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仲理谈中医对“前庭大腺炎”的认识

 寂寞在繁衍 2015-08-31

前庭大腺炎散见于祖国医学的妇科前阴诸症文献记载中,根据临床症状,认为接近是“阴肿”、“阴痛”、“阴疮”三症。

本病发生于两侧阴唇后部的前庭大腺部位。它的开口在小阴唇的内侧。在性交分娩或由其他接触而女阴被细菌感染时,引起炎症反应。腺体粘膜充血肿胀。甚至形成前庭大腺脓肿。日久可成为前庭大腺囊肿。它的发生部位常为单侧性的。

《诸病源候论  妇科杂病诸候》阴肿候:“阴肿者。是虚损受风邪所为,胞经虚而有风邪客之。风气乘于阴。与血气相搏,令气血痞塞,腠理壅闭,不得泄越,故令阴肿也”。阴痛候:“阴痛之病,由胞络伤损,致脏虚受风邪,而三虫九虫,因虚动作,蚀阴则痛者,其状成疮”。《女科经论》引徐春甫说:“阴肿因房劳过度,伤损阴户致肿,宜节欲调治,有欲胜而热甚生虫,以致肿痒甚者,皆宜戒房室,速治之,有邪气渐盛,致阴户溃烂不收,失于早治也。”《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妇人阴疮,名曰医,由七情郁火伤损肝、脾,气血凝滞,湿热下注,久而虫生,虫蚀成疮,浓水淋漓,时痛时痒,有若虫行,少腹胀闷,溺赤频数,食少体倦,内热晡热,经候不调,赤白带下,种种证见,宜分治之”。

导致本病发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肝脾湿热,阴虚郁热,感受外邪三种类型。

一、肝脾湿热  妇人阴户,为肝经之分,所谓肝脉络阴器。由于郁怒伤损肝脾,肝郁则化火,脾郁则湿盛,湿火下注阴部所致,《妇人良方》:“妇人阴内痛痒,内热倦怠,饮食少忌,此肝脾郁怒,元气亏损,湿热所致”。本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外阴一侧局部初起红肿疼痛,继而发生脓肿的疮疡,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治疗法则,以清肝火、利湿热为主。初起症见肿痛者,方用龙胆泻肝汤或丹枝逍遥散。如见脓肿疮疡者,方用加味四物汤(四物汤加天花粉、王不留行、木通)。

二、阴虚郁热  病因产时损伤阴户或房劳所伤,阴液不足,化为郁热,下注阴部,初起阴户肿胀,甚则  肿疼痛。或干燥灼热,舌苔黄腻,或舌质光红中剥,脉弦细或细数。

治疗法则,以育阴清热,润燥消肿为主,方用六味地黄汤,或益阴煎(生地、知母、黄柏、炙龟版、砂仁、甘草)。

三、感受外邪  病因房事或产时损伤,由于产时脉络虚损,伤及阴户和感受外邪所致,症见局部红肿胀痛,带下色黄,胸闷纳少,小便赤色,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疗法则,以清热解毒祛风消肿为主。阴户肿痛有化脓现象时,方用内疏黄连汤加减(《医宗金鉴》:黄连、山枝、黄芩、连翘、赤芍、当归、槟榔、大黄、木香、生甘草、减桔梗、薄荷、加防风。)

外治方法:(一)局部外敷金黄膏(上海群力草药店制方:蛇六谷、生大黄、天葵子、一见喜、野菊花、芙蓉花、黄芩、蒲公英、樟脑)。摊于纱布上,敷于患处,每天换一次,或用热毛巾湿敷,一天2~3次。

(二)野菊花15克,紫地丁,蒲公英各30克,龙胆草15克、赤芍9克煎汤,乘热先洗熏后洗,或温坐。

(三)发现前庭大腺脓肿和前庭大腺乘肿患者,均应进行西医妇外科手术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