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药集腋( 162首)

 寂寞在繁衍 2015-09-04

单位:克

1.HBSAG携带者

柴胡10 黄芩15 茯苓15 凤尾草15 紫河车15 茜草15 当归15 土虫10泽兰10 红花10 苍术10 海螵蛸10 水煎服。

2.急性前列腺炎

虎杖30败酱草20 马鞭草20 半枝莲15 白花蛇舌草30 赤芍15 牛膝15 王不留行10 石韦20 栀子10 黄柏10 生甘草10水煎服。

3.慢性前列腺炎

萆薢20 菟丝子20 沙苑子15 山药20 牡蛎25 泽泻15 车前子15 茯苓15 黄柏10 石菖蒲15 丹参20 生甘草10 水煎服。

4.不寐﹙肝郁﹚

柴胡10龙骨25 牡蛎25 郁金10 石菖蒲7.5 丹参10 川芎7.5 桃仁30 萱草花15 夜交藤30 远志15 炙甘草10 水煎服。

5.胆结石

火硝15 白矾20 郁金30 三棱30 莪术30 牛黄15 乳香20 没药20 金钱草5鸡内金50 酒大黄30 甲珠30 王不留行30 牛膝30 威灵仙30 甘草30 共为细末。

6.骨坏死

生地75 当归50 赤芍50 虎杖50 丹参50 秦艽50 威灵仙35 透骨草35 蜈蚣10 全蝎50 川乌30 三七50 土虫30 乳香20 没药30 水蛭50 红花20 鸡血藤50 血竭30 甘草20 研面。

7.骨坏死

赤芍50 白干參50 鹿茸20 枸杞子75 桑葚子50 山萸肉50 熟地75 冬虫夏草5 阿胶50 黄芪75 当归50 黄精50 五味子50 牛膝50 狗脊50 杜仲50 研面。

8.骨坏死

白干參75 当归50 龟板75 杜仲50 续断50 牛膝50 狗脊50 桑寄生50 鹿角片50 自然铜50 冬虫夏草5 锁阳35 知母35 黄柏35 干姜15 炙甘草30 研面。

9.强直性脊柱炎 

骨碎补100 补骨脂35 熟地75 淫羊藿50 附子30 泽泻50 川乌25 草乌25 狗脊50 鹿角霜50 羌活35 独活50 续断50 杜仲50 牛膝50 炙甘草15 干姜15 白术50 威灵仙50 僵蚕30 甲珠35 防风50 生意米50 知母35 土虫35 伸筋草50 生黄芪75 炙甘草35 研面。

