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业者的秉性可以后天培养吗?

 文山书院 2015-08-31

包政老师微信号:baozi20152015

导读

包政老师在8月23号“管理智慧“订阅号文章《致创业者: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中提到,“创业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创业者忽略了一个人、一群人以及一个企业的秉性、知识和经验,表现为简单模仿,盲目扩大……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通常不是理性的选择,而是创业者秉赋和经验的选择”。因此,“互联网+”创业的失败与传统企业的创业失败,从根源上讲并无二致。创业者的秉性可以后天培养吗?如何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以下是包子堂会员的热烈讨论,与大家分享。


文/包子堂会员


周惠国:不管是互联网“+”什么,还是什么“+”,都要玩实的,虚的长不了。


赵冬青:不要冲动创业,要基于自身行业中的痛点着手。找到一个小的突破口,要愚者从容,先活下来。要以终为始,坚韧。创业有危险,投身需谨慎。 先找到需求方,再去组织资源。


宋辉:为什么有这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失败了,对于创业者来说,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对于投资人来说,投入的资金需要某种“退出”来获利,除非是产业基金,所以其关注点不同。目前,正处于主板IPO暂停、新三板并未明朗的阶段,初创企业的资金基于融资支持的假设,一旦融资不可持续,当然本轮创业算是“失败”了,其实未必是“失败”。


所谓O2O,其实是线下业务基于新客户群的创新业务,互联网企业若得不到线下资源的支持,其实成本反而奇高,而线下企业最担心的就是线上企业的所谓“颠覆式创新”,一开始就是对立“情绪”,所以互相“观望”,失败是一开始就是注定的。


创始人、合伙人团队、持续现金流、盈利模式、团队的学习能力(适应变化的调整能力),这些都决定了互联网公司的速度以及是否可以形成某种局部的“垄断”,引起资本的持续关注和注资,这也是成功的关键。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否真的要做这件事、真的有市场需求(用户)、真的在做(不是兼职打酱油)、是否找到其业务模式的关键的合伙人、股权结构以及对持续验证测试和适应改变的组织学习能力,这些都是需要的。


我见过很多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都是“自嗨”的。我想,与投资人和用户都没半毛钱关系的项目,其最终必然走向失败。


杨柳军:对于文中的观点,个人有不同看法。当然,失败原因的技术分析很认可,文章开头的“80后好面子,90后好玩”,若将互联网公司失败归结为此显然有失偏颇。创业意味着会面临失败,如果失败了多没面子啊!不如按部就班做体面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创业也意味着艰难险阻,如果纯粹为了玩,就没有必要创业。


“80后”、“90后”比前一辈的现实包袱更轻,也更具有创新开拓精神,能够为了自己的利益或理想去勇敢追求、试错,哪怕失败。传统企业就没有大量死亡的吗?传统企业现在就很好过吗?不好过,各行各业都不好过,因为竞争在不断加剧,优胜劣汰是正常现象。


当然,不排除在这样一股创业浪潮中总有部分创业者是被动卷入的。互联网是产业,从底层来看相对于传统的行业也是一种新的商业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送外卖是赚利差,低买高卖,但是通过互联网方式就不是通过低买高卖的传统商业利差思维去获利和发展。可以是社群可以是现金流,可以是生活方式。总之,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鲜的事物,年轻一代们更热衷于去做一些新鲜的东西,这是自然的。


人类总是在追求先进、创新、开拓,互联网符合这些属性。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拒绝成功。那些躺在死亡名单里的创业者们,有更大的概率比不愿意去尝试的人们获取成功的密码。所以,全社会应该包容这种精神,甚至加入到帮助的行列中来。失败没有什么,经历才是宝贵的,这一些年轻者缺的就是经历。


陶礼:个人认为缺乏正确理论指导。


肖晋泉:市场份额注定是此消彼长的,优秀的必然淘汰不完善的,被淘汰者肯定会存在问题,有可能是团队,有可能只是CEO。创业是不断摸索,不断试错,但必须具备纠错的快速反应机制。


