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胃百日去病根

 静幻堂 2015-09-01

“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养胃专家李志刚教授用平易、生动的语言,分享他20年来中医养胃和治病经验,并从中医食疗、日常饮食、穴位按摩、情志调养、生活习惯等方面,介绍最权威、最全面、最有效的养胃护胃方法。

胃病要靠养,会养就一定会好

慕名而来的患者初次和我见面时常常会说:“没想到您这么年轻。”其中不乏恭维的成分,但和同龄人相比,我确实显得年轻。为什么呢?不是因为我长了一张娃娃脸,也不是我用了什么高级的化妆品,更不是我养尊处优或者整天在健身房里挥汗如雨。事实上,我跟大多数上班族一样每天端坐,工作比一般人都更勤奋,有时候还要值夜班。归根到底,是我的专业知识帮我养出了一个健康强壮的胃。

很多人,尤其是女孩子会跟我讨教驻颜之术,我也会跟她们说:“把胃养好。”因为胃健康了,美丽才能自内而外地散发出来。女孩子一定要在35岁之前把胃养好,否则等到胃经气血衰退的时候,会迅速衰老。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女人过了30岁就比男人老得快呢?因为女性本身就容易气血不足,年轻时还可以勉强支撑,等到年纪渐长,气血严重不足从而影响到胃经功能时,就会早衰。这时候,往脸上涂再多抗皱的护肤品也没用。

有人会问:“胃真的那么重要吗?”这句话我能理解,一来人人都会强调自己专业的重要性,所以这种质疑很好理解;二来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和肝、肾、肠等器官相比,胃就像是一个大口袋,既结实又笨拙,似乎没什么大用处。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中医里,我们把胃称为“水谷之海”“太仓”,它是三焦中的中焦,“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虽然它的主要作用是“主受盛饮食”,跟肝肾比有点“自惭形秽”,但“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由此来看,胃的作用一点都不容小觑,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脏腑经络的枢纽,被称为“后天之本”。人体精、气、血、津液的化生,都离不开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更准确地来说,都取决于身体消化掉的食物。而胃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胃气的盛衰,直接决定了我们身体抵抗力的强弱。

所以,“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对胃的健康,我们怎能不高度重视?虽然我是医生,可我一点都不希望大家找我看病。《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我并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治病的“下工”,而是想要像传说中扁鹊的大哥那样,做一个在病情发作之前就能给人治病的人,让患者在诊疗前后都没有什么感觉。

可是实现这个愿望有点难,不是我自身的原因,而是胃病似乎已经成为都市中的流行病了,这年头,从孩子到老人,我很少见到有谁的胃一点毛病都没有的。面对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更强健的胃,可事实恰恰相反,我们的胃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不堪一击,这种情形真的很让人痛心。为此,作为一名治疗胃病多年的医生,我深感有必要谈谈养胃这个问题。在我看来,胃病要靠养,会养就一定会好。其中,“会养”十分重要。

我在门诊中常常会见到这样的患者,他们听信一些民间的俗谚和土方,以为照着做就是在养胃了。倒不是说这些土方不靠谱,而是说,养胃它是个系统工程,东一锤子西一棒子的方法只能治标,治不了根。养胃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心态情志等方面关系密切,会养胃的人,也一定是在这几个方面都做到位的人。

不会养胃的人,可能一辈子都得携带胃药与胃痛、胃酸、胃胀做斗争;而会养胃的人,只要认真养上百日,就能去病根。那么,在各种新鲜养胃理论层出不穷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养胃呢?一般来说,会有一些大家都认同的理念,比如:早餐一定要吃,而且第一口食物要温热;怎么吃比吃什么更重要,一定要细嚼慢咽。哪怕你做不到三餐规律,也至少要做到这两点。根据我的经验,这是养胃最关键的方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