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之069【蓼国】

 龘龘清欢 2015-09-03

皋陶后代受封的古蓼国,故址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县东有蓼城冈。周襄王三十年(前622),楚公子燮灭蓼

鄀国

蓼国是华夏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在今河南唐河县南40里的湖阳镇,东北依蓼山,山下有蓼王叔安疏洪治水开凿的人工河蓼阳河、蓼阴河,是世界廖氏发祥地。蓼为已姓国,颛顼帝后裔,是高阳氏颛顼"八恺"之一的庭坚之后。蓼叔安因助大禹治水之功受封于蓼国,为西蓼国,其后人以国为姓,称廖氏。公元前639年亡于强楚,蓼国臣民举族外迁,在安丰、固始等地建立多个蓼国,史称东蓼。汉置湖阳县,属南阳郡。郡该地后世有湖阳城。古蓼国。在今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其中心区域在今河南省固始县境内,都城在今固始县东北的蓼城岗。


蓼国简史 折叠 编辑本段

蓼国,是中国历史上春秋时代的诸侯国。春秋时代有两个同名的蓼国

一个是《春秋左氏传·桓公十一年》记载的公元前701年即楚武王四十年,"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此为位于今河南省唐河县的蓼国,此国亦称蓼国。《春秋左氏传·哀公十七年》记载春秋末期的楚国大夫追溯先君楚武王克州国和蓼国的功业,州蓼两国一起提,应该是这个楚武王四十年曾经和州国等国谋划联合讨伐楚国的蓼国。

另一个是《春秋左氏传·文公五年》记载的公元前622年即楚穆王四年,"楚公子燮灭蓼"的这个位于今河南省固始县的蓼国,此蓼国为庭坚之后裔。

另,春秋时代在今安徽省舒城县一带有舒蓼国,为偃姓的群舒之一。


国君列表 折叠 编辑本段

叔安

伯高


地理位置 折叠 编辑本段

固始春秋为蓼国

《春秋左氏传·文公五年》记载的蓼国位置在河南固始县东北,都城为现安徽霍邱城关附近。国都位于固始县蓼城岗遗址。 《春秋左氏传·桓公十一年》记载的蓼国在今河南唐古蓼国国王廖氏始祖叔安纪念馆体效果图古蓼国国王廖氏始祖叔安纪念馆体效果图河县南。

后,楚国设立"雩娄邑"(邑治在今固始县陈淋镇附近)和"鸡父邑"(邑治在今金寨县开顺镇)两座城池。 秦统一中国之后,没有在此设立郡县,蓼国的地盘隶属于九江郡。项羽建立西楚之后,公元前206年在此建立了"九江国",九江王为英布。

西汉在原来的蓼国设立了安风县、蓼县、安丰县、雩娄县、阳泉县,隶属淮南国九江郡。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武帝封淮南康王幼子刘庆为六安王,以此五县归其辖。后又设"义城县",不久废。

其领地的另一部分改称湖阳。汉置湖阳县,属南阳郡。郡该地后世有湖阳城。


故城遗址 折叠 编辑本段

2006年1月在河南省固始县高墩子村,发现了一处西周时期一座大型城市的遗址。很多人认为这就是古蓼国遗址。这个遗址中部是一个大型房基,四周环绕着护城濠沟。这座遗址是河南省发现的西周时期夯土基址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大型房基的局部保存完好。于南墙和居住面中,发现了南北不等分排列的15排柱洞。居住面大致能分出3到4层,有柱洞200多个保留至今。这座房子在历史上多次进行维修。

护城壕的宽度大约14到16米,底部距离现地表5米。

此遗址曾经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陶器的碎片。

这处遗址占地面积约有3万平方米。东西长度大约64米,南北款度大约有62米,高度有两米。中间的大房基东西长度大约32米,南北残缺的边界的宽度有5至30米。当年的面积在960平方米以上。


廖氏渊源 折叠 编辑本段

廖姓的来源要追溯到帝舜时期,有贤臣皋陶任大理之官(相当于司法长官),治国有方。帝舜仙逝,大禹继位,建立夏王朝,封皋陶之孙磊于蓼山(今唐河县湖阳镇)为食邑,历经1300年,春秋时期被楚国大军攻占。蓼国国王皋昆带领蓼国臣民背井离乡,沿淮水东迁建立了东蓼国(今河南固始县内)。80年后,楚国大军沿淮河挥师东下,抵达蓼国边境。国王皋申再次逃亡时要臣民以国为姓,世代姓蓼,不忘蓼国,记住亡国之耻,以图复国大业。 自此廖氏便散居在中原和江淮地区(古代蓼字同廖,故蓼姓同廖姓)。据载,廖姓还有来源于瑞顼的后代廖叔安的说法。

廖氏历代名人中,有西汉末年平林起义军首领廖湛,三国名蒋廖化,宋代文学家廖正一,明朝开国功臣廖永安、廖永忠,清代文学家廖燕,现代廖仲恺、廖承志等人。

廖姓在当今中国排第66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