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辛丨一个中医眼中的抑郁症(四)

 dingo_1986 2015-09-02


提问:文艺界的人容易抑郁吗?

回答:文艺界的人在精神上、情感上、体能上,人为的消耗、开阖、激惹、伤害过大,确实更容易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我在北京有段时间给一些演员看过病,有个演员来找我,她说三年没接戏了,之前接了一个戏,好像是演一个女鬼,反正是比较惨的角色,入戏太深,最后出不来了,整个身心都非常糟糕,没办法再工作了。这是第一种情况,演了不好的角色,入戏太深。

第二,演员这个职业,整天需要被人关注,需要满足别人对她的期待。所以,即使是一个定力很高的人,也很难一直去做真正的自己,这也是一个原因。

这个在心理学上面叫做镜像效应,对大部分人来说,我们变成什么样,其实很大程度来自于社会对我们的反馈,社会像是一个大镜子,镜子里是什么,我们就以为自己是什么。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根据社会方方面面给我们的回应,然后,我们在无意识中,就选择了自己变成什么样,尤其是对于高敏感度低稳定性或者志意不是很强的人,很容易被社会塑造。

另外一个极端,是志意过强,过强的人一般容易成功,但是,又容易呆在他的成功模式中出不来。

我们要跳出现代心理学和西医学对这些病的分类和解释,这些只能是做参考,我学习它的目的,是为了更方便与病人沟通,或者我们跟西医合作的时候,有有一个共同交流的语言,但是最终还是要回到中医传统的思维上来。

而且,这个中医思维模式是非常简单明了的:如实地去观察、感受坐在你面前的这个人,他的神是定还是不定,紧的还是松,是聚的还是散,是清晰的还是混浊。由此也可以明白,他的气是定的还是不定的,是聚的还是收不住的,是流通的还是壅滞的。


一般来说,思维比较复杂的,或者神比较浊的人,就容易产生湿热,比如长期有妇科感染的人,常见一类的身型比较厚重,而且思维也比较复杂,或她的生活工作环境比较复杂,在精神面上,有太多没有消耗完的东西停在那里。

在中医来说,脾主运化,脾主思,也是这个意思,它不光能够运化水谷,也能运化我们的情感和思维的那些多余的垃圾。但是当情感和思维太复杂的时候,我们的脾也会转不动的。

提问:这是一张美国抑郁症的发病分布图,城市人口发病率是不是比农村或者不发达地区更高?

回答:这张图里,颜色深的部分属于抑郁症高发是吗?看起来美国的东南部和东部会多一点,是不是?

主持人:这张图,我们想放一个更大一点的,还是差不多。我看了一下,颜色深的,发病比较高。像最深的深蓝色是大于12的,浅蓝色最浅的是小于6。

李辛:第一,大城市里面的这类病人会多一点,这跟生活方式、工作节奏、人口密度有关系,而且,医疗越是发达、心理医生越多的地区,抑郁症也越多,而不是倒过来。

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诊断之后,病人会接受了这个诊断,而且会坚信不移,他之后的人生,都会把自己当成一个抑郁症患者来对待。

实际上,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在中医来说,人的神气其实是像一个太极球一样,是一个周流不息的圆,是非常轻灵流动的。

所以,如果一个人没有生活在这样的大城市当中,没有那么紧张,而有很多闲暇的状态,也有很多跟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当这个人遇到某些事,出现暂时的睡不着觉,心情不好,或者已经这种状况持续很多天了,然后他没有机会请心理医生来给他确诊,也没有机会上网搜,给自己的症状对号入座,“这个可能是抑郁症,是一种很可怕的精神癌症,全球越来越多”等等这类资讯。那么他真是很幸运,他很可能在短期内就完全恢复了,或者再长一些,也会跟着时间走出这个状态。


从本质上来说,一个人在长长地一生中,不可能每天都很高兴,某段时间不高兴、难过、低落,是非常正常的,睡不着觉也是很正常的。问题是,我们的神识会牢牢地把它抓住,越是确切的诊断命名,越是容易抓住。

比如这一周我在倒时差,没有什么不舒服,就是每天三点就会醒,我没有把它当作一回事情。我的太太在学五运六气,她观察自己在厥阴风木气运的这两个月就容易睡不着,过了就好。

但是我碰到很多病人会把某个症状牢牢抓住,抓住之后呢,开始会觉得这是不正常的。那么,这个流动的神机就被卡住了。卡住之后,他日常生活中所有面向的自然流动过程就都卡住了,他停下了他的正常生活,去找医生,定期吃药、做针灸或者是做心理咨询。这个过程一方面在消除他的症状,一方面也在强化他“我有病,需要治”这样一个意识。他像是躲进了精神的小黑屋。

比如在80年代以前,我记得这一类病都叫神经衰弱。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更年期都是不多见的,九十年代我在北京实习那会儿,感觉更年期多起来了,然后到了九七年以后呢,开始更多的分类了,抑郁症流行了。2000年之后,随着中国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心理病人也开始爆炸般地出现了。

一般来说,如果你不把你的梦记录下来,那么你很快就会忘记它,身心的症状也有类似的特性,你在精神上、肉体上的不舒服,如果没有被确诊、命名,存放到你的记忆深处,就不那么被固化。

而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去调整,通过中医的方式去调整,那么你恢复的速度可能更快。

有很多问题,如果它不是那么严重,真的有必要去找一个医生,然后给他确诊,然后给他戴上这个帽子吗?

就像现在的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有不少是一时性的血压升高和一时性的血糖应激反应,结果就戴上了帽子。而心理活动是一个更加敏感、快速的应激反应。

所以,我们要留意现在的很多诊断,越来越细的名目,之后跟风而来的是很可观的产业和利润,可以有一系列的配套的治疗和产品,我们的科学研究和经济时代的结合创造了很多不合理的认知通道。这一点我经常告诉我的病人。

我也有过类似抑郁的状态,大学时就开始看心理学的书,发现心理学大师说过,一个正常的人一生当中至少会有三次以上的抑郁,但是大部分的人自然就经过了,而有些人把它牢牢地抓住了,他放弃了正常的生活。


那么,我们要考虑的是,是什么原因让他愿意牢牢地抓住这个抑郁症呢?会不会是他在自己的生活当中,没有更多更好玩的事情?或者,他没有别的可以抓的东西了?

很多人是愿意带病生存的,他其实还没有真的病,但是潜意识里愿意去做一个病人,以一个病人的角色生活在世间,这样的人很多。所以,这些情况我们要把它给分出来,不能光是给他治,否则的话,会强化他对于这个病象的抓取。

问:思维复杂的人,精神是简单还是复杂?

精神,从概念来说,类似传统文化里“觉”的部分,它相当于是个大背景,而思维、情感、肉体以及欲望,可以想像是此背景之上,运行的几个不同的程序:有的人是以思维为主的,比如研究学问的;有的人是情感为优势,比如艺术家;还有的人是以肉体为优势,比如运动员或者是武术;喜欢吃的偏欲望型的。那一般人都是这几个部分,以不同的比例的组合。

觉知高些的人,他能够知道自己在任何时候,是以哪个层面为优势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通常精神越简单、越单纯,肉体也越清静和干净,就越能看清楚他的那几套程序在什么时候怎么运作,他的意识思维、情感和肉体是怎么应景配合的,就更容易不让自己轻易陷在里边,所以这类人倒是不容易得精神心理类疾病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