10.盆腔炎﹙包块﹚ 

土茯苓30 黄柏15 酒大黄7.5 蒲公英20 马齿苋20 败酱草20 没药10 赤芍15 乌药10 甘草10 水煎服。

11.胃热

生石膏30 知母15 黄连10 升麻7.5 生地15 当归15 大黄7.5 栀子10 生甘草7.5水煎服。

12.口臭、食积,保和丸治疗。

13.肺虚

生地20 沙参15 玄参15 玉竹15 麦冬15 白芍15 牡丹皮15 地骨皮15 甘草10 水煎服。

14.肾虚

熟地15 龟板15 麦冬15 玄参15 黄柏10 知母10 桔梗10 木蝴蝶10 肉桂0.5 甘草7.5水煎服。

15.咽炎﹙脾虚﹚

黄芪15 当归15 党参15 白术15 茯苓15 白芍15 丹参15g 山药15 木蝴蝶10 升麻7.5 炙甘草10 水煎服。

16.咽炎﹙风热﹚

荆芥15 防风15 麻黄5 桂枝10 秦皮10 白芍15 白癣皮15 浮萍10 姜皮10 生甘草10 水煎服。

17.咽炎﹙风寒日久加气虚﹚

黄芪30 白术15 防风10 桂枝10 白芍15 川乌3.5 乌梢蛇10 炙甘草10

18.咽炎﹙风热﹚

桑叶10 牛蒡子15 防风10 蝉蜕30 白蒺藜15 黄芩15 栀子10 双花15 苦参15 生甘草10 水煎服。

19.咽炎﹙血热﹚

防风10 当归15 生地20 苦参15 苍术10 蝉蜕30 丹参20 牛蒡子15 知母15 胡麻仁10 石膏30 生甘草10 水煎服。

20.咽炎﹙血瘀﹚

地龙15 皂角刺10 刺猬皮15 桃仁15 赤芍15 双花20 连翘20 甘草10水煎服。

21.荨麻疹﹙血虚﹚

当归15 生地20 白芍15 川芎7.5 何首乌15 荆芥10 防风15 甘草10 白蒺藜15 生黄芪30 龙骨25 牡蛎25 水煎服。

22.胸痹

生地 赤芍 川芎 当归 红花 桃仁 枳壳 牛膝 桔梗 柴胡 甘草

23.心肌炎

板蓝根 苦参 太子参 沙参 丹参 酸枣仁 五味子 远志 莲子心 郁金 炙甘草 水煎服。

24.N-瘀血

当归 生地 赤芍 桃仁 红花 枳壳 柴胡 龙齿 酸枣仁 甘草 琥珀 水煎服。

25.N-痰扰

黄连 南星 半夏 陈皮 茯神 枳壳 竹茹 丹参 僵蚕 甘草

26.N-心虚怯

党参 茯苓 茯神 菖蒲 远志 夜交藤 龙骨 牡蛎 郁金 甘草

27.N-阴虚火旺

黄连 黄芩 白芍 阿胶 肉桂

28.N-心脾虚

党参 生黄芪 白术 茯神 酸枣仁 桂圆肉 当归 木香 远志 炙甘草 丹参 琥珀

29.N-痰瘀

半夏 菖蒲 茯神 枳实 竹茹 丹参 赤芍 甘草 琥珀

30.亚健康﹙疲劳综合症﹚

白干參50 刺五加75 五味子75 研粉。

31.更年期综合症  

生地 山萸肉 山药 旱莲草 女贞子牡丹皮 泽泻 酸枣仁 五味子 银柴胡 地骨皮 胡黄连 牛膝 莲子心

32.中风后遗症

生黄芪75 白干參50 首乌50 当归50 洋火叶35 枸杞子50 水蛭50 红花35 桃仁35 丹参50 土虫35 甲珠35 牛膝50 三七50 乌梢蛇50 川芎50 酒大黄35 人工牛黄10 天麻50 全蝎35 地龙50 僵蚕50 威灵仙50 菖蒲35 赤芍50 白附子35 胆南星35 泽泻50研粉。

33.阳黄  

茵陈 金钱草 垂盆草 石韦 虎杖 大黄10﹙后下﹚栀子 瞿麦 滑石15﹙包煎﹚ 萹蓄15 郁金7.5 生甘草10

34阴黄 茵陈 附子10 炮姜 水牛角50 平地木白术 茯苓 丹参 泽泻 生甘草

35 急性乙肝  

茵陈 垂盆草 平地木 土茯苓 虎杖 升麻丹参 败酱草 姜黄7.5白花蛇舌草30 生甘草10

36.HBSAG-携带者  

红景天50 党参50 生黄芪50 洋火叶50 巴戟天50 桑寄生50 升麻35 葛根35 柴胡35 桂枝35 白花蛇舌草50 炙蜂房50 紫河车50 冬虫夏草5 白术50

37.丙肝

水牛角30 虎杖15 田基黄15 垂盆草 丹参 赤芍 醋柴胡 青皮 半夏 菟丝子 巴戟天 生黄芪 酒大黄 半枝莲 白花蛇舌草30

38.肝郁脾虚

柴胡 当归 白芍 白术 茯苓 薄荷 麦芽 板蓝根 绿萼梅 炙甘草

39.肝硬化腹水  

白术100 茯苓30 赤芍30 当归20白芍15 葫芦瓢20 麦芽15 大毛15 绿萼梅10 炙甘草10 厚朴花5 木通10 柴胡7.5

40肪脂肝  半夏 陈皮 泽泻 山楂 酒大黄 丹参 郁金柴胡 白术 荷叶 草决明 甘草

41.胆囊炎

金钱草50 石韦20 内金15 大黄10﹙后下﹚ 柴胡10 枳实10 茯苓15 栀子10 半夏10 白芍15 郁金10 牛膝15 虎杖15 生甘草10 

42.肝硬化丸

鳖甲75 三七50 鸡内金50 白芨50 当归50 白芍50 土虫35 鼠妇35 白术50 茯苓50 太子参50 八月札35 麦芽50 姜黄20 蜈蚣10条 緑萼梅50 炙甘草35

