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影丨世间再无第二个她。

 汉青的马甲 2015-09-01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Scarborough Fair Simon & Garfunkel - Music Heaven Vol.3

最近,赫本一组《罗马假日》试镜视频曝光~不是人们固有印象中的优雅与女神~在镜头前,赫本可爱灵动,人们一边被女神女神经的一面惊讶,一边却又再次被她惊艳。

视频中的她,可以俏皮如小鹿,可以优雅如公主,可以飒爽不输男子,优雅与可爱并存的赫本,哪怕黑白也阻挡不了她的光芒。

回顾她的一生,虽然拍摄电影不过26部,却共获得五次奥斯卡表演奖提名,第一次提名便获得影后殊荣(罗马假日,1954);在她去世那一年,获得第65届奥斯卡特别奖:吉恩.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 。同时她亦是担任奥斯卡颁奖嘉宾次数最多的女星。


而有趣的是,虽然在电影界获得了那么多的肯定和荣誉,可赫本“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表演专业的训练!”。在镜头前她完全靠的是感觉和自我代入。她老年时曾经说过:“你会发现,我现在拍出的电影与我年轻时拍摄的电影没什么区别,还是那样的青涩,在工作时,我只能放弃表演技巧,完全靠感觉来!”而就是完全靠感觉的赫本竟然位列“百年来最伟大女演员第三名”,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迹吗?!


当然不是,因为,她天生就适合电影。

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她的美,她的美,男女都会被折服~在小编身边,几乎没有哪个女人,不曾收藏或保存过她的美丽照片。在电脑里,在手机里,在床头,在小本本里,甚至当作自己的头像。


她可以优雅,可以娇俏,可以可爱,可以灵动,可以飒爽~她从未在镜头前掩饰过自己,正如她所说,她演的就是她自己。


1929年5月4日,赫本诞生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出生于贵族家庭的她,从小气质就绝佳~

她本身就是一朵花,只是上帝偶然种在了凡间。

可惜好景不长,就在她6岁寄宿在贵族学校的时候,她的父亲支持纳粹,忽然不告而别,抛下他们一家人。这件事在赫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很大的创伤。1938年赫本的父母亲正式离婚了。虽然约瑟夫在赫本的希望和要求下取得了探视权,实际上约瑟夫并没有来看她。二次大战继续,赫本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姥姥家。


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学习芭蕾舞,之后二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

然而虽然父亲支持纳粹(并不是纳粹),赫本本人确实一个坚定的反法西斯者。赫本在二战期间以演出募集的形式为荷兰抵抗运动组织筹集了很多捐款。而且,她也曾为地下党送过情报。电影《奥黛丽·赫本的故事》中“送情报”的情节是真实的!下面是她筹集捐款的演出图~

那时候的她,虽然身材还真稚嫩,却已经有了美人的体态~灵动可爱。或许正是因为她学习芭蕾,才让她的体态如此优雅~

参加演出后的4个年头,这4年来,赫本只能靠吃豌豆粉面包和煮熟的郁金香度日。但饥饿、痛苦、贫穷没有打倒她,她依然工作在反战的第一线!也就是在这时候,她开始营养不良。

事实上,你或许会以为女神的演艺生涯是一帆风顺。然而并非如此。

生活困顿的赫本与母亲带着省吃俭用存下来的100英镑迁至英国伦敦。她在这边打工边寻找深造的机会。1948年,赫本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Marie Rambert's)芭蕾舞学校学习,期间曾因缴不上高额学费而返回荷兰,并在一部宣传片中饰演一位空姐。


但是经过数月训练,赫本却被告知不适合做芭蕾舞者。

赫本对芭蕾的爱超乎寻常,她曾说过:“我的梦想就是穿着芭蕾舞裙,在柯芬园(Covent Garden)跳舞”,但她却遭受打击,1948年夏末,兰伯特准备前往纽约等地巡演15个月,而宣布前去的团员名单里没有她的名字,理由,是因为她太高了。太晚开始系统的训练。并表示她永远不可能成为首席芭蕾明星”,那天赫本绝望到了极点,甚至回到住所想躺在床上等死。


然而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成为兼职模特儿,并参与歌舞团演出。赫本击败了4000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纽扣鞋》的合唱团员。由于表现突出,她还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的演出。


