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仁和教授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综述

 寂寞在繁衍 2015-09-04
【一】中医学关于糖尿病的认识

中医药对糖尿病的认识,自《黄帝内经》始,诸多医家有相关论述。从古到今,在中医典籍中,散在很多关于糖尿病类似症状的论述,包括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合并症及用药和饮食治疗等各方面。在早期的经典典籍如《黄帝内经》、《伤寒论》和《金 匮要略》中,也有相当的条文论述,令人思考与糖尿病的关系。
《黄帝内经》相关论述
《黄帝内经》中,对以“ 消渴” 为特点的病证,从病因、病机、病情演变和相似病
证等多方面进行了论述。
《素问· 奇病论》:“ 帝日: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日:此五气之溢也。名为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张隐庵注:“ 五气者,土气也……多食甘味则臭味留于脾中,脾气溢,而证见于外窍也” 。马元台注:“ 脾瘅者,脾气之热也?……口甘则热气燥甚,转为消渴之症” 。指出“ 数食甘荚而多肥” 是“ 消渴” 的病因。
《素问· 通评虚实论》:“ 几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 王冰注:“ 消谓之消,瘅谓之伏热,。高’膏也,‘梁’粱米也,……夫肥者令人热中,甘者令人中渴,故热气内持发为消渴。” 此论述仍是对病因的阐述,“ 肥贵人” 易患,“ 膏粱之疾” ,因“ 内热” 而发为“ 消渴” 。
《灵枢-五邪篇》:“ 邪在脾胃,则病臃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 马元台注:“ 胃胜当为热中而善饥,盖火与阳为类而火消谷则易饥耳” 。对“ 热中善饥” 作了解释。
《素问· 阴阳别论》:“ 二阳结谓之消” 。《医学入门》中诠释为:“ 二阳结,胃及大肠。“结也( 王冰诠) 。手阳明大肠主津液,热则目黄口干,是津液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善饥,血中伏火是血不足也” 。“ 二阳之病发心脾,共传为风消” 。《类经》注释“ 阳明为十二经之海,土衰而水气乘之,故为肌肉分消” 。对“ 消” 的病机作了讨论。
《素问· 脉要精微论》:“ 瘅成为消中” 。王冰注“ 瘅为消热病也” ,认为病机与“ 热”有关。
《素问· 腹中论》:“ 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之也” 。张隐庵注:“ 夫四体不节,则血气魁滞,心志烦苦,则中气内伤” 。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 心脉,……肺脉,……肝脉,……脾脉,……肾脉,……
微小为消瘅。” 《类经》注:“ 寸口之脉,见于外,以血气之衰而消于内也” .指出气血虚衰乃成“ 消瘅” 。
《灵枢· 本脏篇》:“ 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脆则善病消瘁,易伤: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张隐庵注:“ 五脏主藏精者也,五脏脆弱则津液微,故皆成消瘅。” 指出“ 五脏脆弱” 可成“ 消瘅” 。
《灵枢· 五变篇》:“ 五脏皆柔弱者,蔷病消瘅” 。王冰注日:“ 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 。
《素问· 刺热论》:“ 肾病得,先腰痛腿酸,苦渴数饮多热。”
《素问· 气厥论》:“ 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又“ 心移 热于肺,传为鬲消。” 又“ 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谓之食亦。”
“ 肺消” ,“ 饮一溲二” 、“ 死不治” 的表现,与现代医学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症状类似,与糖尿病无涉。《医学纲目》云:“ 上消者,经谓之膈消,膈消者,渴而多饮是也” 。主要指口渴多饮的症状而言,是上焦热症。食亦以“ 善食而瘦” 为典型表现,类似现代医学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三者应不同于“ 消渴” 病变。
《伤寒论》相关论述
《伤寒论》中,对出现“ 烦渴” 、“ 小便多” 症状的病证有相关条文论述,如:
“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入参汤主之。“ ‘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金匮要略》之《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若干条文如下:“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
“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指出小便增多。“ 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
“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指出小便量多。
“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自虎加人参汤主之。” 强调口干渴饮的症状。“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指渴饮无度。
《金匮要略》之‘肺痞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条文:“ 肺痿之病,从何得之?
