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泛亚兑付危机的投资启示

 敬亭山168 2015-09-02

      今年4月,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发生兑付危机,20多万投资者,400多亿资金无法出金取现。随着时间推移,“兑付危机”进一步升级,许多投资者纷纷上门维权,但泛亚并未给出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投资者资金被继续深套。

      这起涉及金额、人数空前的“兑付危机”,可以说给投资人深深地上了一课,菜导总结了以下三点投资启示,供菜友们参考:

      一、政府或国资背景≠兜底

      这是官网上关于泛亚的官方介绍:

      图中可以看出,泛亚是由昆明市政府批准设立并监管,还跟国家储备局、国务院办公厅信息处、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国家统计局这些机构关系密切。这样 的政府背景看起来比“国资系”还让人“踏实”,“国资系”政府可能只是出钱,但泛亚这次政府是直接出面,好像出事了政府会担着!

      实际上会不会担着呢?从这次事件来看,政府只是充当一个调解人的角色,在投资者和泛亚之间斡旋,没一点当初出面时的“派头”,“背锅”当然是泛亚。

      类似的案例不止泛亚一个,比如菜导在25日的理财天天读里提到的河南一家国资担保公司——昶晟担保发生兑付危机,涉及资金3亿元左右,国资参股,但出事后惠济区政府也是从中协调,投资者暂时只追回部分本金和利息。

      这些例子说明了,政府或国资背景≠兜底。首先,政府、国资只是个整体的概念,具体做决定的还是某个部门或者某个负责人。另外,政府部门的踢球技术早已名声在外,到时能不能找到有人负责还是个问题,就算找着了,大不了给你处分一下,要赔钱?这个就很难办了。

      有政府或国资背景算一个加分点,但不能过分倚重。

      二、商业模式行不通,其他都白搭

      1.泛亚商业模式解析

      在泛亚兑付危机这件事上,投资者买的是一款叫日金宝的理财产品,根据官网的宣传资料,它的商业模式(投资原理)如下图:

      模式中一共涉及交易商(买入方)、泛亚交易所、卖货商(生产商、委托方)以及投资者(受托方),交易商在泛亚买 货,先交20%的保证金,保证购买货物,然后受托方(投资人)替交易商垫付全部货款。为了防止卖货商做空,所以卖货商需留下20%的保证金,放在泛亚开个 多单。同时交易商持多单,还需付每天万分之五的递延费,万分之3.75-3付给投资者日金,剩余给泛亚作为管理费。

      如果货物能正常交割的话,泛亚的商业模式并没有问题。但吊诡的是泛亚的价格一直脱离其他现货市场,不仅高得多,而且还一路上扬。以泛亚号称掌握着全球95%交易量的铟为例:

      图为2012.4-2015.7泛亚铟与其他交易所价格对比

      红色线是泛亚铟价,绿色和紫色分别是上海有色金属网和无锡市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的铟价。对比发现,泛亚的价格一直高于其他市场,而且从2014年11月开始,其他市场铟价急剧下跌,而泛亚铟价依旧上行,这样意味着在泛亚买铟的交易商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按正常的商业逻辑,交易商是不会选择购买泛亚的铟,因为这等于增加成本。不仅如此,还有个吊诡的现象,泛亚作为一个交易平台,铟的库存一直在增加:

      作为交易平台,库存意味着货物没有发生交割,库存的增加意味着没有交割的货物在增加

      这两个吊诡的现象一结合,可以判断,其实压根就没有交易商,货物都是泛亚收着,也就是说泛亚在收储。

      这样泛亚变成了交易商,也就没必要交20%的保证金跟自己保证自己会买货,拿卖货商留下的20%的货款,作为递延费,支付投资者利息就行。所以泛亚的模式其实是:卖货商拿货物(仓单)给泛亚,泛亚用货物(仓单)作为抵押物,从投资者那儿募集资金给卖货商货款。卖货商留下20%的货款作为保证金,同时支付每天万分之五的递延费。(为啥是卖货商出呢?下面会说)

      换个说法就是,卖货商用货物抵押给泛亚融资!日金宝就是泛亚把货物再抵押向投资者融资,经过这么一传递,就成了卖货商向投资者融资,货物作为抵押物收储在泛亚。卖货商留下的20%的货款相当于违约金,递延费是约束卖货商能够早日还钱,拿走抵押的货物。

      对投资者来说,货物是按泛亚价100%抵押,所以抵押物价值被严重高估。通俗点讲就是投资者投了1个亿,抵押物是按泛亚的价格值1个亿,但放在市场上可能就只值6千万,或者更少。

      为了吸引投资者,保持抵押物的高估值,泛亚的价格就要比其他市场高。同时,要吸引卖货商来融资,就要保证它拿到的钱比在其他直接卖掉货物多,即 泛亚价×80%>其他市场价×100%,一算这个价格差得超过25%!当然,融到资后卖货商也不会还款来赎回货物,道理跟它为什么来泛亚融资是一样的—— 价格高。