命运的改变——

她开始从青涩少女蜕变成高贵公主,随之而来的是鲜花、掌声、片约。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自赫本的努力与柯莱特夫人的那声“WOW!MY GIGI!”开始的。。。

1951年,赫本正式成为电影演员是在英国电影《天堂笑语》出演的时候,此后在电影中扮演一些较次要的人物。她在《神秘客》中首次扮演配角,之后在电影《双姝艳》里施展她的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电影《蒙特卡罗宝贝》(Monte Carlo Baby)。为了拍摄后者的法国翻拍版《前进蒙特卡罗》(Nous irons à Monte Carlo),奥黛丽要到法国出外景。


当时她正在进行拍摄,这时恰巧法国女作家克莱特夫人路过于此,当她看到奥黛丽的第一眼便惊呼:“天呐!我找到我的琪琪了!(原文:Voila! My Gigi!)”随后克莱特夫人邀请奥黛丽前往纽约的百老汇表演舞台剧《GIGI》开启了赫本到美国发展的机缘。

图为来到纽约,在美国时代广场的赫本~萌萌的!

GIGI的剧照~

就这样,奥黛丽在两个小时之内从默默无闻到一炮而红。布鲁克斯·艾金森写道:“奥黛丽是有魅力的年轻女演员,规矩而才华横溢,应该在美国好好磨练,在好的剧本当中做适当的发挥...她是本剧中清新的成分,就像姬姬一样,从第一幕中的生涩笨拙发展到最后动人的高潮,表演自然不做作,流畅慧黠而扣人心弦”。


同时,她还被《双姝艳》的导演推荐给威廉·惠勒,参加了新影片《罗马假日》的试镜,有趣的是,当导演喊“CUT”时,摄像机仍在继续工作。导演威廉·惠勒在看完整个样片后,立即决定让赫本来出演“安娜公主”。对~就是开篇你看到的那些动图~


至此,让无数后人永生难忘的公主出现了。


《罗马假日》成为了赫本与派克一生的友谊见证,也成为了众多赫本迷、派克迷心目中永恒的经典。在《罗马假日》上映前,派克发现海报上他的名字很显眼,而赫本的名字则藏在一个小角落里。他是这么和制片方说的:'奥黛丽一定会成为奥斯卡最佳女演员,请把她的名字印在最显眼的地方!'


果不其然,1954年3月25日,赫本一举击败了各路老牌女星,赢得最佳女演员的殊荣!

至此,赫本生命中五个重要的男人出现了两位,他们分别是:格里高利·派克、詹姆斯汉森。


等等,我是不是忘了介绍“花花公子”--詹姆斯·汉森了?

詹姆斯·汉森,英国著名运输家族的继承人,他家的生意遍布全球。汉森这个人呢,可以说是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汉森英俊高大,能说会道,家庭地位与赫本的家庭十分相配,赫本与他相爱十分正常。因为想和他结婚,她甚至都不是十分想去参加〈罗马假日〉的试镜。但当时她被所属公司强迫去参加试镜,没想到一试被惊为天人!在赫本出演舞台剧《GIGI》的时候经常为了汉森而分神。最后,赫本为了事业选择和汉森分手。

他们一起订的婚纱,赫本最后也没能穿上,赫本将婚纱赠予了一个贫苦的意大利姑娘,最后成为了她的婚纱。


而如果赫本嫁给他,或许她以后的感情生活也不会那么坎坷吧。

1954年9月24日,赫本与梅尔·费勒在瑞士的布尔根施托克举行了婚礼,她的第一个丈夫,带给她无数的幸福与痛苦。赫本是憧憬这费勒的,虽然这个男人比她整整大了12岁,但她欣赏费勒的才华。


大概在拍《龙凤配》之前,赫本去巴黎采买戏装,在这个城市里,她看到了一部影片歌舞片《孤凤奇缘》。她非常喜欢这部影片,里面的女主角和她一样梳小男孩发式,有一张精灵古怪的流浪儿面庞。她连看了三次这部电影。而这部影片的男主角就是费勒。

毫不怀疑,他们的婚姻曾经无比幸福。这从他们彼此的眼神中就能看到。



然而时间或许总是婚姻最大的考验。双方的性格和各方面无可奈何最终导致了他们婚姻的破裂。

流产两次,几乎付出息影的代价,终于保住了第一个儿子。赫本在孩童时期关于家庭最大的梦想就是要一个孩子,儿子肖恩·赫本是她经历了多次流产之后细心呵护下的结果,自然对肖关爱有加。


