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心肌缺血的治疗中药方

 憩苑 2015-09-03

    患者,邵某,男,52岁,2009年11月初诊。

  患者自述阵发性胸闷,胸痛一年余,加重一周。一周前因劳累过度出现心悸、胸闷、发憋,心前区刺痛前来就诊,询问患者一年来一直服用丹参片、地奥心血康、消心痛等药物。因近期症状加重,又觉天天服药繁琐,特来要求服用中药以治其本。刻下症见:心悸气短,胸闷不适,心烦易怒,口唇紫暗,舌质淡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证属气血瘀滞,阻遏心脉,治以养血活血,逐瘀通脉。处方:熟地黄15克,川芎6克,白芍10克,当归12克,桃仁6克,红花6克,丹参15克,三七粉3克(分冲),6剂。

  二诊:服上方后,泻下黑色溏便3次,胸闷不舒,心悸气短明显好转,仍偶有心前区疼痛。为巩固疗效,效不更方,再进6剂,服药后诸症消失。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嘱患者加强锻炼,保持心情愉悦,忌烟禁酒,少食肥甘厚味。随访两月未复发。

  按:中医学并无心肌缺血的病名,但根据病变部位及其病变症状应归属于“胸痹”的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阻塞及冠状动脉痉挛而引起心肌缺氧、缺血,与中医所说的瘀阻心脉相吻合。桃红四物汤源于《医宗金鉴》,由妇科名方四物汤加桃仁、红花而成。熟地、白芍滋阴养血为主;当归、川芎同为血中气药,当归以养血为最,川芎以行气为妙,二药相合气血兼顾助熟地、白芍行气活血,散瘀通脉;桃仁破瘀力强,红花行血力胜,二药并用瘀祛则血行自畅,血畅则缺血自除;丹参色赤入血分,善通血脉,活血化瘀;三七入血分养血去瘀,为理血之妙品。诸药合用相互促进,活血、逐瘀、通络之效益彰。且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丹参、三七药理研究可增冠脉血流量,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为治疗心肌缺血,增加心肌供血不可缺少的药物。

来源:http://www./21nx/html/mifang/nakemifang/xinnaoxueguan/201004/29-9224.html
          中医中药秘方网


建议吃汤药: 红花25克桃仁20克熟地25克白芍25克当归25克川芎25克人参15克黄芪60克白术25克甘草20克茯苓25克远志25克元胡25克石菖蒲25克 水煎服

心肌缺血多是血瘀血虚引起的,活血补血是关键

丹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0g瓜蒌15g薤白10g桂枝10g当归15g川穹15g炙甘草10g水煎、分两次。口服


有不同见解,分析如下:

      心肌缺血,中医叫“胸痹”,具体可以分为心血瘀阻、痰浊壅塞、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和阳气虚衰等六种证型,从一楼开出的方子是认为是脾虚造成的血虚,缺乏辩证。虽然由脾胃不合造成的血虚占到了大部分,但不考虑个体的差异而已此下结论过于草率。

      另外,回答中医关于副作用的方法。首先大家要明确,中医不是对抗医学,而是通过汗、吐、下这种方法将病灶(或者病毒)排出体外。当然也有不少庸医对证辩证不当,对药配伍不合适造成的身体不适反应,不是绝对的讲中医没有独体毒副作用。目前国内的中医中真正的大医少之又少。


偶得一偏方,在此记录下来。

 

一个单位的同事说起自己的老婆,高压70,低压才60,身体非常差,出门都要带上标识自己家庭状况的牌子,家里一个亲戚认识一个年龄90多岁的老中医,于是通过视频望、闻、问了一下病情。开出一个小偏方,没想到,吃了六个月后,高压升到了106,低压也正常了。太神奇了,决定记下这个偏方。

 

心肌缺血:河南新郑或者山西稷山的大枣4-6颗,黑木耳一小撮,用凉水泡开后,大火煮开然后小火煮15分钟,煮好后放入红糖,每天晚上喝一次,持续五六个月就见效了。


瓜蒌40g,薤白、丹参、赤芍、红花、川芎、降香各20g
水煎服,每日一剂。

心肌缺血者要注意饮食,六个字,低脂肪高纤维。情绪上要注意不要大喜大悲,保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时排便,不能过度劳累

心肌缺血的食疗方法:应减少饮食热能以控制体重,减少脂肪总量及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限制单糖和双糖摄入量,供给适量的矿物质及维生素。


心肌缺血中药方
心肌缺血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可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塞等病证。现代医学认为,心肌缺血是由冠脉血流不能满足心肌的需要而引起,是某支狭窄冠状动脉的供血区灌注减少所致。中医一般采用辨证分型治疗心肌缺血,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心血瘀阻型:症见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肢麻、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脉涩或结代。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通脉。方用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当归、川芎、赤芍、桃红、红花各12克,丹参30克,檀香、砂仁、枳壳、柴胡、郁金、元胡各10克。心痛剧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2克;偏热盛苔黄者加黄芩、苦参各10克。

痰浊壅盛型:症见胸闷气短、肢体沉重、痰多、恶心、纳差、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治法:通阳宣痹、化痰降浊。方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全瓜蒌20克、薤白、清半夏各12克,薏苡仁15克,陈皮、枳壳、茯苓各10克,砂仁.生姜各6克。痰瘀互结症候者加丹参20克,川芎、红花各10克;热痰偏盛者加石菖蒲、黄连各10克。

心阴两虚型:症见胸闷、心悸气短、头晕乏力、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或少津、脉细无力。治法:益气养阴通脉。方用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党参、麦冬、生地、五味子、炙甘草各30克,黄芪30克,阿胶(烊化)、炒枣仁各10克,丹参、当归各20克。气虚乏力明显者加人参10克;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何首乌各15克,山萸肉10克。

心肾阳虚型:症见心悸气短、胸闷、乏力汗出、畏寒肢冷、舌质淡或胖、苔薄、脉沉细或结代。治法:益气温阳、强心复脉。方用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人参、熟附子、桂枝、干姜各10克,熟地黄、麦冬、五味子各15克。伴阳虚浮肿者加黄芪30克,防己15克。

用法:以上证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口服,连续服药15天为一疗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