43.肥胖症

半夏30 茯苓50 陈皮30 川芎30 枳壳30 大毛40 冬瓜皮50 香附30 泽泻50 车前草50 苍术50 白术50 茵陈30 薏米50 赤小豆50 二丑30 草决明50 绿茶叶700

44.胃炎

半夏 陈皮 茯苓 枳实 竹茹 厚朴花 緑萼梅 白蔻仁 苍术 甘草

45.胃炎热

半夏 陈皮 茯苓 枳实 竹茹 黄连 胆南星 浙贝母 蒲公英 甘草

46.肠痈﹙成脓﹚

红藤 双花 连翘 蒲公英 紫花地丁 冬瓜仁 桃仁 败酱草 薏米 大黄 牡丹皮 生甘草

47.久咳不愈

桑白皮 黄芩 百部 白前 紫苑 款冬花 半夏 陈皮 桔梗 甘草

48.鼻窦炎  

辛銕2.5 苍耳子 黄芩30 苦丁茶 白芷7.5 川芎 菊花蔓荆子 僵蚕 细辛 栀子 甘草 

49.过敏性鼻炎

党参 荆芥 细辛 桔梗 鱼脑石 桂枝 白芍 辛銕 生甘草 徐长卿 蝉蜕

50.饮水反呛

会厌逐瘀汤 桃仁25 红花25 甘草10 桔梗15 生地20 当归10 玄参5 柴胡5 枳壳10 赤芍10

51.肿瘤

百合75 百部50 白芨75 牡蛎75 蛤蚧1对 土虫50 生地75 熟地75 天冬50 玄参50 川贝50 紫河车50 桔梗50 炙甘草50 共785g

52.急性肾病

蝉蜕 石韦 金钱草50 瞿麦 萹蓄 白茅根50 滑石15 木通 泽泻 甘草 丹参 麻黄10 

53.IGA肾病

旱莲草 女贞子 马鞭草 侧柏叶 石韦 益母草 生地炭 荠菜花 白茅根50 半枝莲白花蛇舌草50 生甘草

54.男淋病

熟地 山药 山萸肉 小茴香 橘核 荔枝核 王不留行 续断 菟丝子 杜仲 鹿角霜 牛膝 泽泻 五味子

55.肾功能不全

熟地 洋火叶 菟丝子 白干參 白术 茯苓 半夏 草果 黄连 大黄 桃仁 丹参 红花 赤芍 甘草

 56.肾功能不全﹙瘀血﹚

连翘 桃仁红花 当归 枳壳 葛根 赤芍 生地 牡丹皮 丹参 柴胡 大黄 甘草

57.肾虚

熟地100 洋火叶75 菟丝子75 白干參50 白术100 茯苓75 甘草50 半夏50 草果50 黄连50 大黄50 桃仁50 红花50 丹参 75 赤芍50 冬虫夏草5

58.尿路结石

生黄芪75 白干參50 锁阳0 金樱子50 芡实50 黑大豆50 山萸肉50 熟地50 牡丹皮35 茯苓35 泽泻35 菟丝子50 知母50 冬虫夏草5

59尿路结石

穿破石20 石见穿20 金钱草50 石韦 滑石 海金沙30 瞿麦 萹蓄 牛膝 莪术 王不留行 鸡内金 威灵仙五加皮 补骨脂 鳖甲15 甘草  .

60.尿路结石

盐补骨脂15 鱼脑石50 鸡内金15 肉桂25 琥珀50 甲珠35 王不留行 金钱草75 鳖甲75 ﹙470g﹚

61.前列腺肥大 小茴香10 肉桂10 橘核30 荔枝核30 乌药30 鸡内金30 王不留行30 琥珀30 浙贝母30 虎杖30 山萸肉50 桑葚子50

62.阳痿、早泄

熟地50 山萸肉50 阳起石50 巴戟天75 洋火叶50 肉苁蓉50 覆盆子50 生黄芪50 当归50 白芍50 柏子仁50 石菖蒲35 鹿衔草50 鸡内金50 韭菜子30 九香虫30 蜈蚣10条黄柏35 ﹙790g﹚ 

