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问答:真相一定能戳穿谎言吗?

 cat1208 2015-09-04

Q&A150903


  问:真相一定能戳穿谎言吗?

 

  答:这是半个世纪前的一个实验。一些大学男生被找来让其鉴赏《花花公子》上的插页女郎,同时被告知:插在他们手臂上的电极和别在他们胸前的麦克风会记录他们对女郎的生理反应的强烈程度。每当一位centerfold的靓丽照片呈现之时,扩音器里就会播报出被试者的心跳速度。实验的诡秘之处在于:那些男生当时并不知情的是,电极和麦克风其实是骗人的障眼噱头,真正播放出来的所谓怦然心动的急速跳动声响,仅仅是人工合成的随机噪音。

 

  实验结束之后,男生们被告知了真相:播放的心跳与他们的实际感受毫不相关。然而,让他们挑选一副插页女郎图片留做纪念品时,绝大多数男生相中的仍然是扩音器里心跳频率最高的对应者。如此实验现在不可能原汁原味地重复了,因为其中隐含的“政治的不正确性”很难通过IRB的判笔。

 

  如此说来,谎言和真相出场的顺序非常关键!如下两者的结果并不等同:1)首先被骗,然后获知真相;2)知道事实,然后谎言登场。这或许揭示了一个认知幻觉的心理机制。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是简单地摁一下“消除”键,就可以轻易地抹除掉过去的一切后从头再来。失去的情爱如此,错过的人生机遇也是这样。这也是为何法庭上律师之所以惯用一种给陪审团错误的先入之见的伎俩的原因,即使法官过后给予提醒也很难彻底消除前置信息对陪审团的潜在影响。

 

  这个原理也解释了一个普遍的现象:那些经过长期洗脑熏陶之后的人,犹如在思维的土壤里被植入了具有旺盛生殖力的种子,即使后来获知真相,也难免会继续当初被洗脑后持久的暗示或催眠效应。不用说信息长城(GFW)设计者与教科书编撰人深谙这些效应对维护墙内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而这些深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一些简单的细微偏好,更反映于从日常用语到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方式上的各种特征。



2015-09-03

--------------------------------------------


回复F,浏览《周末讲堂》目录;回复Q,浏览《心理学问答》目录;回复P,浏览PsyEyes本周推荐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