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建基础知识——台基

 赶路听风 2015-08-31

台基结构图

 

    从视觉直观上和建筑顺序上都可以将木构建筑简单分为三部分——台基,屋身与屋顶。

 

  一般认为台基包括台明和埋深,地面之上柱脚以下砖石包砌的可见部分称为台明,不可见的地下部分称为埋深。因为古建一般是木柱承重,即所谓“墙倒屋不塌”,所以柱下结构就相当于现代建筑的地基,也叫基础(指在砖石包砌内部直接承重的结构)。

 

  基础的做法大约在清代逐渐定型,从上到下依次是柱顶石、磉墩和灰土。不过上用灰土和磉墩是北方的习惯做法,南方长江下游等地的基础多用石料。柱顶石又称磉盘、柱础,有古镜、覆盆、石鼓等形式,主要作用是隔离柱子防潮防腐。


    古建中为了登上台基而修的台阶称为踏跺,常见的有条石的如意踏跺,两旁有斜面石料的垂带踏跺,锯齿形缓坡的礓碴(音疆查)和中间刻有龙凤的御路。同样栏杆也有多种装饰,如宫殿就多用龙风流云。

 

  须弥座是一种高级的的台基栏杆组合,又名“金刚座”,名字源于须弥山,在佛教中是世界的中心。须弥座最大的特征是有束腰,多用莲瓣装饰上下枭,雕刻华丽,在大型殿堂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