63.N性尿频

补骨脂5 覆盆子10 菟丝子10 鸡内金10 山萸肉10 熟地10 桑螵蛸10 鹿角霜10 小茴香5 荔枝核10 白芍10

64.遗尿

菟丝子10 覆盆子10 益智仁10 桑螵蛸10 鹿角霜10 生黄芪桂枝5 生牡蛎15 五味子10 灯芯草5

65.消渴﹙阴虚﹚

生地 白芍 天花粉 黄连 山药 石膏 石榴皮 麦冬 牡丹皮 玄参

66.消渴﹙气阴两虚﹚生黄芪 太子参 山药 山萸肉 苍术 鹿角霜 桑螵蛸 佩兰 石榴皮 知母

67.糖尿病性肾病 生黄芪 太子参 山萸肉 枸杞子 沙苑子 蚕茧 天花粉 麦冬 地骨皮 茯苓 米仁根 丹参 益母草 大黄 黄连

68.消渴

生黄芪75 太子参50 山萸肉50 山药50 熟地75 金樱子50 木瓜50 石榴皮50五味子50 五倍子35 乌梅50 黄连50 天花粉50 鹿角霜50 桑螵蛸50 丹参50 大黄75 沙苑子50 葛根50 苍术50 知母50     

69.糖尿病末梢神经炎

生地 熟地 龟板 黄柏 知母 木瓜 首乌 当归 白芍 锁阳 牛膝 生黄芪 蜈蚣 1条 全蝎5条 鹿衔草15

70.糖尿病眼底病变

草决明 石决明 白芍 佩兰 仙鹤草 乌梅 生地 葛根 绞股蓝 石斛 龟板 黄柏 女贞子 旱莲草 知母

71.糖尿病足

生黄芪 当归 赤芍 川芎 地龙 桃仁 红花 鸡血藤 丹参 首乌 牛膝 荔枝核 桂枝

72.骨质增生﹙内服﹚

鹿衔草30 骨碎补30 威灵仙30 透过草30 当归30 土虫30 血竭30 炙马钱子2 续断30 狗脊30 木瓜30 白花蛇4条

73.骨质增生﹙外用﹚

九香虫30 紫荆皮100 石菖蒲50 三棱100 莪术100 浙贝母100 白芥子100 生地100 苏木50 川芎100 红花50 炙马钱子30黄酒、蜂蜜、醋调敷患处。

74.类风湿

生地75 熟地50 当归50 鸡血藤100 洋火叶50 鹿衔草50 肉苁蓉50 乌梢蛇50 炙全蝎10 炙蜈蚣5条 炙蜂房50 炙僵蚕50 大将军40地龙50 土虫50 炙甘草50

75.骨结核

炙蜂房100 党参100 紫苑75 百部75 白芨75 白蔹75 夏枯草50 黄柏50 银柴胡50 蜈蚣15条 龟板75 甲珠15 山慈菇50 十大功劳50 甘草15  

