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才,原来在1岁就开始学这个本事了!你家孩子还要不要错过?

 蓝叶冰雪 2015-09-03


  几乎所有的孩子从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能够通过涂鸦表达自己的情绪了,稍稍留意你就会发现子们创造一幅充满情绪的涂鸦比起用词语来描述这种情绪更为容易。

  画画可以增强孩子的感知能力,绘画是要通过手、脑、眼的配合的表现来达到一定的视觉效果。

  使孩子的视觉感受能力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中习得一定的经验,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并试图更新的表现。这种创造也是孩子们的趣事。


  画画有利于孩子的心理调整,对于孩子来讲画画是一种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易行的活动。

  在画的过程中会体验到绘画的快感。绘画这种活动能够使孩子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生气、高兴、自卑、喜爱等等)表现出来。另外,生活中的感受和经验的积累是孩子表现内容的源泉。

  而面对千姿百态的世界,孩子们也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他们的涂鸦作品就像一面面镜子,生动、夸张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从1岁开始,把握宝宝的涂鸦期涂鸦哦!

  婴儿1周岁左右是涂鸦期的开始,满足动觉是他们最基本的动机因素,他们的“涂鸦”没有明确地表现意图;由于动作协调性不够,画在纸上的是一些随机的点和杂乱的不规则的线条;在肩、肘、手腕等关节的发展下,他们开始能注视涂鸦时笔运行的方向,并可以在纸上重复的画图;在不断地涂划的过程中渐渐将图形与线条结合起来,偶尔人出某些形状,发现与他们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相似,就会给线条或图形起名字。

  这时候,家长需要做什么呢?

  首先,不要将孩子的涂画看成是一种破坏性的行为;将建立必要的绘画常规与维持对涂画的天然兴趣进行有机的相互支持。

  其次,提供必要的涂鸦条件鼓励孩子的涂鸦,设置涂鸦墙,比如小黑板。

  最后,学会聆听孩子对涂鸦作品的解释,尊重孩子的表述。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家长要带着一种快乐的感觉去听孩子的话语,如果你表现出不耐烦,那么你以后就再也听不到他的解释,因为他觉得你不理解他,和你说话没意思。经常这样,孩子与你就会产生隔阂了。

  记住,涂鸦作品不是画,不要教他们画。

  他们需要的是天马行空般的想象,自由地涂鸦;这时候,他们有时是快乐的,有时是痛苦的,有时是生气的,有时是平静的……创造性、情绪情感在此时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和宣泄。

妈妈要搞清楚宝宝涂鸦的原因及意义

  1、生理原因

  宝宝神经系统有所发展,脑、眼、手之间的协调关系基本建立,脑和视觉对手有所控制和调节,但这些都很薄弱。

  手的骨骼和肌肉有所发展,有了一些力量和准确性、灵活性,这也显得有些笨。但这些都为涂鸦提供了胜利前提,也决定了宝宝不能画出精确线条和准确的形状。

  2、心理原因

  根据心理学派的解释,涂鸦是一种反抗的行为,借此来引起母亲的注意和关怀。也有人认为幼儿涂鸦起因是模仿,自己也想试试,但他们并不会使用笔,只是外来刺激使他们开始模仿用笔在纸上涂鸦。

  罗文菲尔德认为,孩子开始时只是享受笔在纸上涂抹的那种快感,是一种无控制的动作。


  渐渐地,他们发现了自己的动作和纸上出现的线条之间的关联,这种发现增强了他们对涂鸦的兴趣,并在手、眼脑之间产生协调。

  所以,涂鸦是达到动作协调的关键,也是导向创造的桥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为,幼儿涂鸦与他们直觉行动思维的心理水平有关,幼儿的涂鸦是认识的反映,情感的抒发,生活的再现。

  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是在行动中感知主客观之间的关系,是动作协调的关键。  如同学会走路、吃饭一样,幼儿学习涂鸦,也是其成长过程当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而成人在此阶段的任务就是要鼓励幼儿使用动作,鼓励幼儿涂鸦。

  涂鸦的重大意义:

  第一,有效地促进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

  1~2岁的孩子,手部的肌肉尚且不受控制,在涂鸦的过程中,手眼可以得到强有力的配合与锻炼,即便是一个圆圈也会有利于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的提升哦。

  第二,鼓励孩子进行自我的表达。

  涂鸦其实也反应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渐渐有了意识的时候,会利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兴趣和心情,以及多周围事物的看法,所以,家长可以通过涂鸦来对孩子进行了解。

  第三,涂鸦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宝宝喜欢画画,也是一种游戏的形式,通过五彩缤纷的涂抹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尽管涂鸦的好处多,但是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孩子随处乱画,这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幼儿涂鸦分阶段,要有绝对的耐心哦!