在肖恩刚出生时,她曾对梅尔说:“你看到了吗?他是我们的孩子,我可以保有他。。”这种对于子女的爱在60年代末期达到了最顶峰。赫本在1968年初在美国比利佛山庄写给在都柏林的父亲的信中说道:“我们两人都来洛杉矶,肖恩留在家里(掉泪),因为他不肯离开新学校和朋友。这对他是最好的决定,虽然对我们是一种折磨...我真渴望回家,待在那里!”


在《盲女惊魂记》的拍摄过程中,每天的拍摄工作结束后,赫本就会给远在万里的儿子打电话,这似乎成为了赫本在那几个月的习惯。后来一算花费,光是这几个月给肖恩打国际电话就花了数千美元。

而或许正是对孩子的家庭的爱,哪怕无数人惋惜,赫本还是决然离开了好莱坞,做起了无忧无虑的家庭主妇,她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儿子的学习以及家庭生活上。


赫本很热爱生活,只要有时间她就会亲自下厨,费尽心思的给家人准备各种食物。对于每一件事她都竭尽所能的去做,这能够让她感到满足,感到幸福。

然而哪怕如此,赫本还是没有留住她的爱情和婚姻。丈夫的花边新闻和不忠,两人性格的不同,再次流产的精神奔溃,终于让这15年的感情终于走到尽头。


而之后,赫本为了抚平情伤准备去希腊做一次休息旅行,在那里她遇到了年仅30岁的意大利精神病学家安德烈·多蒂,一个她的影迷。多蒂诙谐、生机勃勃而讨人喜欢,赫本成熟、妩媚、温柔而迷人。赫本与年轻漂亮的医生一见钟情,.赫本不顾一切地投入到了这炽热的爱情之中,并闪电结婚。

秘密离婚与第二次结婚,只隔了6周!

赫本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为此她决定放弃自己热爱的影艺事业,她宣布:“我不再是奥黛丽·赫本了,我是奥黛丽.多蒂。”“我发觉爱和被爱都同样珍贵。通过失偶,孤独和彷徨之后,我更加珍惜别人的爱了。”她留下这段深有感触的话,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影坛。


婚后,赫本照料自己的丈夫和孩子,他们的生活如田园诗般优美,两人的娱乐是看电影、上夜总会和去豪华俱乐部,有时他们去某位伯爵夫人家拜访,有时去高价舞厅跳舞。


此时,赫本的心中洋溢着满足、兴奋和愉悦:“我又在爱中,又幸福了……我已嫁给了一个我爱的人,愿意按他的日程表生活了。为什么还要重新去工作?去过那种我不想过的生活呢?”

后来她有第二个儿子~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我们对她的印象是大明星,而她在生活中,却更真实地是一个好女儿,好母亲,好妻子。赫本似乎在爱情面前忘了自己心爱的电影,她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生活的爱和幸福之中。

从她那时候拍摄的照片看——她过的很幸福。

然而,她终于选错了爱的人——她的丈夫是一个意大利人。

在意大利人的观点里,一个男子不认为他一结婚就该终止他自由的性生活,有一部分人认为在结婚之后有一个甚至几个情妇都是很合适的。多蒂婚后时常弄出许多丑闻,甚至同当时罗马城里最声名狼藉、最妖冶的美女搞在一起。


在她前往瑞士待产期间,多蒂也经常与其他女人出去鬼混,而赫本选择了隐忍,这种隐忍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卢卡:“为了孩子,我的两段婚姻都要撑到最长的时间。你总希望若你爱某人爱的够多,一切都会改变----但这不一定会成真。”


而媒体和世人却无法容忍这个花花公子对赫本的再三背叛。他们说“多蒂是个淫妇的儿子,而奥黛丽却是个圣人。”至于多蒂,他为自己辩护:“我又不是天使,意大利丈夫向来以不忠闻名”(要不是书上的原话,我简直不敢相信会有这么脸皮厚的人!)


