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莘庄公园

 憨痴呆 2015-09-04

莘庄公园

 

公园位于闵行区莘庄镇莘浜路421号,东临莘西路,北邻莘浜路,南与西有郁家浜围绕,全园面积58785平方米。

 

历史沿革

 

民国19年(1930年),松江县泗泾镇人氏杨昌言在莘庄镇西小西街两面邻水的临河滩地植树建园,占地面积16.5 亩(11000平方米),取名莘野梅园,俗称杨家花园(即今公园的东部地块)。园东南两面有郁家浜环绕,西面和北面筑有竹篱,荆棘丛生,篱内密植枸橘和竹篱组成双重围墙。园内北部有砖木结构的正屋三间,一座“半亭式”的四方亭和正屋南壁相连,亭子三面装有玻璃长窗,闲坐在亭内可风雨无阻观赏风景。亭前建有砖砌甬道、两旁相间种植龙柏和紫薇。甬道南端花坛内有一株名贵的法国罗汉松,树型高大,叶似铁树,对节生枝,分层迭次,煞是壮观。花坛南面有一个占地600平方米的荷花池,是由原有的一段河道改建而成。园内以种植果梅为主,经园主整修的梅树,矮而宽,中间空心,呈盆状,四周枝条伸展均匀,花谢后,硕果累累。据说每年产梅子五十担,送上海十六铺水果行,以果大汁多而广受称道。园内还植有少量桃、李、杏、柿等果树,还种植了龙柏、雪松、梧桐、冬青等庭院树。

民国32年(1943年)果梅园被日军占用,抗日战争胜利后又被国民党政府特工部门占用。

该花园于1951年土改时被没收归公。同年7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市工务局园场管理处接管该园。1952年,管理处派员对该园进行改造,将篱笆门改制成木门,在园内铺设了草皮,栽植了牡丹、紫薇、丹桂等树木和花草,又将公园命名为“莘庄公园”并对外开放。

在以后的20多年中,公园曾进行数次局部改建并调整绿化布局。1958年从虹桥路原苍种植场移入一些梅树、黑松、平顶松。1962年又从上海种畜场移来一些香樟。1974年由当时上海县投资沿河砌石驳岸,改篱笆为砖墙,园门从园北移至园东,在园东北挖了一个面积为30平方米的睡莲池,挖土堆山,在其上种植花木,将园东端郁家浜的一段河头筑成池并与荷花池沟通,还架上了石桥。1986年在荷花池北畔建石亭,名为华亭。至此,公园老区形成了现在规模。

1984年上海市基本建设委员会批准扩建公园,征用莘庄乡青春大队小西街生产队土地39.66亩(2.64万平方米),并调拨公地和其他国有单位土地5.9亩(3940平方米),搬迁农户、城镇居民27户。扩建工程包括开挖(面积1700平方米)芙蓉潭和以出土堆山,新建大草坪、暗香亭、方亭、苗圃温室、儿童乐园等,同时将公园中原有游泳池改建成鱼池。工程于1985年2月动工,1990年4月底基本完成,公园初具规模。2002年5月起公园免费对外开放。

 

莘庄梅花

 

梅花是原产我国的传统名花,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梅花经霜傲雪、清丽高雅,深蕴中国文化的传统精髓和饱含民族气节,历来为中国人所喜爱。

上一世纪初上海就有不少著名的梅园,莘庄的“莘野梅园”就是其中之一。

20世纪30年代的园主杨昌言,曾就职于南京中山陵,从事园林管理,后植梅建园,取名“莘野梅园”,以种植果梅为主,每年梅熟时节,以果梅应市。1951年改为公园后,陆续将全市各地苗圃、农场中的优良梅花品种移来种植于公园东区的梅园中,使公园中观赏梅的品种逐渐增加,其中的绿萼梅更是驰名海上。80年代公园扩建,从安徽、苏州等地引进大批品种梅花植于公园西区,逐步建成西区新梅苑。上世纪90年代又从安徽深山中引进一大批盆栽梅桩,其中有不少是梅中精品。目前公园内陆栽梅树五百余株,梅桩盆景有四百多盆,有梅花品种三十多个,且大部分为梅中珍品,有‘双碧垂枝绿萼梅’、‘素白台阁’、‘宫粉台阁’、 ‘朱砂’、‘江南朱砂’、‘水朱砂’、‘铁骨红’、‘徽州檀香’、‘金钱绿萼’、‘单瓣跳枝’等。园东的梅园和园西的梅苑是赏梅的主要景点,每逢早春二月,乍暖乍寒,满园腊梅怒放,花吐胭脂,白雪压枝,香欺兰蕙,令人陶醉。特别是双碧垂枝绿萼梅,枝条弯垂,柔中带刚,枝绿、蕾绿、萼绿、花朵绿中透白,清新高雅,素雅芬芳,是公园的镇园之宝。它的花期较晚,是赏梅活动的压轴戏,几十年来,远近的赏梅人士专候其开放,前来一睹芳容。