  幼儿的绘画发展可划分为涂鸦期(1.5-3.5岁)、象征期(3.5—5岁)、图式期(5-7岁)几个阶段。

  处于象征期和图式期两个阶段中的幼儿,在绘画中有一些独特的表现形式。涂鸦期的绘画没有明确的表现意图,不讲究造型、色彩和构图,是一种游戏活动。

  1.5左右的幼儿他们喜欢到处涂抹,于是用笔在纸上、书上、墙上等地方画点、画线的涂鸦行为就出现了。

  这些最初在纸上留下的点、线痕迹就是涂鸦画。涂鸦实际上是他们的感知觉和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作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种新的动作练习。


  这种练习基本上是一种手臂动作。所以,幼儿涂鸦的根本特点是没有明确的表现意图,也就是说,幼儿在涂画之前没有预想、没有构思,而是把涂鸦作为一种游戏活动,享受涂鸦动作带来的那种有节奏的主动地“动”的运动快感,以及对纸上、墙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线条的视觉感官满足。

  幼儿的涂鸦会经历了未分化涂鸦(1.5—2岁)、控制涂鸦(2-2.5岁)、圆形涂鸦(2.5-3岁)和命名涂鸦(3—3.5岁)4个发展阶段。

  通过对2-3岁幼儿的观察,我们发现幼儿的涂鸦期也是有一定的发展轨迹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及手指小肌肉的逐渐协调,他们涂鸦所表现出的特点也就不同。

  1. 未分化涂鸦

  这种行为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刚进入托班的宝宝,他们拿起笔就漫无目的地涂抹起来,一会儿桌子上、墙上、凡能画的地方都让他们画完了。

  由于他们手的发育不完善,眼动轨迹杂乱,脑、眼、手还不够协调,所以他们画出一些无序不成的线条,且边画、边说、边玩。这一阶段的涂鸦只是满足他们的动觉。

  2.控制涂鸦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涂鸦活动,孩子逐渐发觉到自己的动作跟画纸之间有了某种联结,于是,孩子会尝试用视觉来控制自己的动作,即手眼协调。

  外在表现出现了上下左右线段、锯齿、螺旋线等,不画到纸外,图形较集中。此时,手腕比以前较灵活,但是小运动,因此孩子不会画圈。

  3.圆形涂鸦

  由于肩、肘、手腕关节的发育,孩子能够画圈,同时能注视涂鸦时笔的运动方向(在控制涂鸦阶段,视觉控制动作,此时已经转移到笔上了)未封口的、封口的、螺旋的圆。随着圈的变小,更精细,孩子将进入命名涂鸦阶段。

  4.命名涂鸦

  宝宝拿起一支绿色的蜡笔,画了一条弯弯扭扭的线条,还在边上涂画了几个圈圈。他指着曲线告诉大家:“这是蛇”,指着圈圈说:“这是石头”。

  进入命名阶段的孩子能朦胧地意识到线条与实物间的联系,他们会自言自语地对线条加以说明,给线条起名字。

  这种命名涂鸦并非是先想好主题再涂画,而是看到所画的符号像什么就赋予它相应的含义。

  所以涂鸦画的命名是其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通过观察画面形象并给它取名,这表明幼儿已经由动觉的满足为基本动机转变为对画面形象的兴趣。

  即孩子已从涂画的动觉思维发展发展到了形象思维,并具备了一定的视觉记忆。这时家长既要做旁观者又要适时创设条件,组织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活动。 这一时期地孩子固然语言和动作还不很协调、完善,但是她们对绘画却情有独钟。

  她们十分喜欢胡涂乱画,爱拿她们简单接触到地工具,如铅笔、钢笔、彩色笔等,在她们以为能画地纸、书、墙、桌面等材料上任意涂画。

  孩子这时地绘画内容是自己所设想的而不是照物临摹,她们的目地不在于画出与物体相似地形象,而只是借助这种画线活动来抒发自己地情绪和感受。

妈妈切记:涂鸦,不要过早涂颜色!