杨柳军:我承认,这篇文章有的技术层面分析精确到位。只是归结为“80后”、“90后”好玩爱面子的标签,我认为有失偏颇。


肖晋泉:作者概括的是一种较为普遍现象,并不代表所有情况,比如余佳文说,公司是玩出来的,现在的“90后”并不局限于中规中矩的作息制。


杨柳军:如果我们已经有了某种偏见,再去论证这个事物的时候,论证已经无意义可言。不如站在未来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什么样的精神更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李银祥:包老师不是说创业者缺乏独立思考,而是说,除了独立思考,还要有秉赋才行。知识、经验固然重要,独立思考也重要,但品格和素质更重要。有些品格是先天的,这就是包老师所说的秉赋。比如,创业者必须有极强的抗压能力,这就是一种必备的品格。如果只有知识、经验、独立思考能力,可以成为优秀的咨询师。但要成为优秀的、成功的创业者,必须具有企业家特有的品格,也就是所谓的企业家精神。


何日辉:@李银祥,企业家的精神是可以后天培养的,问题是,精神的内核往往来源于原生家庭,特殊的背景塑造了这些特殊的品质,比如坚强、包容、热情、使命感等。而我们一般认为,这些品质往往在小时候形成了,所以很难在社会实践中再塑造,这也许是包老师说的秉赋,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但是,从我掌握的现代心理学干预技术来说,这些品质或者秉赋是可以快速形成的,因为,它们都是潜意识层面的条件反射,可以通过深度放松或者在催眠状态下进行程序植入,建立这些积极的条件反射。如果我理解没有错的话,其实,企业家是可以培养的,但需要良好的理论指导,不断实践,需要合适的平台,还有要快速塑造自己良好的品质。这,可能需要一个高水平的心理医生。


贾玉坤:自古英雄出少年?


何日辉:@李银祥 ,古人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如果按照我们掌握的高效心理干预技术来说,这句话错了。本性,是可以快速改变的,只要他有这个意识和愿望,并通过高效心理干预。这会慢慢成为一个常识,虽然现在听起来有些荒唐。@贾玉坤,那是以前的说法,现在,可以“大器晚成”,只要你深入学习包老师的理论,不断实践,并快速完成人格完善。


贾玉坤:这些品格是最重要的,是大多数创业者的短板。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当然很好啊!西点军校用4年时间培训这些品格。西点的学生虽然没有学习MBA课程,但是却能在世界500强中做CEO,就是因为他们的品格塑造的比较成功。世界五百强中,近三分之一的CEO来自西点军校。希望你的方法能有效,也能帮助我们,@何日辉。


闻雨:人和企业都有特有的经验和秉赋。人的经验和秉赋赋予创业的企业,也就成为企业独特的秉赋。既然企业的秉赋需要两个要素:个人经验和个人秉赋,那企业的独特秉赋是可以后天形成和培养的,是随着创业者的成长历程不断完善的。


宋辉:我的歪理:创始人无法培养,合伙人可以培养。


何日辉:@宋辉,从根源上来讲,创始人也是培养出来的,只不过,他们的父母起了重大作用,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


贾玉坤:也许大家都需要不断在学习、思考、实践之过程中循环,终能有所成就。品格来自天赋没有错,来自磨炼也没有错,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综合的内在能力了,机会才称其为机会,否则只是信息。但几个人合作的力量和缘份应该可以克服个人的局限性。


陈华坚:这些互联网公司死亡是必然的。眼里只有个人成就,没有服务爱心,自然无透视本质之识。死亡的快慢基于资本的多少和运气好坏。


项雨田:为什么互联网创业公司失败?原因可能是:1.赢的道理是什么?依赖营销和创新打开机会窗。不同产业的“互联网+”的竞争规则不同,竞争要点是什么?这是包括互联网企业在内的,所有创业企业活下去的天条。互联网公司必须找到产业发展的“机会窗”,必须避开产业内现有企业强有力的竞争,也就是选准“风口”,选择现有产业内企业的非主流顾客、产品的痛点等杠杆,迅速集聚顾客,利用IT手段与顾客形成一体化关系。


2.现金流是互联网创业公司活下去的必要条件——依赖持续的投资获取关键资源。现金流是企业运行的“血液”,利用初期的资本金获得顾客,利用商业模式持续获得投资是互联网创业公司活下去的前提。


3.利用IT、金融、服务等手段持续深化与顾客的关系,抓住成败的关键,形成有竞争性的商业模式(要么颠覆行业领先者的商业模式,要么拼尽全力模仿行业领先者的商业模式),抢夺产业内现有企业顾客,形成规模化的社区关系和社区商务关系,俗称“第一桶金”,是互联网创业公司活下去和获得持续投资的基础。营销和创新、现金流、商业模式是互联网创业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


注:这是包子堂会员在8月14号热点学习文章《中国互联网公司最新最全阵亡名单》后的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