师日: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指出小便次数多。
《金匮要略》始以“ 消渴” 为病证名提出阐述,有论有治,提出胃热肾虚的病机。
首创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治疗方剂,开清热生津、补肾治疗消渴病之先河,至今仍为临床医家所推崇。
《古今录验》相关论述
唐· 王焘《外台秘要》引甄立言《古今录验》:“ 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二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此是消中病也;三渴而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皆是肾消病也.” 又说:“ 每发即小便至甜” ,“ 焦枯消瘦” 。由“ 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 ,以及“ 每发即小便至甜” ,“ 焦枯消瘦” 等症状,精确的描绘了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又说:“ 消渴者??每发即小便至甜,服药后,得小便成苦如常。” 说明当时不仅认识到“ 尿甜” 是消渴病的特征,还发现小便有无甜味与病情轻重相关,经治疗可以减轻或消失。接着论述的“ 消中病” 、“ 肾消病” 等,尤其是“ 肾消病” ,其“ 腿肿、脚瘦小、阴痿弱” ,又让人们非常自然的联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病以及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等常见的糖尿病的并发症。
其他论述
至此之后,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逐渐丰富。如《外台秘要》对消渴病饮食提出了具体要求,主张“ 先候腹实、积饥乃食” ,反对患者无限制的过多饮食,“ 食欲得少而数,不欲顿而多,” 即少食多餐。并宜“ 食后即须行步” ,不宜“ 饮食便卧、终只久坐。”还主张患者作适当的体力劳动,“ 人欲小劳,但莫劳疲极也。” 在药物治疗方面记载处方47首,涉及药味有98味之多。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 消渴》认为:消渴乃嗜酒之人“ 三觞之后,自不由己,饮无度……积年长夜……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 所致,指出酗酒对糖尿病的危害。并认识到该病较难治愈,且易复发,伴有多种合并症如痈疽等。明确提出饮食控制疗法,而且把饮食控制疗法放在治疗的首位,并告诫患者“ 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自可无他,不知此者.纵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 在治疗方面,建立的清热滋阴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法则至今仍不失其实用价值。宋代王怀隐所著《太平圣惠方》广搜消渴名方,数以百计,且分门别类,寻绎方便。明代《普济方》共426卷,消渴门占5卷,集明代以前论述消渴之大成。
纵观历代中医医家文献中有关糖尿病的论述,充分反映前人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
症方面具有的深厚造诣,时至今日,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还在不断发展和深入,对糖尿病的防治还在不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吕仁和教授对糖尿病中医命名及分期思想简介
糖尿病的中医病名
糖尿病的中医病名,长期以来多被称为“ 消渴” 。现今多数中医内科教科书中,均
有“ 消渴” 一章,并多认为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类似。“ 消渴” 和“ 消渴病” 两词,在可见于与论述糖尿病相关的中医典籍。就“ 消” 字而言,《说文解字· 病疏下》云:“ 消,欲饮也” 。历代医家通过对经典的阐述中,对“ 消” 的含义还有诸多发挥。如指“ 消化”,见王冰注“ 善消水谷” :指“ 消灼” ,见《儒门事亲· 三消当从火断》;“ 消者,烧也,如火烹烧,物之理也” ;指“ 消耗” ,见《景岳全书· 消渴》:“ 消,消烁也,亦消耗也。
凡阴阳气血日见消败者,皆谓之消。” 通过对“ 消” 一字的不同释义,分别反应出糖尿病水谷食入易消的症状,以及中医学认为该病多“ 火、多、虚” 的病机。就“ 渴” 字而言,《说文解字》:“ 渴,尽也” 。《广韵· 薛韵》:“ 渴,水尽也。” 表示“ 水液枯竭” 之意。“ 消渴” 连用,《古代疾病名侯疏义》解释说:消渴,渴也,……津液消渴故欲得水也.” 因此,就“ 消渴” 而言,应指“ 口渴多饮” ,是对症状的描述。而“ 消渴病” 一词,最早见于唐· 王焘《外台秘耍》引隋· 甄立言《古今录验》云:“ 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是消渴病也。” 文中描述消渴病“ 小便……甜”,反应出现代医学糖尿病高血糖的基本临床特征。
因此,吕仁和教授认为,根据《古今录验》中的论述,用“ 消渴病” 一词作为糖尿病的中医病名,可能比“ 消渴” 一词更为合适。如上所述,以“ 消渴” 为病名,是按照中医学习惯,根据症状对病证的命名,范围宽泛,可以涉及诸多具有“ 口渴多饮” 症状的疾病。而以“ 消渴病” 为名,可以代表特定的病机变化,对疾病的界定更为清晰,利于在研究中与现代医学含义的糖尿病相互参照。本文采取吕仁和教授的观点,下文中出现的消渴病,均特指现代医学的糖尿病。

糖尿病的中医分期