  大人都喜欢孩子的画五彩缤纷,但是,关于颜色,专家是这样看的:

  1、对颜色本身的感觉性反应,孩子在0岁阶段就已经有了,但能有意识地选择颜色,是在孩子能够从最早的乱画到画出一条线(或画圆能封口)时,一般在2岁4个月左右;

  2、此时的孩子一般能够将2种颜色进行对比,并从中选出一种颜色来;3岁以后,会将三种颜色进行对比,并从中选出一种颜色来;

  3、不要过早地教孩子强行分辨颜色,以免造成孩子对颜色混淆不清;

  4、两岁后孩子出现满涂能力,即把一种颜色连续涂在一起,形成色块,这是孩子的重要能力;


  5、当孩子的画里出现基底线时候(一般在5-6岁),孩子开始能够系列地使用颜色了,也就是说,孩子能自己选择使用符合形状的颜色;

  6、在孩子能画出基底线之前的阶段(2岁-5~6岁阶段),尽量让他用单一的黑色(或其它颜色)画单色画;

  7、孩子2-3岁时候的涂鸦,是用涂鸦表达一种定义,用颜色过多反而会对孩子的定义表达形成一种干扰;

  8、孩子4-5岁时候的涂鸦,具有物体的实体特征,6-7岁时候,是怀着对物体之间的关系的兴趣而画,这个时期,孩子的表达重点都不涉及到颜色,同样的,画单色更加有利于孩子的表达;

  9、当孩子不是由大人教而是自然而然地画出基底线之后(一般是5岁半-6岁),孩子的画出现秩序感,孩子对由颜色构成的面开始发生兴趣,颜色对孩子产生意义;

  10、在颜色对孩子产生意义之前,千万不要让孩子按照大人的指导用色,大人指导孩子用色,如同教孩子画形状一样,都是对孩子的自主非常有害的行为;


  11、在孩子7岁以前,千万不要拿大人画好形状的涂色本让孩子涂色,涂色是一种形式化的作业,根本表达不了孩子本身的思想,而练习不要把颜色涂到规定范围以外的技术,对孩子来说毫无意义:孩子此时本身手还不具备充分的控制能力,当孩子的手具备充分的控制能力之后,他更愿意把自己画出的东西尽力涂好;

  12、孩子7岁以后,对“面“有了一定认识,才能把在大人画好形状的涂色本上“涂画“当成一种有乐趣的游戏;

  画画有利于孩子的心理调整,对于孩子来讲画画是一种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易行的活动。在画的过程中会体验到绘画的快感。

  绘画这种活动能够使孩子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变化(生气、高兴、自卑、喜爱等等)表现出来。另外,生活中的感受和经验的积累是孩子表现内容的源泉。

  绘画会促使孩子不断地几乎所有的孩子从咿呀学语的时候,就能够通过涂鸦表达自己的情绪了,稍稍留意你就会发现子们创造一幅充满情绪的涂鸦比起用词语来描述这种情绪更为容易。

  而面对千姿百态的世界,孩子们也有着自己的一套看法,他们的涂鸦作品就像一面面镜子,生动、夸张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宝宝画画,智慧妈妈这么做:

  1、以表扬为主,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对独具个人创作特点的尤其多加鼓励。以建议的口吻提出改进意见。

  2、在家中开辟一面墙专门悬挂孩子的作品,或开辟一个角落供其创作,可以将宝宝涂鸦的杰作拍照打印哦。

  3、家中亲戚朋友过生日鼓励孩子作画相送,以此让孩子表达感激之心。

  4、为孩子提供不同规格的纸张和多种绘画材料。在使用大块油彩时可用成人旧衣物作为工作服使用。活动完毕让孩子学会自己收拾打扫。

  5、当孩子解释自己的画时注意倾听,遇有不解的地方及时提问。

  6、当孩子因叙述能力有限无法讲清自我感受或现实情景时请他画下来,以利于孩子再次归纳思考,并组织想要表达的语言。

  7、如孩子情绪过于紧张激动,伤心郁闷,成人可以用画画的方式与孩子对话,起到发泄疏通的作用。

  8、在孩子涂鸦时可以放些轻音乐,有益于孩子发挥想像力。

  9、带孩子参加成人聚会或与孩子无关的活动时携带绘画用具。

  10、挑选孩子的作品进行收藏,标上日期,题目以及孩子特有的解释。

  涂鸦迟早离不开色彩,所以在不同阶段,可以带宝宝认识不同的颜色,对孩子的视觉认知也非常有好处哦!


