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用美学指导修志——评陈有清《方志美学散论》
2015-09-01 | 阅:  转:  |  分享 
  


用美学指导修志

——评陈有清《方志美学散论》

陈辽



曾经参加过我国新时期第一部县志《如东县志》纂修工作,写过多部(篇)有关方志著作、论文的陈有清先生,早在1982年8-9期《湖北方志通讯》即以吴楚男为笔名发表了《琐谈方志编修中的美学观》一文,提出并论说了方志中的美学问题。历经三十多年,他又根据新的实践与感悟,写成《方志美学散论》一书,由南京传媒出版集团正式出版。

当前十万修志大军正在意气风发而又紧锣密鼓地从事着修志工作,精品良志不断出现,这是中华文化建设中的可喜现象。如何使更多的地方志书更好地发挥正能量,更具有阅读性(甚至带有一定程度的欣赏性),而不致于成为束之高阁无人问津的死板的材料,这需要解决好一系列问题。其中,极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提高地方志的美学质量,使它真正能够发挥“资政”“育人”作用,使我们这一轮修志不是走过场,不是形而上学地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而使其切实成为中华文明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陈有清先生《方志美学散论》(下称“散论”)正是抓住了这一节点,写出了“人人意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方志美学问题。美是什么?美与方志有什么关系?如何使地方志纂修得既善又美?这对于目前省、市、地区、县(市)、乡、镇正在进行或即将进行的方志纂修工作正是夏雨春风,来得正好!

“散论”首先向我们指出:美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也不管你是否意识到,美总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何种社会人群,也无论男女老幼,对于美总在“不懈的追求。”方志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作为兴革治理的参考文献,作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的教科书,作为推动和发扬社会正气的重要工具,自然与美有着不解之缘。

体现在方志中的美,不是虚幻的、抽象的,从人员的组织、体例的制订、材料的取舍及至词语的推敲、图表的选配,无一不深蕴玄理,各有青山。著者列举古今中外大量事实,分析它们优劣高下,使读者心领神会,悟出奧妙,从而提升自身的美学修养,提高自已的纂修能力。

这种能力应在方法上得到体现,“如何使地方志纂修得既善又美?”《散论》提出并论述了方志美学的实际操作问题。著者尽三十多年“踩泥淖身体力行,厘文牍卷帘而悟”,结合怎样修综合志、怎样修专业志、怎样修家谱、怎样修家庭志等问题发表了独到的意见,切实可行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是要求真。方志之美,首先在于“真”。“真,是美学的精髓,方志又是‘一方之信史’,二者正巧是高度的统一”。《散论》指出:修志之美首在求真,唯真才可算“信史冀望





















4









献花(0)
+1
(本文系双月楼图书...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