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孩子“申冤”——看看您是不是让宝宝吃“哑巴亏”的父母!-今日头条

 未来决定现在 2015-08-31

导读:只要孩子哭闹,就是“不听话”了,既然“不听话”了,那我作为家长就要“教育教育”你,“给你立立规矩”,口头的不行,那就上手,直到让你不哭、“听话”为止。——这是一种典型的“有罪推定”思维,有很多时候孩子确实是因为外界的不适导致哭闹,但又苦于不会表达,但是家长又不去多思考分析,只是直愣愣地“你哭我就教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得发生多少“冤假错案”啊!孩子对父母失望,孩子安全感缺失,也许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哑巴亏”中萌生。

我在一个家长沙龙听到的这个故事:车子在等红灯,2岁多的小男孩不停地催促“爸爸走!”妈妈和他解释“宝宝,现在是红灯,必须等待!”可是小男孩还是大叫“不等,走!”妈妈生气了:这孩子,怎么这么不讲道理!

因为妈妈是预防保健科医生,学过儿童发展心理学,后来她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移到孩子的高度,终于明白孩子为什么那么“不讲道理”:因为孩子根本看不到红灯!所以根本就不能理解妈妈说的“等红灯”是什么意思!

最近我们也经历过一次类似的事件:

那天中午聚餐,小七最开始吃得很好,吃着吃着,突然她停了一下,然后就开始各种坐立不安,给她夹新上的菜,她不要,挪来挪去,最后居然还把脚翘起来了!

联想到她最近快吃饱时会各种玩闹,翘脚就是其中的一种,于是七爸决定给她立规矩:“宝宝,吃饭时翘脚对吗?”话一说完,小妞竟然放声大哭起来,一下子吸引了全桌人的注意力。

“宝宝,爸爸给你立规矩有什么不对吗?”我也在一旁“帮腔”。小七一听,哭声不但没减,反而提高了一个音量。这可怎么办?

突然,七爸问道:“宝宝,你是不是拉臭臭了?”

“嗯…”小七立刻停止了哭泣,很委屈地点了点头。对啊,之前她不是停了一下吗,原来是在拉臭臭啊!而且她已经在进行如厕训练,臭臭拉在身上会很不适应了。

为孩子“申冤”——看看您是不是让宝宝吃“哑巴亏”的父母!

我火速把她带去厕所,她相当配合地让我擦屁屁,还要求自己洗手,让我惭愧不已:“宝宝,对不起,是爸爸妈妈误会你了。”

回到饭桌,小七又切换到“安静的吃货”状态。

本以为一切进行得很顺利,就在吃饭进行到尾声的时候,小七又哭了!

这次又为什么啊?她哭了一会儿,然后就要把嘴里的东西吐出来。怎么能把吃进去的吐出来呢?

我刚要教训她,猛然发现她吐出来的东西里有个硬硬的鱼刺!接着她一边哭一边去去嘴里抠啊抠,竟然又抠出来一根鱼刺!

天呐!我以为清蒸鲈鱼没刺,就大咧咧地直接放在她碗里了,结果仅有的两根小刺就到了小七的嘴里!!!!

抠完了鱼刺,小七马上停止哭泣,安静地吃完了碗里所有的东西。

为孩子“申冤”——看看您是不是让宝宝吃“哑巴亏”的父母!

后台有家长问孩子8个月,最近夜醒频繁,醒了就要叼奶头,让妈妈休息不好,妈妈怎么和孩子说都没用,于是向我讨教如何给孩子断夜奶;小七11个月的时候有天不好好吃饭,坐在餐椅里老是哭,我以为她吃饱了,把米粉拿走,她也哭,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怎么那么烦!

这样的例子真的很多很多,一遇到孩子哭闹,我们的直觉就会挑出来大声呵斥:这孩子怎么了!又出什么幺蛾子!

为孩子“申冤”——看看您是不是让宝宝吃“哑巴亏”的父母!

这是一种典型的“有罪推定”思维:

只要孩子哭闹,就是“不听话”了,既然“不听话”了,那我作为家长就要“教育教育”你,“给你立立规矩”,如果口头的不行,那就要上手了,直到让你不哭、“听话”为止。

我让后台问问题的妈妈睡前给宝宝用牙胶按摩按摩牙床,夜醒的时候注意摸摸孩子是不是凉了或热了,过几天妈妈给我回复:孩子醒得不那么频繁了,确实是因为停了暖气,孩子睡到半夜手脚冰凉了,给他盖上点就好了。停了暖气大人没有太多不适,但是孩子体温调节能力差,睡到半夜老醒,只好通过频繁吃奶来获得能量,但又因为不会表达,所以被家长“有罪推定”为“闹人”。

如果这个妈妈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做法,而是强行给孩子断了夜奶,那么孩子唯一获得妈妈关注的机会也没有了,结果只能大哭,这样全家都睡不好,而且孩子还可能因为缺少能量来源而冻感冒,一系列的麻烦事就都来了……

关于10个月小七吃饭大闹,七爸拿着大蒲扇走过来,给她扇了几下,小七马上安静下来,一口一口地吃饭。人家哪里是不好好吃饭,根本就是因为天太热了!妈妈我和你不一样,不要因为你没感觉从而忽略我的难受。

孩子对父母失望,孩子安全感缺失,也许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哑巴亏”中萌生。

您这会肯定要感慨:做爸妈真太不容易了。确实不容易,我哪知道孩子什么时候是因为不会表达而大哭大闹,还是他被宠溺坏了用哭闹来控制家长?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打破“有罪推定”思维,孩子哭闹,先排除各种可能导致他不适,但他又表达不出来的原因,然后再分析其他的因素。

解决思路很清晰,但是我直到小七两岁了还偶尔会让她吃“哑巴亏”,思维转变需要时间和反复的练习,我一直在努力,希望成长路上有你一同前行!

—End—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颗粒成长屋(klcz_kelly)】并已进行原创声明,任何媒体未经授权不得刊登、使用。

kelly:八年早教行业从业经验、中科院心理所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师、母婴专栏作家、0-3婴幼儿心理研究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