  宝宝一出生,迎接他的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

  色彩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宝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随着视觉发育的成熟,通过认识色彩、感知色彩,来逐渐欣赏并享受色彩描绘的这个美丽的世界。

出生

  世界是黑白的 小宝宝出生了,爸爸妈妈精心布置了他的“小窝”——小床上方挂着一个五彩大气球,床头是琳琅满目的小玩具,床围则是五彩缤纷、各种图案的画片。

  年轻的父母相信,这样一个视觉刺激很丰富的环境,一定会促进小宝宝的智力开发。

  然而,小宝宝好像对这个“小窝”并没有太大兴趣,他甚至都懒得看上几眼,他只喜欢盯着墙上一只黑白相间的钟。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是这样:

  在宝宝刚出生的0~4个月里,他的视觉还不敏锐,看到的色彩、形状大多是模糊一片,但对黑白两色却很敏感,并且,由于最早接触的是妈妈的乳房,所以,更钟爱靶心图像。

  这时候把再多的色彩堆在宝宝面前也是徒劳,相反,过度的刺激还可能让宝宝变得烦躁不安。

怎样做:

  可以尝试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 把床围的图片换成黑白几何图形、黑白的人脸图案、黑白靶心、棋盘图形等。

  也可以让宝宝仰卧,将图片放在他正前方距眼睛25厘米处。当宝宝注意到图片后缓慢地水平或垂直移动图片,吸引宝宝追视,增强他对黑白色调的敏感度。

减少床饰和悬挂物的色彩,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使宝宝一睁开眼,就能看到有一个彩色的环境,但又不至于过杂过多。

  还可以时不时地给宝宝展示红、黄、蓝色的玩具,刺激视觉,为进入视觉色彩期奠定基础。

  宝宝和妈妈的衣服也应该多些色彩变化,最好不同的色系、色调都要有,以免因长期看同一色系,引起视觉迟钝。

4个月开始

  进入彩色世界,4个月以后,宝宝的视觉神经对彩色的东西非常敏感,进入视觉的色彩期。

  但宝宝对色彩的认知是从饱和度最高的三原色红、黄、蓝开始的,它们易于辨认;半岁以后是橙、绿、紫等。根据宝宝的需求,再买回来的玩具就会让宝宝开心了。


怎样做:

  虽然这时候的宝宝不会说话,但已经可以教给他有关色彩的概念了—— 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都是宝宝色彩认知的好道具,随时随地都可用。“我们用黄色的小毛巾擦擦手吧。”“戴上红色的小帽子。”随口一句,对宝宝都是一种信息刺激。   给宝宝布置一个多彩的环境。黑白图片可以换成彩色的了,宝宝很喜欢那些比较大的彩色几何图形。房间里挂些彩色气球、吹塑玩具之类的,并经常更换,让宝宝感受到不同的色彩。

可以发出声响的彩色玩具,如摇铃、音乐盒等,有声有色,宝宝喜欢,还可以对视觉和大脑发育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

  有大的彩色图案的布书、撕不烂的书等,既可以帮忙宝宝认识色彩,还能培养读书的好习惯。

  带宝宝走出家门,认识多彩的世界。观察红绿灯的变化,欣赏绿草鲜花、蓝天白云,领略湖光山色、秋叶冬雪……见多才能识广。

1岁以后:

  过了1岁,宝宝对认知充满了兴趣。他希望知道某件东西是什么颜色的,这是教宝宝认识色彩的好时机。

  同时,我们让宝宝认识色彩,难道就是为了让他说出正确的色彩名称吗?

  当然不是,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宝宝的视觉发育和色彩辨识能力,增强对色彩的兴趣和想象,建立属于他的色彩审美。

怎样做:

  色彩的认知,相对而言有些抽象,更难识记,应该掌握让宝宝能够接受的方法—— 刚开始只教宝宝认识一种色彩,但不能总是用同一样事物来强化,比如认识红色,可以用红色的积木、红色的气球、红色的杯子等。

