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柔美西湖决然不同的另一面杭州人真得知道!

 lemon0520 2015-08-31

柔美西湖决然不同的另一面 杭州人真得知道!

2015-02-02 杭州发布

出品:杭州发布

撰稿/录制:陈诺


听见杭州的美,遇见杭州的魂。


杭州发布诚意出品丨杭州往事丨有声人文系列,特邀著名广播人陈诺撰写录制。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 杭州往事 第六集丨铁血丹心↓↓↓


公元1664年,清康熙三年九月初七,秋风正紧。

天还没亮,杭州的老百姓们就早早出门了。他们不约而同地素衣素服,去往弼教坊,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官巷口一带。


午时不到,在万人仰望当中,一座朴素的轿子从远处缓缓而来。轿子上,坐着一位长须过胸的中年男子,神情淡定,双眸平静如水。


抬轿子的兵勇,步履整齐,不敢让轿子有稍微一点点的不平稳;走在轿子边上的刽子手,依旧是凶神恶煞的模样,却难以遮掩内心的敬仰与哀伤;轿子的后面,那些拖着辫子的兵士们,不知是从哪个人开始的,竟齐声唱着苏武牧羊歌。


而坐在轿子上的这个男人,今年四十五岁。过去的十九年中,他几度出生入死,在大明帝国社稷倾覆之际,如同独自支撑的一根擎天巨柱。


轿子抬进刑场,男子依然目光平和,走下轿子,正襟端坐在地上,望了望远处的吴山,叹了一句:“好山色!”


老照片丨杭州官巷口


男子,是一位读书人,一生留下诗文无数;

他更是一位铁血将军,戎马二十年,转战四方,只为一片丹心。


他叫张煌言,别号苍水


张苍水画像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尽鸱夷!


在从象山海岛被押解到杭州的路上,苍水先生曾经写下这么一首《入武林》诗。其实,他已经想好了,自己将何去何从。或者说,当他二十五岁,看着山河破败天下危亡的那一天起,他也已经做好了如此打算。


明朝末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尽于景山;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满清铁骑从山海关一路南下,到公元1645年,清军连破扬州、南京、嘉定、杭州等城,更是曾有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暴行。


宁波城中的文武官员,有的仓皇出逃,有的策划献城投降。而曾经狂放不羁的赌徒少年张煌言,却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到台州请出明鲁王朱以海到绍兴监国,集师举义,对抗清军。


原本吟风弄月的一介书生,突然成为铁血丹心的马上将军。然而,乱世风云,天下困厄,张献忠割据四川暴行累累,左良玉拥兵自重兵变被杀,国之栋梁史可法早已在扬州殉国,鲁王朱以海又羸弱消沉,张煌言放眼望去,天下居然只剩下了郑成功和他两条硬汉。在那时,他或许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抗争之路,注定是艰辛和孤独的。


张煌言不愿放弃,因为他看过满清铁骑下究竟是如何的生灵涂炭,文明倒退。虽然曾在海上遭遇台风,以致全军覆灭;虽然曾在台州黄岩,在清军的围追堵截之中只身匹马突围;但他壮心如铁,拒绝了清廷给出的所有高官厚禄的诱惑,三入长江,攻打南京,克复芜湖及安徽、江苏四府三州二十四县,一时间让苏皖浙闽大为震动。


可惜,孤独的抵抗,终究无力!与张煌言同仇敌忾的郑成功在台湾去世,荒唐腐败的南明永历小朝廷彻底败亡,连大明帝国最后的一个象征鲁王朱以海也病死了。孤胆英雄张煌言只能含恨解散义军,隐居海上荒岛。直至被捕,直至在杭州万人送别中从容赴死。


杭州丨张苍水墓道

杭州丨张苍水墓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坟一座无?


苍水先生写过的这首《忆西湖》,或许也是他生前感受到的最后一丝欣慰,因为在西湖边,还有岳飞、于谦两位英雄长眠为邻。


杭州南屏山荔枝峰,也就是如今的太子湾,曾经有一座不知名的“王先生墓”,直到清乾隆年间,杭州一位叫吴乾阳的道士筹资重修,才恢复它的本名:“张苍水墓”。


人人都说,杭州西湖柔美婉约,诗意盎然。

其实,西湖也曾铁骨铮铮,也曾铁血丹心让天地动容,因为西湖边,有“西湖三杰”——岳飞、于谦、张煌言。


杭州丨张苍水祠

杭州丨张苍水祠


张煌言(1620—1664年),字玄著,号苍水,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1645年,与钱肃乐等起兵抗清,坚持抗清斗争近二十年。1664年被俘,后遭杀害。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