从90年代末开始,公园每年搞梅花展览,每次展览都有3~4个梅艺作品问世。通过各种手法的布置,把梅艺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使其内涵得到更大的升华,也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在梅展期间,公园同时还举办以梅为主题的书画展和摄影展,为梅展增添艺术气息。

 

公园园景

 

30年代的园主杨昌言因曾从事过园林管理,所以在园林建设上极具特色。莘野梅园的园中植物以梅为主,在园景设计上则改河为湖,以竹篱为垣,临河筑园,形成了传统的以自然人文为主的中国式园林风格。

经过1950~1980年的多次拓扩、改造,开凿河渠、堆筑土丘、建亭设桥、沿湖置榭、移栽各式树种,公园形成了层次丰富、多姿多彩的景色。

梅园  位于园东,面积约1600平方米,园中有春梅15种120余株,其中珍品有‘绿萼’梅、‘红梅’、‘宫粉梅’、‘朱砂梅’、‘玉蝶梅’、‘素白台阁’等,特别是两株双碧垂枝绿萼梅,更显俏丽,下垂的枝条上绿色的花蕾像珍珠,绽开的花朵如宝石,真是美不胜收。梅园中大都为四五十年以上树龄的老梅,其中不少是百年以上的老梅,然而长势旺盛,树态优美。在梅园中间种桂花、紫竹、黑松、杨梅,曲径小路在林中弯绕,是人们赏梅佳处。

荷花池  位于公园东南,面积2000平方米,两池间有一水涧相连,涧上有青石雕花小桥,两个池中植有荷花十多个品种,池四周种植黄馨、紫藤。池西以一株四五十年的木香搭建了一个木结构的临水荫棚,上面覆盖着巨大的木香藤蔓,荫棚挑出湖面一米多,为青石铺地,沿着湖边有坐凳和扶靠,供游人休憩和观赏荷花,别有情趣。池旁还有近百株黑松林立。这些黑松将近百年,已经全部结顶,并有两棵百年雪松相伴。雪松树高25米,胸径达0.8米,树冠犹如一把巨伞。池北林中筑有一石亭,名华亭,高3.5米,面积14.9平方米,圆形,石结构,六柱攒尖顶,檐上刻有人物浮雕,亭内设石凳。夏日里,满池荷花盛开,各色的荷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婀娜多姿,楚楚动人,风情万种。观赏者坐在木香棚里,或坐在树阴下,或坐在华亭内,悠然自得。遇清风吹来,满池荷花颤动,风里传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荷香,暑气顿收。当然最宜赏荷的是小雨天,淅淅沥沥的雨点击在荷叶上,凝结为晶莹的玉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又不断地跌落池中。雨过天晴,荷花则如出浴美人,亭亭玉立,娇嫩诱人。

睡莲池  位于公园东北,面积约30平方米,池岸线曲折,以湖石驳岸。池边路边亦散置湖石,形状千姿百态。池中睡莲多种,色彩缤纷。池边小土山上,遍植梅、桃、李、含笑、腊梅、紫薇、矮紫藤、海棠、红枫、黄杨等,还有金丝桃、萱草、玉簪等地被植物,一年四季花开不断。

锁角亭、金鱼池  位于公园东南,亭为扇形,木结构,十柱,小青瓦山顶,两翘角,面积63.63平方米,亭内设暗红色木凳及扶靠。亭置于金鱼池的东南角,金鱼池由原游泳池改建而成,长25米,宽10米,上有九字型步道,池内种植睡莲等水生植物,日本锦鲤戏水池中。金鱼池北面是公园的茶室,金鱼池四周由粉墙围绕,形成一个园中园,粉墙两旁为十几棵高5~6米的大香樟环绕,四周种植竹、梅、龙柏等,并植有一叶兰、红花酢浆草、麦冬等地被植物,形成一个自然群落,供游人品茗休闲。

梅花苑  位于公园西南,围以墙垣和曲廊,面积285.25平方米,为廊榭组合。苑东廊为砖木结构,小青瓦拱顶,仿方砖水泥地,面积39平方米,廊的东西两面为廊柱和花格墙。廊东南端连苑门,北端接水榭。榭为长方形,砖木结构,小青瓦歇山顶,四角上翘,面积52平方米。榭南门内有一座照壁,以12根暗红色圆木柱支撑屋顶,柱上有木挂落。榭北面有32平方米的芙蓉潭亲水平台,台前有石雕护栏。苑正中有一株胸径0.35米的独本老桂树,四周遍植梅花,间植茶花、竹、罗汉松、龙柏球等。苑西有水,有三曲桥与外相连。苑东有地1200多平方米,遍植各种梅树130余株,其中有梅中珍品‘金钱绿萼’梅、‘七星梅’、‘素白台阁’、‘宫粉台阁’等,树龄都有四五十年了。特别是金钱绿萼梅花瓣多达80枚,萼5~6枚,瓣萼层层叠叠多达14枚,属罕见,其花特大,直径最大达3.6厘米,花蕾大而扁平,中央下凹露蕊,如一枝铜线状,故名‘金钱绿萼’。其花瓣正面乳白,反面极浅近黄绿色,乃梅中珍品。

