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岩人的“鬼节”,居然是这样过!!

 金必非凡 2015-09-02
上杭、长汀、连城等地还有“烧寄包”的习俗,即以金银色纸折成金锭、银锭状,然后和纸制的冥衣一道装入纸袋之中。纸袋用封条封好,封条上写明祖先名讳,再焚化,最后把这些灰烬用纸包好,投入江河或溪流之中。据传这样先人便能收到,以供在冥间使用。

新罗、漳平的七月十五日有在水边设祭的习俗,祀死于水中者,称祭“流水孤”。夜里还放水灯。民国版《龙岩县志·礼俗志》(卷21)载:“……夜放水灯,灯以五色纸制,粘于木片上,中燃小烛一。初更时,由东兴桥沿溪而下,照溺鬼路,每放近千盏。放若干灯,溪底即映若干灯,五光十色,水面通红,为一时胜观。”诏安县中元节搞得很盛,祭祀“品物丰洁,倍于他邑”,“夜则放灯水中,千百荧烂。群观塞途,箫鼓阗喧,不减上元佳景。”

虽说客家人几乎每户都忙着过节,不过在龙岩东肖张姓素有不过“七月半”的传说。

据传,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年农历七月十五,溪兜村张姓的祖先把外孙接过来过“七月半”。谁知,吃饭时,外孙喉咙突然不小心被鸡骨头卡住了,他双眼翻白,两腿乱蹬,不一会儿就咽气了。自外孙死后,外祖父日夜难眠,怨恨自己没照顾好外孙,把喜事变成了坏事。于是他对子孙说:“从此以后,咱们张家不再过‘七月半’了。”

自此以后,张家子孙后代都不再过“七月半”。村里也留下“姓张仔无‘七月半’,走户离消散”的顺口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