  如果宝宝认错了,不要说:“这个不是红色,是紫色。”而只用告诉他:“这个不是红色。”就可以了。等宝宝认识了红色之后,再给他做分类游戏,让他从几种颜色中找出红色。


当宝宝有了第一个色彩概念之后,再教他认识其他色彩。这时候,就可以同时让他认识几种色彩了。

  这时候的宝宝可能已经不再满足红黄蓝绿那几种色彩了,可以让他接触一些混合色,如墨绿、天蓝等。

  和宝宝一起做色彩排列、分类等游戏,加强对色彩的认知度;2岁之后可以玩给洋娃娃配衣服等游戏,让宝宝通过色彩搭配了解色彩的和谐、对比等,提高审美能力。

认识颜色的方法

  一、多为宝宝提供一些丰富的色彩,可以在宝宝的居室里贴上一些色彩调和的画片挂历,在宝宝的小床上经常换上一些颜色温柔的床单和被套,小床的墙边可以画上一条七色彩蜡。

   在宝宝的视线内还可以摆放些色彩鲜艳的彩球、塑料玩具等,充分利用色彩对宝宝进行视觉刺激,对宝宝认识颜色有很大的帮助。

  二、宝宝如能盯着某种颜色或转动头部看到别的颜色时,成人可以指着这些玩具对宝宝说:“这是红气球”,“那是小白兔”,“这是黄花”等用语言加以描述,加深宝宝对颜色的感知。

  三、当宝宝长到1岁多,咿呀学语时,成人和宝宝可以一起做“我说,宝宝指”的游戏。

  例如:你指着几种颜色的气球问“哪只是红气球,哪只是蓝气球?”让宝宝用手去指,指对了就亲亲宝宝,并说:“宝宝真乖,这是红气球。”如宝宝指错了,就说:“再看看,哪只是红气球?”宝宝还是指不出,成人就要反复指着红气球说“这是红气球。”宝宝认识红以后再认识绿色。

  也可变换说:“这是红气球呢,还是绿气球?”让宝宝学发“红、绿、蓝”的音。还可放上各种颜色的玩具,让宝宝按成人的要求拿出同颜色的玩具。


  四、宝宝到1岁时,成人可用各种颜色笔画些宝宝熟悉的植物、动物、水果等。如:太阳、草地、花朵、树叶、苹果、小鸡、小狗、小兔、小鸭等,并边画边说:“这是红太阳,这是绿色的草地,这是小黄鸡”等等。

  也可把各色蜡笔放在一起,让宝宝帮助拿颜色,如画红花,成人可说“请宝宝拿红蜡笔给爸爸画红花……”只要反复训练,方法得当,循循善诱,宝宝到3岁时,完全可以认识“红、黄、绿、黑、白”五种颜色了。

  认识颜色的正确顺序:

  宝宝认颜色说容易就容易,说不容易就不容易。其实,教宝宝认颜色也有“生人勿近”的雷区,如果不小心踩中,你就要多注意咯,想必你会好奇有哪些雷区吧,一起来看看吧!

  例子分享:

  a、孩子已经3岁了,可是他对颜色总是分不清楚,给他来了一个测试,就是很多绿色的辣椒中放一个红色的辣椒,可是他也能一下子把那个红辣椒拿出来。平时教他颜色,过一会儿再问他,他就忘记了,又乱说颜色了。

  b、孩子2岁了,红、黄、蓝、绿不同颜色同样形状的东西,如果只是告诉他颜色让他区分出来,他总是说错,而且怎么教也是乱说一气;如果把这些东西事先分给大家,再让宝宝从中找出某个人的东西,他是能够找出来的。

  原因解释:

  五光十色的周围环境激发着孩子的认识兴趣和愿望,也培养孩子的美感。教孩子学会区别认识颜色,是教孩子认识事物、发展智力、培养美感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般来说,教孩子认识颜色可以从周岁左右开始。我们在教1~2岁的宝宝认识颜色时,主要是认识红、黄、蓝、绿四种基本颜色。

  另外,认识颜色是有一个科学的发展规律的:红——黑——白——绿——黄——蓝——紫——灰——棕(褐色)。

  按这个顺序去认识颜色将事半功倍,而且教孩子认识这些颜色时一定要注意的是方法。

  不能一股脑的教给他认,而是这个星期教他认黄色,在生活中就只给他认一切包含黄色的物体,下一个星期只认蓝色,认识生活中所有含蓝色的事物,如此类推,很快他就会掌握全部颜色保证不易忘记,就是靠着这种方法,有些宝宝快满两岁时就已经认识了十种颜色了,进而推广到粉红等一系列浅色系列分辨也没问题。


  用'是非强调法'认识颜色:

