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能改变看病难吗

 鹤轻风 2015-09-02

  目前,无论是从患者、医生还是医院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医疗服务行业都面临着很多 “痛点”——患者看病难、看病贵;医生工作强度大、收入低,还面临医患关系紧张的风险;三甲医院超负荷运营,被迫扩张,难以管理,基层、民营医院又门可罗雀,医疗资源分布和利用极不均衡……在互联网日趋渗透并 “治疗”了一些生活“痛点”之时,我们不禁想问,“互联网+”能改变看病难吗?

  机器人:名医未来分身有术

  人们常说看病难,一定程度上其实是“看好医生难”。当绝大部分患者冲着三甲医院里医术高超的“名医”而去时,这些医院如何能不人满为患?长远来看,这个问题或许能借助互联网、机器人和大数据得到改善。

  目前,手术机器人在美国已不罕见,被称为“达芬奇”的手术机器人在美国的普外科、泌尿科、心血管外科、胸外科、妇科等多个科室开展诸如胃胰十二指肠切除、心脏搭桥、输卵管成形等手术,有数据统计显示,美国95%的微创手术都由机器人完成。

  几十年后,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集国内外经验丰富的医生成功治疗案例之大成的云端“智慧医生”将参与医疗。

  大数据:使熟练艺术进化成数据驱动的科学

  医疗中融入互联网技术,目前最大的用武之地应该是破解传统医疗中亟待解决的痛点和难点——医疗信息的碎片化,而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联性恰好可以解决医疗信息孤岛问题,促进医疗信息的再利用,成为医疗信息共享及互操作的基础。

  “互联网+医疗”最直接的产物是云电子病历、患者门户、医生门户、症状与疾病匹配工具、远程医疗、虚拟就诊、移动医疗、居家远程监测与护理等。而随着目前国家相关政策的逐步放开,互联网在医疗行业的利用施展空间必会越来越大。

  医患关系:社交性可增加医患互信

  传统医疗中,医生、患者之间相互信任的程度较低,医患交流困难。互联网时代可充分利用网络的社交性,快速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产生同类角色的聚集。例如:对于患者来说,他们可以找到和自己病情或者症状类似的病友,或者已被成功治愈的人,获得相关的经验分享。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解决医疗痛点的支持式联姻,是有助于医疗创新的助推式整合,是解决医疗行业各相关方之间交流与沟通问题的桥梁,它应以最有效的成本交付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其 “加和”之目标。 韩亦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