酸性蔬果都属于碱性食物,可以改善酸性体质。

饮品的酸碱性要具体而定,一般茶叶属于碱性食物,而奶茶和市面上出现的含添加剂等饮料属于酸性食物。

中性食物:中性食物是经过人体一系列消化吸收之后,出现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含量疾病处于平衡状态。牛奶、咖啡、淀粉等属于中性食物。

牛奶、咖啡、淀粉等属于中性食物

2.多吃强碱性食物调节

日本人长寿,和其常吃海藻类食物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海带、天然海藻来、葡萄和茶叶等都属于强碱性食物,可改变酸性体质,延长寿命。

另外,如果在吃酸性食物(肉类、高脂肪食物)时可以配合吃一些强碱性食物,有助于酸碱平衡,或者将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一同烹调,如海带烧肉就是一道健康美食。

结语: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想要健康和长寿就需要学会辨别和食用碱性食物。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我们要加强对饮食的控制,上文中介绍了导致身体酸性的因素和如何辨别酸碱食物的方法,希望你可以改变体质,更加长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