最终这个花花公子彻底让赫本伤心透顶,两段超过10年的感情都是灰暗的结局。这是赫本,大多数男人梦都不敢梦到的女人。被爱人背叛,流产与病痛,隐忍、为家庭息影,专心照顾儿子上学……她认真地、刻苦地,付出一个最普通的女人所能付出的全部。


而看着岁月在她的脸上慢慢留下痕迹。

优雅的老去,便是如此吧。


万幸,虽然有着失败的婚姻,但她的身边依旧有着两个陪伴到老的好友。

一个就是和她公演《罗马假日》的派克,一个就是为她设计了无数美服的纪梵希。

她和派克的这两照片前后相隔36年!仔细看看你就会发现,什么都没变。他还是绅士,她还是公主,一切的一切和36年前那对“罗马恋人”一模一样。

纪梵希也一直陪伴到了她一生的最后。

而她的两个儿子也一直陪伴着她。


已经年华逝去的她,却依旧带着难以磨灭的美和优雅。

看她1988年拍摄的图~你丝毫看不出她已经老去了~依旧我心目中那个美丽的公主~

直到1980年,51岁的赫本终于遇到了灵魂伴侣(Soulmate),罗伯特.沃特斯。

幼年时在二战的炮火中曾经忍饥挨饿的她,曾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扶助而吃上了难得的一口饱饭。在罗伯特的引荐下,她毫不犹豫并且怀着最大热忱地投身公益事业,作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拉着罗伯特的手,一起走遍了非洲等贫困地区。


而这时候已入末年的她,拍摄的图片却是小编心中最美的。

接受大使任命后8天,打了一堆疫苗之后,赫本和沃德斯动身前往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在当时,那时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当地流行病充斥,细菌性痢疾、肝炎、斑疹伤寒、疟疾、狂犬病和脑膜炎盛行,个人前往的话风险极高。然而,她依旧前往,没有害怕。


她说:“我很不喜欢'第三世界’这个称呼,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而则一段拍摄的照片,是小编觉得她最美的~

1988年接下来的行程,她都忙着到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为穷人奔波,在世界各地为病童集中举行大规模疫苗接种活动,并在奥地利、芬兰、德国、荷兰、瑞士、意大利、爱尔兰和美国等地主持募捐活动。到了圣诞节时,她已经前往14个国家,募捐得2200多万美元。


当年她为电影做宣传时,每天只答应3、4个专访,如今每天在纽约和华盛顿为基金会做至少15个专访,在其他地方最少也有10个专访。若有人为她所做的牺牲表示钦佩,她的反应是:“这不是牺牲!牺牲意味着你因为自己不想要的事物,而放弃某些想要的事物,但这件事并非如此,这是我获得的礼物。”

从年轻到老,她变得更加成熟,却也从未端过大牌的架子。在她1989年拍摄的纪录片《世界花园》中,制作人原以为她会要求工作小组陪伴:私人助理、发型师、化妆师、服饰负责人,预期这些人员会增加几万美元的制作成本。而赫本却打电话来表示可以自己做头发、化妆、打点服装。


“没关系!没关系!”奥黛丽的笑声从瑞士打来的电话里传了出来,“我真的喜欢烫衣服。” 她为制作单位省下了一笔可观的开支-----和剧组人员到各地拍摄三个月,完全打点自己的服装仪容。


我想,赫本喜欢花的原因很简单吧~因为她本就是上帝的一朵花,无意被种在了凡间。

后来,她便一直奔波于儿童的慈善事业中。一直在路上奔走。她说:'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1990年,美国--第47届金球奖颁奖现场。

赫本荣获当年金球奖--赛西尔·德米尔奖,表彰她为演艺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她实至名归。


最后放上她91年,也就是她62岁时拍摄的一套图~

我的公主,依旧如昔。

可以病痛总会降临。在她生命的最后1年多,她都和病痛作斗争。

她的儿子记录了她最后的一天。

半夜时分,她醒了过来,躺在床上,看着远处。我问她想要什么和感觉如何,有没有什么想说的。我问她想念外婆吗?她没有回答。一会儿,我问她有没有什么遗憾的。她说:“没有,我没有遗憾,……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儿童在经受痛苦。” 
 
这是她再次睡去前,说的最后的话。 

1993年1月20日 (农历腊月廿八),演员奥黛丽·赫本逝世。

至此天使坠落,世间再无第二个赫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