依据《黄帝内经》中的相关论述,并按照糖尿病自身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规律,吕仁和教授将消渴病分为脾瘅、消渴、消瘅三期。脾瘅期除了糖尿病前期,还包括代谢综合征:消渴期指糖尿病发病期;消瘅期类似糖尿病并发症和伴发病期。吕仁和教授按照《内经》的论述分为脾瘅、消渴、消瘅3个期阐述,“ 发自古人之所未发” ,从理论源头上有独到的见解。
脾瘅期(糖尿病前期)
《素问· 奇病论》:“ 帝日: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日:此五气
之溢也,名为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律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这段论述指出,“ 脾瘅” 的病因是数食甘美厚味,使人肥胖,即“ 肥美之所发” ,由于饮食过盛造成“ 脾瘅” 的发生。“ 脾瘅” 中“ 瘅” 应作何理解?《诗经》:“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礼记》:“ 章善瘅恶.以示民厚” 。“ 瘅” 郑玄训为“ 病” 。《尔雅· 释诂》:“ 瘅,劳也.” 即古汉语中“ 痒” ,为“ 疾病、疲累” 之意。王冰注释《素问· 脉要精微论》“ 瘅成为消中” 一句是,认为“ 痒为消热痛也” 。在注释《素问· 通评虚实论》:“ 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瘘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 时,也提到“ 消谓之消,痒谓之伏热” 。吕仁和教授认为,脾瘅即脾热,“ 脾瘅” 由于“ 津液在脾” ,因而“ 五气之溢” ,出现“ 口甘” 。脾运受伤。脾转输五谷之气能力下降,津液停滞在脾,促使脾热转输加快,使胃纳增加,食欲更加增加,导致肥胖也不断加重。脾胃有热、转输纳入加快,从而出现易饥多食、肥胖的恶性循环。这种现象,类似高胰岛索血症出现肥胖,肥胖又加重高胰岛素血症的恶性循环状态,即糖尿病前期的表现。
现代医学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包括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基本因素都有饮食不节
,摄入过多或代谢相对减缓,即绝对或相对的“ 数食甘荑” 。代谢综合征实际指个体中多种代谢异常情况集结存在的现象。其中最常见的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高血压、血脂紊乱、全身或腹部肥胖等。两种病症代谢异常的焦点在于血糖和( 或)血脂,然而塘类和脂肪作为必需的营养物质,都是来自人们日常食物,即“ 五谷” 。肥胖是糖尿病重要诱发因素,肥胖程度与糖尿病发病率呈正比,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体重超重;肥胖、脂肪比重大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多。过多的糖类和脂肪在身体里蓄积,造成糖尿病前期或代谢综合征的病态的表现,即是“ 五谷之气溢” .因此,《黄帝内经》中论述的“ 脾瘅” 这一病症,其病因和病机与糖尿病前期及代谢综合征基本吻合,因此可以将两者相互对应。故将吕仁和教授认为,“ 脾瘁期” ,即相当于糖尿病前期,还可以包括除去血糖异常以外的构成代谢综合征的其他异常代谢表现,如腰围增加、血脂紊乱等。
消渴期(糖尿病期)
《素问· 阴阳别论》:“ 二阳结谓之消。” 又云:“ 二阳之病发心脾。”“ 二阳” 为
阳明经,“ 结” 为热结,“ 二阳结” ,《东垣十书》注释日:“ 皆燥热为病” 。吕仁和教授认为:消渴发病是二阳( 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 有结滞,结则化热,胃热则消谷善饥,大肠热则大便干。正如在王冰注释:“ 二阳结,胃及大肠结也。手阳明大肠主津液,热则目黄口干,是津液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善饥,血中伏火是血不足也” 。胃、大肠结热,则必然出现消谷善饥、尿多、饮多、大便秘结,进而疲乏消瘦。明确诊断的 糖尿病病人。血糖升高,常常出现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大便秘结、小便频数等症状,正是“ 二阳结” 的主要表现。文中接着指出这个“ 二阳结热” 的病是发于心脾之热。脾瘅期因脾热,“ 数食甘美而多肥” ,“ 脾瘅” 是因为牌经有热,食物转输加快,加上胃结化热,故出现能食、能化、能运的食多善饥状态,损伤脾胃。脾运受伤,脾转输五谷
之气能力下降,津液停滞在脾,复加精神高度紧张或抑郁使心神疲累,调控无力,从而使胃肠出现结滞发病,即谓“ 二阳之病发心脾” 。《吴医汇讲》主张:“ 言二阳之病发心牌,盖因思为脾志,而实本于心。恩则气结,郁而化火,以致心营暗耗。” 忧思日久,气郁化火,致心脾积热。心火内扰则面赤、烦躁;火热灼津则口渴、多饮;脾开窍于口,脾热生腐,故口中异味:积热消谷则多食易饥。但应注意,此期尚不成为“ 消渴” 。《素问· 奇病论》接着论述:“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清渴
。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 肥者令人内热” ,指在肥胖的基础上,诸多因素皆能使体内化热成病,如:胃肠结滞内生结热;饮食积滞化生痰热;脾胃积滞化生湿热;肺胃积滞化生实热:肝气郁滞化生郁热;烟酒过度成为毒热;诸热伤阴内生燥热等,不一而足。“ 甘者令人中满” ,联系糖尿病血糖代谢异常的基本病理特征,“ 中” 即“ 血液中”,“ 满” 即血糖达到一定高度,此时合热,则“ 甘气上溢,转为消渴” 。“ 甘气” 指甘甜之气,即超常的血糖,“ 上溢” 指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此时,病情“ 转为消渴” ,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诸多因血糖过高导致的临床症状。此期常见的证候有:二阳结热证、脾胃湿热证、食积痰热证、酒伤毒热证、肺胃实热证、阴伤燥
