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孤》人间的不幸与温暖都扛在刘德华肩上

 PIAO949 2015-09-02

  看完电影《失孤》回家的路上,突然感觉自己内心变得非常沉重,有些许压抑的无力感,在不太愿意说话的情绪中久久不能平静。似乎电影中的某个情节,某种情感的表达刺痛了我的内心,让我无名地感受到了什么,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还记得我小时候的童年住在大院中的时光,那时候每天下学最痛快的就是和院里的其他小朋友们成群结伴的玩耍,“丢沙包”“三个字”“跳皮筋”,那是我们的常规项目,且玩得绝对不亦乐乎。那时候,每天家里大人嘱咐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注意安全别跑出院外,看着点儿车,绝不是现在的担心怕被坏人拐走。而就在前不久,一次闲聊中,我发现身边有位阿姨,她的女儿上了初中了,今年15岁,她依然每天送其上下学,原因很简单怕遇上坏人。丢孩子似乎成为了整个社会的热点,也成为了每个家长心中的担忧。

  电影《失孤》是一部具有鲜明社会意义的“打拐”“寻子”题材电影,它用了几个鲜活的例子,为我们展现了不同家庭、相同遭遇,不同家庭、同样痛苦的经历。而且关注的点不仅仅是大人找寻丢失的孩子的故事,还有孩子丢失后找自己父母的。电影中用了很多真情实感的表述,也从内心中阐述了很多普通的幸福之家无法感受得到的丢失了孩子父母的,内心的极大自责、痛苦以及希望、失望、希望、失望,无限循环的纠结、折磨人的寻找过程。

  刘德华饰演的一个丢失孩子15年的中年父亲雷泽宽,他有着本不应该在这个年纪就展现出来的如此苍老的面容,在他的脸上有异于常人的衰落感是他长达15年的坚持、不放弃的寻子之路带给他的。他历经风霜、露宿街头,受尽人间苦难,每当我看到他那一双带有着希望且又无助的眼神时,心中都对这位父亲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而井柏然饰演的四岁时,懵懂中就被人贩拐走的修车小伙曾帅,他对于自己的遭遇看似有种认命般的无奈感,但其实,他在内心里从来就不曾放弃过,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才让他最终愿意随着雷泽宽一起走上这条未知的寻亲之路,也是人生转折的希望之路。

  一位是丢了孩子的父亲,一位是离开父母的孩子,当刘德华与井柏然作为两个人生中受到过巨大创伤的同病相怜的人相遇时,他们心照不宣的亲切感以及一路相互搀扶的依靠感,让整部电影充满温情。他们作为所有失孩子,失父母的天下可怜人中的两位,生活的遭遇与生命的痛苦给这两个人身上带来了太多的常人难以想象的悲凉。

  身为女性导演,彭三源用她善于的对于情感的渲染,以及细腻的表述,让《失孤》这部电影其实延续了她以往编剧的那些影视剧作品的惯有风格,我一直认为《失孤》虽然在整个故事的情感调动上非常的成功,可以说是一部极其走心的作品,但它却又没有商业电影那样一定要刻意地催泪,它所表现的情节更多的是运用了真实且鲜活的方式,让情感慢慢从电影故事中输入到你的心中,也让情感可以在你的心中与脑中形成波澜。

  电影里,3个失孤的家庭,第一个就是雷泽宽的家庭,儿子丢失了15年,仍未找到,另一个就是曾帅的家庭,他被拐15年后终于在雷泽宽的帮助下找到父母,还有一个,就是由女星倪景阳饰演的年轻母亲,她幼小的女儿被拐,但也缘于雷泽宽的坚持,公安机关终于将小女孩找到--然而,这时,那位年轻的母亲已经因为不堪失孤之痛,堕水而亡。

  最后彭三源导演给出了这样一种接近开放的结尾,谁也不知道雷泽宽还将寻找儿子多少年,但这就是积极的生活和正确的亲情,我们会因这人世间有这样的东西存在而觉得温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