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徐家汇公园

 憨痴呆 2015-09-03

徐家汇公园


 

徐家汇公园是一座开放式公园绿地。地处繁华的徐家汇城市副中心,位于肇嘉浜路、天平路、衡山路及宛平路之间。

徐家汇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徐光启的故乡,加之原有的肇嘉浜和法华泾两条小河在此汇合,因而得名。徐家汇公园坐落在东西文化交汇、人文荟萃、富有历史底蕴的大环境之中。区域内不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光启墓,而且有异地搬迁保护的明代建筑“南春华堂”。始建于清光绪22年(1896年)的徐家汇天主教堂,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上海交通大学和南洋模范中学等见证了上海教育的发展历程。徐汇区的历史花园住宅多达1336幢,建筑面积65.7万平方米,约占上海市1949年前建造花园住宅总面积的46%。衡山路——复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则是上海中心城区的12个历史风貌保护区之一。

徐家汇公园占地面积约为8.47公顷,分三期实施建设:一期为原大中华橡胶厂地块,约为3.3公顷;二期是原中国唱片厂地块,约为3.7公顷;三期为宛平路周边旧居民住宅地块,约为1.47公顷。

该园在规划设计方案征集和评选模式、保护和利用历史性建筑物,继承和表现城市文脉,运用现代空间构成手法造园等方面很有特色,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创造出一片现代感、人性化、文化内涵深厚的城市绿色空间。

 

建设历史

 

在繁华的徐家汇商圈带动下,徐家汇成为上海市最成熟的城市副中心,是人流汇集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建设徐家汇公园成为优化生态环境、拓展公共活动功能、提升徐家汇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之举。

建设徐家汇公园开创了上海市中心城“三废”企业拔点和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成功范例。由市财政、市建委和徐汇区共同出资,搬迁污染严重的大中华橡胶厂等,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徐家汇公园规划设计方案采用向社会公开征集方式,由徐汇区人民政府、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绿化管理局主办,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征集。专家评审委员会从报名单位中按基本要求选定正式参加单位。为了体现公众参与,集思广益,主办方将11个初步方案在徐家汇广场公开展示,通过市民投票和专家意见结合的方式,评出了两个优秀方案和由加拿大W.A.A联合景观设计所获得的最佳方案。这种形式当时在上海公园绿地建设中尚属首次。公园名字也是通过社会征集后定名为“徐家汇公园”。

徐家汇公园一期工程于2001年1月开工,并于当年9月底竣工。二期工程于2001年9月正式开工,于2002年5月底竣工。三期工程于2005年竣工。

 

规划设计

 

“一心、一带、三轴”构筑起了徐家汇公园的骨架,组织起各景区和景点。

“一心”是公园中心的老城厢下沉花园,多条轴线道路汇聚于此,成为富有凝聚力的公园中心。

“一带”是黄浦江缩影水系及与之相伴的带状开敞空间,是全园的核心开敞空间,其他景区在其周边次第展开。

“三轴”是三条直线型的公园主路。第一条是东西向从天平路衡山路口延伸至老城厢花园的林荫大道;第二条是位于公园中部,南北向从肇嘉浜路延伸至中唱小红楼的林荫大道;第三条是东西向从肇嘉浜路天平路口延伸跨越老城厢花园的景观天桥。

公园规划设计中娴熟地运用空间构成的7种主要手法,即设立、围合、覆盖、抬起、下沉、架起和肌理,充分利用珍贵而有限的绿色空间,为市民创造出尽可能丰富的空间感受。

“设立”——例如,保留改造后的大中华烟囱。“围合”——例如,沿着黄浦江缩影水系,两岸树林围合的空间。“覆盖”——如玻璃顶面的三座滨水亭和树荫如冠的高大乔木。“抬高”——例如,大中华烟囱坐落的高于周边场地的小广场。“下沉”——例如,老城厢下沉花园。“架起”——例如,横贯东西的景观天桥,道路立体交叉。“肌理”——例如,ART DECO风格雕塑广场的铺地图案。