热证、气滞郁热证等。溢出来的“ 甘甜之气” ,即是超过正常的血糖,称之为“ 陈气” 。现代研究提示,蛋白质非酶糖化及糖基化终末产物、多元醇旁路的激活导致细胞内山梨醇和果糖堆积、脂代谢紊乱、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产生以及过氧化反应产物的堆积等,
均可进一步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和伴发病的出现,促使病程由“ 消渴期” 进入“ 消瘅期” 。“ 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指此时应该有效干预治疗,将“ 陈气” 除去。
清瘴期(糖尿病并发症期)
《类经》有云:。消瘅者,三消之总称” 。从“ 瘅” 为“ 病” 理解,即“ 消瘅” 为“
消之病” 。从病机角度分析,“ 瘅” 为“ 热” ,此时五脏之精气皆虚,转而化热,热则耗津液、消肌肉,故为“ 消瘅” 。《灵枢· 五变篇》:“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灵枢· 邪气脏腑病形篇》:“ 心脉,肺脉,肝脉,脾脉,肾脉,微小……皆为消瘅。” 《类经》释:寸口之脉,见于外,以血气之衰而消于内也” 。消瘅期,五脏俱衰,气血亏虚。
《素问· 通评虚实论》:“ 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
粱之疾也。……” 吕仁和教授认为,脾瘅为“ 肥美之所发” ,进一步可“ 转为消渴” ,消瘅则为“ 肥贵人高粱之疾” ,可见消瘅与脾瘅、消渴一脉相承,牌瘅、消渴渐进发展,最终导致消瘅。《灵枢· 五变篇》:“ 帝曰:人之善病消痒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日: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黄帝日:何以知五脏之柔弱也?少俞答日:夫柔弱者必有刚强,刚强者多怒,柔弱者易伤也。黄帝日:何以知柔弱之与刚强?少俞答日:此人薄皮肤,而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腕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此言其暴刚,而肌肉弱者也。” 这段论述,不但指出先天禀赋不足,“ 五脏柔弱” ,则易进入消瘅期;更加清楚指出,消瘅的形成是由于“ 怒气上逆” 。使血气逆留,腕皮充肌,致血脉不行、瘀滞化热 而成。“ 血气逆留” ,也是消瘅期的主要病机。
《灵枢· 本脏篇》又云:“ 心脆,则善病消瘅,熟中。肺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 。张隐庵注释:“ 五脏主减精者也,五脏脆弱则津液微,故皆成消瘅” 。吕仁和教授认为,消瘅期不同并发症出现的原因与各个脏腑的脆弱程度有关,先天脆弱之脏易先发病。消渴期己指出“ 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若治疗不当,陈气( 糖毒) 不除,复加怒气上逆,致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成为消痒。此时病至血脉,故全身皮、肌、脉、筋、骨、五脏六腑、诸窍均可被涉及而受损害。此期与糖尿病并发症期所出现的经络瘀阻、血脉不活的表现很是类似。治疗时,宜标本兼顾,补脆弱之脏器,同时应尤其注重活血通络、化瘀消瘢、通活血脉。
糖尿病肾病‘’微型瘕瘕” 病理假说

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在消瘅期常常出现,吕仁和教授称之为消渴病
肾病。其发病原因,是由于消渴病治不得法或病后失于调理,阴津持续耗伤,加之肾元禀赋有亏,病情渐进发展,终以病致虚,肾体受损,而成消渴病肾病。消渴病肾病,病本在肾,进而涉及肝、脾、肺,心,终致五脏俱病。病性虚实夹杂,属本虚标实之证。消渴病肾病病机,正如消瘴的发病机理: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臃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 。即由于消渴期上溢之甘气( 血糖) 不能解除,久之转为陈气。若陈气( 糖毒) 不除,复加怒气上逆,则出现胸中蓄积,致血气逆留,腕皮充肌,血脉不行。现代医学表明:血糖升高除导致心、脑等大血管病变外,还能导致糖尿病特征性的微血管病变,而微血管病变是造成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以及糖尿病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吕仁和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微型瘤瘕形成” 的病理假说。由于气阴亏虚是消渴病病机的主线,病程日久,除气阴亏损愈发明显外,痰湿、气郁、内热、瘀血等均不断滋生,相互胶结。同时,消渴病经过脾瘅期、消渴期,发展 到消瘅期,病程绵长,必然“ 久病入络” 。病理物质可在络脉逐步形成“ 瘾瘕积聚” 。所谓“ 聚者,聚也,聚散而无常也;” “ 瘕者,假形也,假物之形易变;” “ 积者,积也,积久而成形也;” “ 殖者,症结也,有形之症结难变。” 。因此,消瘅期的“ 矮瘕” 存在于体内,虽体表触之无物,但大到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小到肾小球系膜细胞外基质的增生积聚,甚至胶原成分及其相关细胞因子m RN A的高表达,以及糖基化产物的形成等,都是一个由瘕聚逐渐发展为瘸积的过程。消瘅期患者,在消渴病阴虚燥热不解,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基础上,络脉瘀结,因“ 微型瘸瘕” 可以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心悸胸痛、中风偏瘫、水肿胀满、视瞻昏渺、肢体麻木、肢端坏疽、阳萎、癃闭、大便不调等。这一过程,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尤其突出。