芙蓉潭  位于园西,面积约为1700平方米。南为梅苑水榭亲水平台,三面黄石驳岸,沿潭垂柳婆娑。潭西北为山坡,遍植梅、枫、松、柏、红叶李、银杏、香樟,山坡大树下间植红花木、菲白竹等色叶灌木和地被植物。潭东植有西府海棠、垂丝海棠一片,东边沿潭边种植了水葱、菖莆、鸢尾等水生植物。西北岸有四方亭一座,为盼亭,与梅苑水榭隔潭相望,亭为木结构,四柱,小青瓦,攒尖顶,翘四角,面积为12平方米,亭旁植梅、柿、樱花等。夕阳西下的时候,余辉透过树林洒入潭中,潭中波光粼粼,潭外白墙黑瓦,红柱的榭亭等建筑约隐约现,使人恍如入画。

梅山、暗香亭  位于芙蓉潭南端。梅山高3.5米,山顶的暗香亭为木结构,四柱,小青瓦,攒尖顶,翘角,面积12平方米,亭内设凳和扶靠,亭四周及环山坡上广植梅花。从亭中向北望去,芙蓉潭南端睡莲甚多,在夏日午后的阳光照射下,绿色的叶子裹上了一层金色,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金色池塘”。

朋寿石  2000年从闵行区群众艺术馆移入,高达35米,重达千斤,正面碑文已弥漫不清,无法辨认,反面为水波纹状。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工部侍郎谈伦罢官回乡,其子谈田在宅畔建朋寿园娱亲,该石为园中假山主峰。朋寿园原址位于今闵行区杜行乡召楼鹤坡塘东谈家巷,俗称谈家花园。园占地40亩(2.67万平方米),有峰峦岩岫72座,亭台馆榭13所,桥梁谷洞21处,今已废。朋寿石于1984年送上海县文化馆保存,后改存闵行区群众艺术馆。该石水波纹状面上有镌刻钱福(字鹤滩)诗文并题,诗文通篇因应石势一挥而就,给人以高低错落之感。该石书最大的特点是,不知为何其书写方式一改从右至左传统,而为从左到右竖写。其内容以二王行草书写共13行,以应王献之玉版13行之数。该石是上海地区有记载以来最早的观赏石。

朋寿石刻文:

英皇御宇罗俊英,特建奇牧俱驰声。

教贻丰苞筹宪庙,丝伦则李王铨衡。

王公笑比黄河清,我公独尔事立成。

继之者崔延劲尹,一脉相业襄水平。

奔走首先公独宜,两尹京兆冗务知。

举端寻绪如理丝,至今立则垂所司。

司空再涉惬群望,随手握内帑□    。

顿教国足民不亏,当宣自有钧衡想。

天不佑贤无今人,侧目雕鹘立紫宸。

逐觉拔本肆取攘,兼令王佑间海滨。

范蠡谢国身觉轻,故智未忘鸟得停。

养鱼种梅广栽秫,醉倒华堂视太平。

教儿睦族霈余施,直欲一方无所事。

心事未究敢愁天,付与儿郎有余地。

儿郎鸿□征九重,亟拾芳躅忧忡忡。

承颜养志人不同,忽尔辞去天无功。

天堂无功地有力,不□裁者不培植。

儿郎袭芘当继芳,天意方浓人不及。

吾侪俯仰曷所从,质典问故羞匆匆。

而今扣门朋寿峰,峰冷花发惨无容。

我半公年亦已矣,公今化去还以龙。

少司空谈先生七十余无疾坐化,厥子田哀甚,

予以吾子婚姻过问,朝夕听哭奠声,不自安,

即女其所旧述及少年所得诸先辈者,作哀挽一章,同郡钱福书。

现该石位于园南草坪旁,以竹为背景,左旁有老梅桩及杜鹃、麦冬等植物衬景,更显此石的姿态。

莘庄公园内植物种类较为丰富,除了前面介绍的梅花外,还有很多古树名木和珍贵树种。园内高大乔木大多数为四五十年树龄以上,姿态非常优美。园东北角有8株百年龙柏,树高20米,胸径0.3~0.5米,园东部两株百年雪松。还有7株梅树树高6~8米,胸径0.3~0.4米,年年结果。还有50多棵大桂花树,高5~6米,树冠蓬径为3~5米,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品种。园内植紫藤30余株,其中有几株是白花银藤。胸径0.5米以上的大香樟有45~50株,胸径0.3米的黑松有80多棵。竹科植物也是公园的特色,有紫竹、斑竹、龟甲竹、佛肚竹、刚竹、慈孝竹、黄金嵌碧玉、箬竹等十几个品种。此外,还有许多大型的龙柏球、枸骨球、石楠球、火棘球等精心修剪的绿地植物和四季常青的大草坪,使入冬后的公园依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跨入新世纪后,莘庄公园在原有梅文化的底蕴上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为满足赏梅者需要,丰富梅花品种,以中国传统园林为特色的公园扩建工程(20000平方米)已于2004年完成。新园与老园相互呼应,形成一个为四方宾客所称道的赏梅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