      再考虑到递延费,泛亚保持高价的基础上,还得让价格上涨。递延费是每天万分之五(年化18.25%),不赎回货物的话得一直交,而卖货商留下的20%保证金只够交1年,第2年、第3年,第N年的钱怎么办呢?只有通过涨价(幅度大于18.25%)来覆盖。

      从泛亚铟及其他市场铟价对比图中,能看出它们的价格差大约是25%之上,价格虽有波动,但每年都保持着大幅上涨,涨幅约为20%。

      这就说明了泛亚发行日金宝确实是用来收储,同时给卖货商融资。一来将铟等稀有金属维持在高价,二来解决了卖货商企业的资金问题,自己还能赚取一笔手续费。

      由于卖货商融资后不会再还钱,投资者不仅没法获得投资收益,还要损失部分本金,“日金”仅仅是本金中的一部分。所以泛亚根本上是个彻头彻尾的“庞氏骗局”

      2.为什么出现兑付危机?

      “庞氏骗局”的精髓就在于,即便你是亏损的,它依然能给你制造出赚钱的感觉,怎么制造?当然是拆东墙补西墙,用后进入者的资金来付先进入者的利息。一旦后进入的资金跟不上需求,资金链将会断裂,整个骗局面临崩盘,这也就是泛亚为什么出现兑付危机。

      泛亚一度将兑付危机归罪于贵金属价格的暴跌,还指责某些机构恶意做空。实际上泛亚的价格是脱离市场,单边上涨,外面市场价暴跌压根影响不到它的模式。不过暴跌确实影响了投资者投资贵金属的热情,使流入泛亚的资金减少,让崩盘提前来临。

      3.泛亚为什么这么做?

      泛亚设立日金宝这个“局”的动机是什么呢?根据泛亚官网2015-07-15的公告

      泛亚设立日金宝有两个目的,一是消耗过剩产能,为产业相关企业融资;二是稳定价格。产业产能过剩,还想维持价格,就只能通过收储,把多余的产能囤起来,不让流入市场。这毫无疑问是个不赚钱的活,但泛亚怎么就接了?

      从泛亚的“出生”可以看出,它本来就是个政府的“产物”,不是单纯牟利的商业机构,所以“政治任务”优先,“商业牟利”劣后。政 治任务就是所谓的“防止资源被贱卖”,政府认为稀有金属是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不愿面对行业产能过剩的事实,想人为操纵,维持价格。另外就是替稀有金 属生产企业融资,这些生产企业大都是国企,跟泛亚是一家人。现在价格一跌再跌,它们日子不好过,也希望通过泛亚消耗产能,获得资金。

      所以泛亚收储更多是“舍己为人”,这种精神在“政治”上、“道德”上可能会被支持,但在“商业”上是行不通的。想在违背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其他的“高尚”目的,就要有人站出来买单,这次帮泛亚买单的就是日金宝的投资人。

      可见,对于一个平台来说,背景实力什么的都是浮云,商业模式不行,其他方面再好也是白搭。

      三、不熟悉的理财不要碰,特别是银行理财产品

      “日金宝”的一个重要销售渠道就是银行,许多投资者是通过银行的推荐购买的。

      来源凤凰财经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822/13926563_0.shtml

      有“银行信用”背书,收益高还承诺“保本保息”、“随存随取”,这样的理财产品搁哪儿都让人心动,所以很多投资人不用多说,跟着银行工作人员的指示签约。

      来源凤凰财经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822/13926563_0.shtml

      结果发现是跟泛亚签约!出事了怎么办呢,谁承担责任?银行?律师是这么说:

      来源凤凰财经http://finance.ifeng.com/a/20150822/13926563_0.shtml

      也就是是一旦无法证明,银行就没有了责任。好比在餐馆里吃了碗面,结果吃坏了肚子,餐馆无责,你得去找面条商、调料商、自来水厂等等。

      所以不熟悉的理财产品尽量不要碰,特别是银行卖的。银行客户经理、机构人员很会忽悠,打着银行的信誉推销,但合同上往往会搞些猫腻,嘴里面说银行什么都“保障”,到出事时,他就跟你拿合同说事了。

      所以购买理财产品一定要自己熟悉,并能够理解。另外收益率也要留个心眼,还是说银行理财产品,鉴于银行收的管理费之高,你承担的风险实际比账面上利率提示的风险高得多,所以过高的收益你得更加谨慎了。

      泛亚兑付危机要怎么解决?

      再回到“泛亚兑付危机”事件,菜导认为是个无法解开的死结,就此收手,尽量偿还投资者的损失,或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泛亚显然不想这么做,于是提出过把投资者的债权转移到泛融网上的解决方案。

      泛融网事泛亚今年5月底成立的p2p平台,它是做什么的呢?这是官网的介绍:

      说白了就是第二个“日金宝”,泛亚现在是想把这个“庞氏骗局”继续维持下去,但这样只会拉更多的投资者下水。菜导提醒各位菜友,以后遇到跟泛亚、泛融网有关联的平台,一定要保持谨慎!

      日金宝|泛亚兑付危机 相关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