糖尿病肾病病理的显著特点是系膜基质、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以及最终的肾小球硬化。即消渴病肾病的“ 微型瘤瘕” ,也是由瘕聚渐成瘢积的过程。瘸瘕为病,初则聚散无常,假物成形,尚属易治;聚久成积而不散,有形可征,难于治疗。应用“ 微型瘾瘕” 理论指导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在重视活血化瘀的基础上,更强调软坚散结,常用莪术、卫茅、夏枯草、山楂、穿山甲、大黄、牡蛎等药物,化瘀散结,以阻止微型瘕瘕的形成,防止瘕聚不断发展成瘢积。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分期论述

中国古代医家描述脏腑疾病发生、发展演变,常以“ 虚、损、劳、衰” 来表示。先天不足或病久体弱则为“ 虚” ,久虚不复则为“ 损” ,虚损日久则成“ 劳” ,久劳不复转为衰。消渴病慢性起病,病程绵长,病情发展同样符合虚一损一劳一衰的规律。据此,吕仁和教授将消渴病肾病分为虚损期、虚劳期、虚衰期。这3期渐进发展,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基本与前文讨论的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期相对应。以下分别阐述消溻病肾病虚损期、虚劳期和虚衰期的中医特点。
消渴病肾病虚损期:消渴病起病之因,“ 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即在脾瘅甘甜之气中满后,加上肥生内热,导致中满之甘甜之气上溢,转为消渴。若上溢的甘气不除,则转为陈气,.类似现代医学所说高血糖时体内产生的多种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陈气留于体内,充斥周身血络,肾中脉络瘀滞,可形成“ 微型” 瘾瘕。“ 微型” 癔瘕,言其形微小难辨,如肾脏病理检查尚无明显表现。此时病情尚轻浅,脉络损伤甚轻,临床症状很少,甚至没有明显的症状。若能有效解除其病因,即“ 除陈气” ,调畅情志,少怒气,辅以清热活血通络,消化已成形之瘸瘕,则虚损期病损有望康复。
消渴病肾病虚劳期:由于陈气不除,复加怒气,则久损不复转为劳,故称“ 虚劳期” 。如《灵枢· 五变篇》:“ ……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腕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痒。此言其暴刚,而肌肉弱者也.” 本期在虚损期的基础上,陈气未除,复因紧张、气恼等不良情绪,纠结“ 怒气” ,充斥周身经络,腿滞血气,微型癔瘕不断积聚增大,其形逐渐显现,演变而成“ 小、中型” 瘤瘕,即指与“ 微型瘾瘕” 相比,此时其形可辨。肾脏病理相应显示:部分肾小球已经硬化,肾小球荒废明显,且可伴随出现灶状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纤维化.“ 虚劳” 首见于《金匮要略》,指以脏腑元气亏损、阴阳气血不足为主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凡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体虚致病,或久病失调,均可使脏腑亏损,气血虚弱,逐渐发展而成虚劳。
消渴病肾病病至虚劳期,就本虚而言,已是元气亏耗、久虚不复,病情必时时波动,辗转缠绵,难以痊愈:从标实论,微型瘸瘕至此期已积聚增大为小、中型瘾瘕,病情进展。虚劳期与虚损期相比,损伤血脉更甚,脏腑受伤,正气亏虚,病情难复,故临床出现相应症状。此期瘸结难以完全消散,需强力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瘸化结,阻止瘸结继续增大,以保护损伤脏器。但完全逆转病情不易,完全康复困难。
消渴病肾病虚衰期:陈气不除,怒气不解,五脏柔弱,久劳不复转为衰。陈气、怒气往复纠结,气机逆乱,瘀热内生,销铄肌肤,瘾结积聚丛生,满布血脉,留于皮、肌,脉、筋、骨、五脏六腑、诸窍。与虚劳期相比,瘢结形体明显增大,成为“ 巨型瘾瘕” ,言其满布肾络。肾脏病理清晰显示肾小球广泛荒废、多灶性肾小管萎缩及肾间质广泛纤维化。病程至此,气血阴阳俱伤,血脉不活,终使肾元衰败,五脏受损,兰焦受阻。气机升降失常,水湿泛滥,浊毒内停,必转为气机逆乱之关格,诸症蜂起。或见阴损及阳,脾肾衰败,水湿潴留,泛滥肌肤,则发为水肿;或水饮上犯心肺,胸中大气不转,出现喘促、短气、胸闷等喘证;或头疼头晕,意识不清,甚至偏身肢体活动不利、言语蹇涩等。五脏六腑俱损,此时见何脏之证,则尽力纠之,并特别顾及心、脑、肾等脏器。此时应优选当今中西医各种治法,综合治疗,旨在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吕仁和教授防治糖尿病的“ 六对” 论治

“ 六对论治” 指:对病分期辨证论治、对病辨证论治、对病论治、对症论治、对症
辨证论治、对症辨病辨证相结合论治。这是吕仁和教授依据中医的“ 整体观” 和“ 辨证论治” 思想,在对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各种常用形式的归纳、总结之上得出的独特的对糖尿病的论治方法。现将吕教授用“ 六对论治” 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经验简要总结如下。
对症论治
糖尿病某一症状出现时,使症状很快得到缓解或消除,即对症论治。如糖尿病患者
出现口干渴,可用葛根、天花粉、石解、麦冬、黄连、元参、生石膏;多食易饥可用大生地、黄连、玉竹:大便干结可用生大黄、元明粉、枳实:血压高可用钩藤、川牛膝、生石决明;血脂高可用泽泻、茵陈、山植;咽部红肿热痛可加山豆根、板蓝根、锦灯笼、牛蒡子、生甘草;腰背酸痛可用狗脊、木瓜、川断、牛膝;四肢麻痛可用蜈蚣、全蝎、地龙、秦艽;水肿可用猪苓、茯苓、泽泻、泽兰、石韦、大腹皮、桑白皮等:眼底出血
可加三七粉、青箱子、谷精草、昆布;尿失禁遗尿可用覆盆子、益智仁、诃子、白果、金樱子、芡实等。
对症辨证论治