  刚开始教孩子认识颜色和形状时,家长一定要掌握用“是非强调法”。例如,看见几个彩色的气球,我们告诉他:“这个是红色,这个不是红色的。”通过“是”和“不是”一起来强调一个知识点——红色,等孩子不管看见什么东西都能一眼分辨出“红色”时,我们再用这种方法来教孩子认另一种颜色。这样以一个个知识点来帮助孩子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你告诉宝宝:“这个是红色,这个是蓝色,那个是绿色。”“填鸭式”地一下让他接受这么多知识点,不但容易使他混淆概念,还会造成孩子对概念的模棱两可。所以,才会有很多家长反映:“这孩子其实什么颜色都知道,可是一问他就乱套了。”这就是因为,让孩子一下了接受这么多种颜色的名称,他无法真正弄清楚每种颜色的概念。

  特别要提醒的是,最初的概念错误会非常难纠正。

  要防止这种概念错误出现,方法是:

  一次一个颜色,特别是红、黄不能同时认,因为音太近似,会造成混淆。

  可先选择一个固定物,比如一块红积木,告诉她是红色。然后带着这块积木,到处去比较,发现红色的东西。这也是一种游戏啊。比如红色的气球,红色的花,等。

  有时,红色之间会有不同,但不要现在就讲给她,因为她还分辨不出。除非她问你,这说明她的观察力大有长进。认颜色可结合涂画进行,比如,妈妈给宝宝画朵红花。

  认颜色对孩子比较难,因为没有可参照的东西,有的孩子认红色用了1年。关键是妈妈千万不能着急,不能说孩子笨。如果孩子到学龄期还是不能分辨颜色,则要考虑是否有色盲的存在,一般色盲是隔代遗传的,要考虑家族是否有此种情况存在。

  认识颜色的游戏:

  (1)它是什么颜色?

  您按照彩色图提前画好树叶、小草、太阳、黄色的帽子等事物的轮廓图,您每展示一幅图,就让孩子说说是什么颜色的。说完以后,让孩子看看彩色图,让孩子判断刚才说的对不对。

  【讲解】2岁以后的孩子对常见事物是比较熟悉的,但对常见事物的回忆可能会出现一些因素的盲区,色彩就可能成为孩子回忆的盲区。父母还可以在市场上买一些涂色的书籍,让孩子自己根据记忆涂上颜色。如果孩子所选择的颜色不是常规的,只要孩子能自圆其说也可以。

  (2)色彩排列

  提前画色彩排列图(不同颜色的色块排列整齐),让孩子按照顺序用彩色积木摆出来,比如“红、红、黄”或是“红、黄、红”。排列的时候,没有必要告诉孩子这都是什么颜色,您需要尽量让孩子理解搭积木的顺序要和图上的“一样”。

  这样的游戏,即使孩子不能清晰地记忆相对应的色彩词汇,孩子也可以完成。

  【讲解】在认识色彩及其名称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把色彩和空间排列顺序结合起来。

  (3)给小熊穿衣服

  利用玩具“小熊穿衣”,让孩子学会搭配衣服。比如,妈妈拿一件白底红花的上衣,让孩子给熊宝宝找一条合适的裤子,无论孩子找的裤子是什么样子或款式,您都可以给予一些评论。

  【讲解】色彩认知的学习不单纯只是知道颜色的名称,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得到视觉的不同感受,建立符合视觉习惯的色彩之美。

  (4)考察红绿快速认知

  先提问孩子:“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用来干什么的?”然后您总结:红绿灯是用来指挥交通的,红灯亮的时候汽车不能走,否则就会撞车。然后教孩子儿歌:“马路上,汽车多,红灯绿灯管交通。红灯亮,汽车停,绿灯点亮汽车行。”

  您拿红色、绿色的颜色牌,给孩子一辆小车,让孩子看见绿灯就开小车,看见红灯就把小车停下来。也可以让孩子拿颜色牌,您来开小车,这样容易让孩子理解游戏规则。

  【讲解】让孩子在游戏中看色彩信号做动作,让孩子把色彩信息与动作行为相联系,有利于孩子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5)分水果

  您提前准备红色小桶和黄色水果筐,让孩子把拣回来的水果分类放置,把红色的水果放到红色的桶里,黄色水果放在黄色的水果筐里。

  【讲解】通过游戏促进孩子按色分类的能力,在这里,我们特别强调是色彩的一一对应,如果孩子知道颜色就直接要求,如果孩子不清楚就告诉孩子放到“一样颜色”的地方。


来源:摇篮网、宝宝树、新浪、太平洋等 版权归原作者

编辑整理:紫晶逸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