在空间形态统筹安排上,用大中华烟囱统率全园,以水系核心空间、滨水曲路、轴线直路等构成空间形态大骨架,用景观天桥形成立交空间。整体空间主次结合、曲直相生、穿插错落,空间形态丰富。园景视点多变,空间序列组织有序,有时移步换景,有时又轴线规整,对景严谨。

 

景区景点

 

黄浦江缩影水系  公园内横贯东西的带状水系串联起全园的核心空间,蜿蜒有致。水系的平面形态是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缩影。沿着水系北岸是步行带,游人亲水赏景,南岸则是绵延入水的自然草坡和枝叶摇曳的树林。

老城厢下沉花园  位于公园中心,配合黄浦江缩影水系,在上海县城——老城厢的相应位置设置老城厢花园。花园运用下沉手法限定空间,模纹花坛勾勒出“老城厢”内交错的道路网。红木立柱、青石基、灰砖路言简意赅地演绎出老上海的风情,并留给人们足够的想象空间。

大中华烟囱  为了纪念有着七十多年历史并为我国橡胶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大中华橡胶厂,公园西南角保留了该厂的烟囱。通过对烟囱内外部整修、安置灯光设施等,它成为公园的标志性景观建筑。

中唱小红楼  该别墅位于公园中北部,始建于1921年,最初是“英商百代公司”的别墅,故又称“百代小楼”,后作为原中国唱片厂录音楼。其东侧有一矩形的欧式下沉花园,南侧保留了一株百年古樟。

景观天桥  由大中华烟囱下的小广场向宛平路延伸的景观天桥,长愈百米。采用充满现代气息的钢结构和玻璃,轻盈流畅。天桥是贯穿整个公园的空中走廊,也是公园观景独具特色的场所。

沿衡山路花园  衡山路是上海著名的法式风情街,ART DECO风格是沿街建筑物的重要特征。公园在毗邻衡山路一侧的带状花园内,通过雕塑、雕塑墙、铺地图案和绿化种植等手段,以简洁的景观线条,高低错落的空间处理,在公园内延续了ART DECO风格,使公园和谐地与衡山路相依相融

天伦之乐区  公园东北部设置了儿童老人游戏健身区,在香樟和银杏为主的树林中,布置老人健身和儿童游戏的场地和设施。

篮球场  为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徐家汇公园成为上海市最先设置运动场地的开放型公园绿地之一。公园东部以竹林草地为背景,设置了3个篮球场。

 

绿化种植

 

徐家汇公园的绿化充分考虑了生物多样性,130多种植物争奇斗艳。上海的乡土树种有香樟、广玉兰、银杏、无患子、朴树、悬铃木、白玉兰等;上海市正在推广的新优品种有杜英、金合欢、黄山栾树、双荚决明、红果金丝桃、金焰绣线菊、红果火棘等。此外,徐家汇公园因景造绿,种植设计别具匠心。例如,在景观水系南岸的肇嘉浜路一侧,结合自然入水的草坡,以自然式栽植为主,乔灌木或丛植、或片植,局部采用孤植点景,舒朗宜人。衡山路沿线则呼应ART DECO风格,规则式绿化错落有致。在老城厢,以自由种植的乔木、规则式种植的模纹花坛组合,展现法式风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融。

 

活动及大事记

 

2004年4月,由徐汇区人民政府、上海音乐学院主办,徐汇区文化局、徐汇区绿化局、上海音乐学院艺术处共同承办,开始举办“徐家汇公园星期音乐会”。每周六下午或晚上演出。演出地点选在徐家汇公园中唱小红楼南广场,因为这座小楼曾经是中国音乐家的摇篮,冼星海、聂耳等著名艺术家都在这里工作过,是中国最早的唱片制作基地。

2004年12月,举办“历史回眸——百年徐家汇图片展”。展出的200余幅珍贵的照片从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地向人们讲述了徐家汇历史的变迁与深厚的文化,展示了徐家汇近百年来在教育、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进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