对症辨证论治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大法,对不易解除的复杂症状或对无有效治疗办法的症所采用辨证用药的治疗方法。如针对消渴病患者出现咳嗽、腹泻、便秘等症状,应对其辨证论治。
糖尿病咳嗽:
①风热犯肺:拟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用银花、连翘、芦根、竹叶、
黄芩等。
②热毒壅肺拟清肺止嗽,化痰平喘。用桑白皮、黄芩、黄连、苏予、瓜篓,贝母、炒杏仁、金银花、鱼腥草、地骨皮、知母、芦根,桔梗、连翘等。
③热伤肺阴:拟养阴清肺,化痰止咳。用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生地、地骨皮、三七粉、百合、川贝、炒杏仁、侧柏。
④气阴两伤:拟益气养阴,润肺止咳.用太子参、炙黄芪、熟地、五味子、桑白皮、沙参、麦冬、川贝、地骨皮、木蝴蝶、马兜铃、阿胶。
糖尿病腹泻:①湿热中阻:拟清热利湿。用葛根、黄芩、黄连、甘草、霍番、佩兰、苡仁、茵陈。
②肝脾不和:拟疏肝健脾止泻。用炒自术、臼芍、陈皮、防风。
③脾虚湿盛:拟健脾益气,利湿止泻.用人参、炒白术、炒山药、茯苓、桔梗、砂仁、炒白扁豆、炒苡仁、莲子肉、陈皮。
④脾肾阳虚:拟温补脾肾,固涩止泻。用党参、炮姜、炒白术、炙甘草、补骨脂、吴茱萸、五味子。
糖尿病便秘:①胃肠实热:拟清热润肠。用麻仁、自芍、积实、大黄、厚朴、甘草。
②肺脾气虚:拟补气健脾,润肠通便。用黄芪、陈皮、麻仁等。③血虚碉亏:拟养血滋阴,润燥通便。用当归、生地、麻仁、桃仁、枳壳、瓜萎仁。

对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症状指疾病的主客观表现,有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因素,常是疾病诊断的线索或主 要依据,也是确定证型和证候的依据;而疾病本身,则具有特定的病因、病机、病理、症状、证型和( 或) 证候,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转化和预后规律:证型和证候,是疾病过程中不同阶段和层次上所表现的综合性特征。一种症状或一种证可以出现在若干种疾病中,而各种疾病的预后相差甚大。所以在治疗中,对症辨病为首要,辨证为指导立法处方,所以对不少症状需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来进行治疗。
以血尿为例,从疾病来分有塘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结核、搪尿
病合并泌尿系肿瘤、糖尿病合并肾囊肿、糖尿病合并紫瘫、糖尿病合并狼疮、糖尿病合并肾炎,等等。不同疾病引起的血尿治疗各不相同,因此对症辨病非常重要。同时,从中医辨证来讲,每个疾病各有自已不同的证型或证候,在没有成熟的对病治疗方药前,必须按中医理法方药的诊治原则,依证立法,依法处方,依方选药。如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常见证候有:①湿热伤络。拟清利湿热,用小蓟饮子加减。
②肾虚火旺灼络。拟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③气郁化热伤络。拟琉郁清热,用四逆散加味。
④湿热下注伤络.拟化湿清热,用四妙散加味。同时,不论哪一种证候类型均可加入金钱草、生地榆、连翘、泽兰等。在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同时,要常规治疗糖尿病,将血糖控制到理想水平。必要时还需加用相应的抗菌素,效果才好。
对病论治
对病论治主要是针对病因或病机,适用于对病因或病机比较明确的疾病且有良好疗
效的方法。或促进胰岛素分泌,或改善胰岛素利用,减轻胰岛素拮抗,旨在解决糖尿病(消渴病)高血糖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根据现代中药药理研究,提示玉竹甲醇提取物” 和番石榴叶中的黄酮苷具有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而达到降血糖作用的,其中后者已用于临床。借鉴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可以为应用中药治疗糖尿病提供参考。
对病辨证论治
将疾病进行辨证分型、分证候,按照不同证型和证候论治。如针对糖尿病不同并发
症进行辨证论治。
糖尿病心病:①阴虚燥热,心神不宁:拟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用生地、元参、天
冬、麦冬、黄连、丹皮、当归、丹参、酸枣仁、远志、五味子、柏子仁、天花粉。
②气阴两虚,心脉失养:拟益心气,养心阴。用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细生地、何首乌、黄精、丹参、葛根、天花粉、酸枣仁。
③气阴劳损,心脉瘀阻:拟益气养阴,祛瘀通脉。用太子参、黄精、生地、元参、丹参、桃仁、川芎、枳实、佛手、葛根。
④心气阳虚,痰痰互阻:拟补气助阳,化痰祛瘀。用人参、麦冬、五味子、瓜蒌、薤白、桂枝、陈皮、半夏、当归、丹参、佛手。
⑤心气阳衰,水饮凌心犯肺:拟益气养心,肃肺利水。用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葶苈子、大枣、猪苓、茯苓、泽泻、泽兰、桑白皮、桂枝、当归、车前子。
糖尿病神经病变:①气血亏虚:拟调补气血。用黄芪、桂枝、白芍、当归、秦艽、
桑枝、牛膝。
②气滞血瘀:拟益气活血通络。用柴胡、枳壳、枳实、自芍、甘草、地黄、川芎、当归、桃仁、红花、丹参。
③肝肾亏虚:拟补肝益肾,宣痹和络。用龟板、黄柏、知母、熟地、当归、白芍、锁阳、木瓜、狗脊、牛膝。
对病分期辨证论治
多用于对慢性、复杂性疾病的诊治。分期,一般多以现代理化检查指标为依据,用 以明确疾病的阶段性:辨证,则采用中医传统的四诊合参的方法,进行辨证论治。如糖尿病肾病各阶段临床表现有别,病机特点不同,所以应以糖尿病肾病各期的具体病情和病机特点为根据。为便于临床实际应用,可将其分为早中期、中晚期2大期进行分期辨证论治。
早中期糖尿病肾病(I期、Ⅱ期、Ⅲ期、IVl 期)
该期患者临床症状特点:高血糖,高血脂,高血浆白蛋白,高尿酸,高血压,血液粘稠度增高以及体重超标。所有这些因素均使得肾脏损害加重。导致这些症状的原因主要有:摄入热量、食赫过多,活动过少,工作紧张,心情抑郁等。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心理教育、适当活动、· 正确饮食等方法.同时应积极治疗高血糖、控制血压及进行调脂治疗等。中医分型辨证论治,结合脏腑定位,中医辨证习惯上根据本虚分为四型,同时根据患者常兼夹的标实证候分为五候,合称糖尿病肾病早期四型五候。
虚证四型
I型( 肝肾气阴虚)
主症: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头晕目舷,烦热多汗,双日干涩,视物模糊,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兼补肝肾,佐以清热
方药:益气养阴汤( 验方) 送服杞菊地黄丸或石斛夜光丸,每次l 丸,一日2~3次。
益气养阴汤:黄精15g、生地20g、山萸肉l O g、旱莲草20g、女贞子l O g、枳壳l O g、枳实10g、黄连l og、生首乌15g、牛膝20g。每曰一剂,水煎服。
Il 型(肺肾气阴虚)
主症:胸背腰膝酸疼,神疲乏力,声低懒言,易于感冒或有咳嗽气短,手足心热,
大便于,舌红苔黄,脉象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兼补肺肾,少佐清热
方药:补养肺肾汤( 验方) 送服麦味地黄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补养肺肾汤:沙参30g,麦冬l O g,元参20g,生地20g。山萸肉10g,黄连10g,地骨皮30g,枳实l O g。每日一剂,水煎服。
ⅡI型( 阴阳两虚)
主症:腰腿酸痛,神疲乏力,怕冷怕热,手足心热而手足背冷,舌胖有裂,舌苔黄白,脉滑细数。
治法:调补阴阳
方药:调补阴阳汤(验方)送服金匮肾气丸,每次一丸,每日2~3次。
调补阴阳汤:党参15g,当归l O g,生地15g,金樱子l O g,芡实10g,早莲草20g,女贞子10g,黄连6g。每日一剂,水煎服。
Ⅳ型( 脾肾阳虚)
主症:腰背肢体酸疼沉重,肌瘦无力,纳后腹胀,提寒肢冷,手足浮肿,大便常溏,舌胖嫩,苔白滑或腻,脉滑数。
治法:益气健脾,助阳补肾
方药:健脾补肾汤(验方)送服济生肾气丸,每次一丸,每日2~3次。
健脾补肾汤:生黄芪30g,苍术l O g。猪苓20g,木香l O g,黄连l O g,陈皮10g,半 夏l og,砂仁69,厚朴39,金樱予l og。每日一剂,水煎服。
6.6.1.2标实兼夹证五候
血脉瘀阻:见有口唇舌暗即是,主方中加入丹参、三七,或川芎,活血通脉。
水饮停聚:见有停饮,背部怕冷,水肿等即是。主方中加入桂枝,茯苓,白术,泽
泻,利水化饮。湿热中阻:症见胸脘腹胀,纳饮不香,时有恶心,身倦头胀,四肢沉重,大便秘结,舌胖嫩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宜改用清化通利法,用平胃散合茵陈蒿汤化裁.若湿热下注,症见便秘,腰腿沉重,小便不爽,舌胖嫩红,苔黄白厚腻,脉弦滑数者。宜用化湿清利法,用四妙散加狗脊15g,木瓜30g,川断l og,生大黄8g( 另包后下,大便通畅后减量)。
肝郁气滞:症见口苦咽干,胸胁苦满,纳食不香,舌暗苔黄,脉弦,宜用舒肝解郁
法,用四逆散合加味逍遥散化载。
外感热毒:症见咽喉肿痛,发热恶寒,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浮数.宜用清热解
毒法,用银翘解毒散( 验方) :银花20g,连翘20g,菊花l og。桑叶l og,黄芩10g,地丁20g,黄连l og,生大黄8g( 另包后下,服药后大便通畅,则减少药量) 。
6.6.2中晚期糖尿病肾病(Ⅳ2期、Ⅳ3期、V期)
中晚期糖尿病肾病特点:肾脏生理功能和内分泌功能损害逐渐加重,机体在排泄代
谢废物和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方面出现紊乱。该期肾脏诸多功能紊乱,导致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心理教育、正确活动和饮食仍然是重要的综合治疗措施。针对感染、贫血、心衰、高血压、代谢性酸中毒、低钙血症、肾性骨病诸多病症,应该积极应用现代医学治疗。到尿毒症期,可采用透析治疗或肾移植治疗。
从中医角度看,此时肾脏损害日益加重,浊毒壅滞是此阶段患者的共同病机。结合脏腑定位,可将该期分为五型八候进行辨证论治.具体为:
虚证五型
I型(气血阴虚,浊毒内停)
主症:神疲乏力,面色苍黄,苔黄,脉弦细数。
治法:滋阴降浊,益气养阴
方药:杞菊地黄丸1丸,每日2~3次,八珍汤合调胃承气汤加减煎汤送服。太子参
20g,( 或红参5g配黄连) 、猪苓20g,白术6g,炙甘草6g,当归l og,川芎l og,白芍30g,牛膝30g,熟大黄10g,元明粉3g,生大黄8g( 后下,得溏便后减量)
l I型(气血阳虚、浊毒内停)
主症:神疲乏力,手足浮肿,畏寒肢冷,肤色苍黄,粗糙,时有恶心,舌胖暗淡,边有齿印,苔白,脉细。
治法:益气养血,助阳降浊
方药:当归补血汤,八珍汤合温脾汤加减送服济生肾气丸,每次l 丸,日2~3次。
生黄芪20g,当归l og,红参5g,猪苓20g,苍术10g,生甘草6g,川芎15g,熟地15g,砂仁9g,赤白芍各15g,附片5g,或用冬虫夏草2g,熟大黄8g。
Ⅲ型(气血阴阳俱虚,浊毒内停)
主症:面足浮肿,不耐寒热,肤色苍黄,肌肤甲错,时有恶心,舌胖有裂,舌苔黄 白,大便干稀无常,脉象弦滑。
治法:调补气血阴阳、降浊利水
方药:黄芪30g,当归l og,自芍20g,熟地15g,红参6g,当归10g,山药20g,熟
地15g,红参6g,苍术6g,黄连6g,黄柏l og,猪苓20g,牛膝20g,山栀l O g。
IV型(肺肾气血阴阳俱虚,浊毒内停)
主症:腰腿酸痛、胸闷咳嗽,心悸气短,神疲乏力,不耐寒热,大便千稀无常,口唇舌暗淡,脉滑数。
治法:调补气血阴阳,清肺益肾降浊
方药:清肺益肾降浊汤( 验方) :桑白皮20g,沙参20g,黄芩l O ,麦冬l O g,五味子l og,当归10g,陈皮l O g,桃仁l O g,杏仁10g,熟军l og,冬虫夏草l g( 另煎兑服) ,西洋参29( 另煎兑服) .
V型( 心肾气血阴阳俱虚,浊毒内停)
主症:胸背腰酸腹胀,神疲乏力,心悸气短,时有心痛,全身浮肿,不能平卧,纳
谷不香,口唇舌暗,脉数。
治法:益气养心、活血降浊
方药:养心益肾降浊汤( 验方) :太子参30g,当归l O g,麦冬l O g,五味子109,丹参30g,川芎15g,泽泻20g,葶苈子20g,车前子30g( 包) 。佛手l og,香橼10g,大枣5枚。
标实兼夹证八候
糖尿病肾病晚期标实兼夹证,可以见到早中期常见的五候( 具体症状和用药参见DN
早中期标实兼夹证) :血脉瘀阻:水饮停聚;湿热中阻;肝郁气滞;外感热毒。除此五候以外。另外还常见如下三候,共八候。
浊毒伤血:症见鼻衄,龈衄,肌衄,鼹底出血等。治以解毒活血,凉血止血为法。
方用犀角地黄汤送服三七粉。广角片9g,生地30g,丹皮20g,赤芍15g,三七粉3g( 分冲),血竭粉3g( 分冲) 。
肝胃结热:症见胸胁苦满,大便秘结,口苦咽干,苔黄,脉数。治以和解肝胃,缓
泻结滞为法。方用大柴胡汤加减:柴胡、黄芩、半夏、枳实各l og,白芍30g,生姜3片,大枣3枚,生大黄10g( 另包后下) ,甘草6g。
血虚生风:症见手颤,转筋,四肢酸痛,舌淡,脉弱,治以养血活血熄风为法。方用当归补血汤合四物汤加味:生黄芪30g,当归l O g,生地20g,川芎15g,自芍40g,生甘草6g,木瓜30g,陈皮l O g,羚羊粉0.6g( 分冲) ,珍珠粉0.6g( 分冲) 。

糖尿病肾病中期一晚期( 消渴病,消瘅期,肾病虚劳一虚衰期)
李某,女,73岁,1996年5月6日初诊,2006年7月6日初诊:述糖尿病史15年,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慢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问断应用多种抗生素疗效不佳。症见:胸脘腹胁胀满,上不能暖气,下不能排气,腰腿酸痛,大便不畅,小便不爽,头晕,视物模糊,眠差。舌体胖,色暗红,脉弦细数。尿常规:白细胞(+++),尿蛋白1.59/24h,血肌酐210u∞l /L,尿素氮9w ol /L。
诊断:糖尿病,糖尿病肾病中期,慢性泌尿系感染,高血压病,冠心病,脑梗塞。中医诊断:消渴病,消瘅期,肾病虚劳期,劳淋。病机乃久病郁滞,癔结己成,气机阻滞,上下不通,血脉不活。治法: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癓化结。应用西力欣O .25,2/日。
处方:狗脊l O g,川断l O g,川牛膝15g,杜仲l O g,柴胡l O g,赤、白芍各15g,枳壳、实各10g,香附l O g,乌药l O g,莪术l og,卫矛15g,山栀l O g,竹叶l O g。7剂,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二诊:1996年5月13日
药服7剂,腰腿痛减,二便通畅,时有矢气。仍时嗳气;胸脘腹胁胀满好转,舌、
脉同前。宗原方14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服。
三诊:1996年8月15日
上方服14剂后,诸症均减。近日来未服药,又有不适,舌、脉同前,宗原方14剂。
四诊:2004年5月1日
上方服则有效,因此几年以来,患者自觉不适,则取药自行煎服。现精神、体力尚
可,泌尿系感染无复发。血肌酐215tLm 01/L,尿素氮9.5m 01/L,尿蛋白(十+)。近来因活动量增加,时有胸闷气短,下肢浮肿。心电图示ST-T改变。西医诊断: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衰1度。应用促红素等药物改善肾性贫血。辨证:心肾虚衰,阴阳气血俱伤。治法:益气养心,调补气血阴阳。处方:太子参30g,生黄芪30g,当归l O g,麦冬l O g,五味子l og,苏梗l O g,香橼l O g,佛手l O g,丹参30g,泽泻、兰各15g,车前子30g,水蛭l O g,葶苈子20g.
五诊:2005年6月1日
上方服后诸症减轻。近1年来,常自行取药服用。最近因头晕,行头颅cT检查,诊
断:腔隙性脑梗塞。静点血塞通20天后头晕减轻。因家事繁忙,劳累过度,头痛复作,静点血塞通不能缓解。舌暗,脉沉弦,气虚血瘀之象明显。查GFR9Il l l /m i n,血肌酐350um ol /L,尿素氮20m ol /L。无明显酸中毒表现,血压尚平稳。心、脑、肾俱病,拟通活血脉,调补心、脑、肾.处方:葛根15g,生黄芪20g,太子参30g,当归l og,天麻l O g,钩藤l O g,香橼l O g,佛手l O g,丹参20g,水蛭6g,7付,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另与血府逐瘀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温水送服。
六诊:2006年7月20日
头晕减轻,胸闷好转,视力减退,舌、脉同前。上方加枸杞子15g,14剂。每日1
剂,水煎服。
按:本患者从73岁时就诊,现已83岁。10年来,坚持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目前精神、体力尚好,只要不感吃力,每天坚持步行15分钟。l O 年的治疗,主要有3个阶段,3个主方。第一方中,狗脊、川断、川牛膝、杜仲,可通经活络,以通活冲、任、督、带等经络保护肾脏。四逆散加香附、乌药,疏肝理气,清除郁热。莪术可消瘾化结,防止瘤瘕积聚加重而损伤肾络。山栀、竹叶,清利三焦水道,以保心、肾,使日久之郁滞松解。第二方中,生脉饮加当归补血益气,丹参调补气血阴阳,加葶苈子、香橼、佛手、苏梗宽胸理气、泻肺利水以护心养心,泽兰、泽泻、车前子、水蛭活血利水保心、肾。药后使病人心、肾功能得以较好维持。第三方主要益气养血、通经活络以保护心、脑、肾.最近一诊,因枸杞子既能养肝明日、保护眼睛,又能补血、益肾、养心,故加用枸杞子一味。
10年的治疗中,若患者出现皮肤瘙瘁难忍,遂加白鲜皮30g、白蒺藜l og多可缓解.有时头痛,呈抽痛感,加入全蝎l O g、蝉衣l og则可缓解。若出现咽部发紧、咳嗽等症,加入蝉衣、钩藤可药至病减。糖尿病肾病进展到虚劳期。只能延缓病情进展,不可能完全康复。本患者现已83岁高龄,还经常电话联系,告知病情,时亲来门诊就诊。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1716202114/blog/139867008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