76.骨坏死

生黄芪75 红参25 黄精75 龟板50 桂圆50 生龙骨50 生牡蛎50 枸杞子50 五味子25 桂枝15 加狗腿骨、公鸡腿骨

77.结肠炎

﹙加西河柳﹚白术50 肉豆蔻35 荆芥炭50 防风50 生甘草50 桔梗35 神曲35 牡丹皮炭50 乌梅炭50 赤石脂50 黄连35  

78.习惯性便秘

枳实 厚朴 生白术 山楂 郁金 肉苁蓉 生芝麻 牛膝 酒大黄 生甘草

79.月经先期﹙虚热﹚

熟地 山药 白术 续断 椿根皮 乌贼骨 莲子肉 生牡蛎 地骨皮 炙甘草

80.倒经﹙肝热﹚

龙胆草 黄芩 栀子 牡丹皮 生地 藕节 白茅根 大黄 牛膝 生甘草

81.恶阻

藿香 苏梗 厚朴 竹茹 砂仁 半夏 陈皮 茯苓 甘草

82.经断复来

党参50 黄芪50 熟地50 白术25 当归25 山萸肉25 阿胶10 荆芥穗5 香附5 木耳15 甘草5

83.胎漏有热

山药25 山萸肉15 黄芩15黄连15 椿根皮15 侧柏叶15 阿胶25 生甘草15

84.胎漏肾虚

桑寄生 续断 阿胶 菟丝子 白术 椿根皮 炙甘草

85.滑胎

杜仲50 当归50 枸杞子50 党参15 白术50 砂仁30菟丝子50 续断50 桑寄生50 阿胶50 鹿角霜50 盐巴戟天50

86.盆腔炎﹙寒疝﹚

小茴香5 橘核15 荔枝核15 乌药15 芦巴子15 川楝子五灵脂 元胡 醋元胡 炙甘草

87.盆腔炎﹙湿热﹚

瞿麦 萹蓄 木通 车前子 红藤 败酱草 滑石 元胡 蒲公英 连翘 马鞭草 生甘草

88.盆腔炎

生水蛭 三棱 莪术 当归 知母 生黄芪 桃仁 浙贝母 白芷 王不留行 甲珠 均30

89.功血

党参 白术 菟丝子 鹿角霜 山药 山萸肉 乌贼骨 椿根皮 续断 莲子肉 荆芥穗 炙甘草

90.乳癖

柴胡 当归 赤芍 白芷 天花粉 浙贝母 夏枯草 青皮 瓜蒌 王不留行 橘核 玫瑰花 香附 炙甘草

91.痛经

小茴香5 艾叶10 肉桂5 吴茱萸10 当归20 赤芍10 党参15 麦冬15 半夏10 阿胶10 炙甘草10 生姜为饮。

92.白疕 (牛皮癣)

青黛35 贯众50 紫草50 蒲公英50 马齿苋50 丹参50 白芷35 焦山楂50 神曲50 五味子50 白癣皮50 乌梅50 土茯苓50 萆薢50 蛇蜕50

93.痤疮 

桑白皮50 黄芩50 枇杷叶50 牡丹皮50 浙贝母50 白芷15 蒲公英50 紫花地丁50 赤芍50 当归50 牛蒡子50 生甘草35 

94.扁平疣

生薏米300 板蓝根200 红花50﹙内服﹚;木贼100 香附100 乌梅100﹙外用﹚

95.荨麻疹

秦艽 牛蒡子 枳壳 炙麻黄 水牛角 黄芩 防风 玄参升麻 生甘草﹙白天甚﹚;

当归 生地 白芍 川芎 首乌 荆芥 防风 白蒺藜 生黄芪炙甘草 ﹙晚间甚﹚;

风热

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胡麻仁 荆芥 苍术 牛蒡子 生石膏 木通 生甘草;

风寒

① 苍术8 全蝎10 石斛10 天麻10 当归10 羌活10 荆芥10 防风10 麻黄10 细辛10 川乌10 草乌10 首乌10 炙甘草10 雄黄10 ;

②  生黄芪 飞 白术 荆芥 羌活 独活 党参 茯苓 川芎 前胡 白癣皮 浮萍 甘草薄荷 ;

血燥

当归 生地 赤芍 川芎 紫草 牡丹皮 蝉蜕 地骨皮 女贞子旱莲草 首乌 炙甘草 

96.紫癜

 麻黄 蝉蜕 地龙 细辛 防风荆芥 羌活 独活 丹参 红花 川乌 草乌 牛膝 甘草

97.皮疹、搔痒

白癣皮20 地肤子9 苦参20 板蓝根20 紫草20 土茯苓20 浮萍9 赤芍20 丹参20 防风9 白蒺藜20首乌20 水煎服。

98.血管性头痛

川芎30 白芷20 菊花20 僵蚕9 白芍20 茺蔚子20 蔓荆子20 蝉衣9 藁本9 胆南星6 白附子6 生龙骨30 生牡蛎30 石决明30 细辛4 薄荷9 水煎服。

加减 重川芎用至40~50

风寒头痛加川乌、草乌 各6 萆拔25

久痛入络加地龙20 全蝎3 蜈蚣2条

风火上攻加石膏40

99.胆病基本方

 柴胡30 茵陈50 败酱草30 生大黄10 金钱草30 青皮30 郁金30 槟榔30 元胡30 赤芍30 香附15 川楝子15 枳实20 鸡内金20 使君子30 栀子20水煎。

辨证加减 

①胆囊炎加金银花20 连翘20 黄芩15 板蓝根20 虎杖20 牡丹皮5 竹茹9 ;

②胆结石加金钱草30 瓜蒌9 半夏9 姜黄15 生意米30 甲珠20 ;

③蛔虫加乌梅20 川椒9 黄连6 苦楝皮15 木香15 当归9水煎服。

100.骨质疏松症

 桂枝90 黄芪200 当归90 丹参90 赤芍、白芍各90 鸡血藤200 元胡200 淫羊藿200 骨碎补200 狗脊120 牛膝120 补骨脂120 巴戟天120 天麻90 全蝎60 党参200 生龙骨、生牡蛎各300 甘草90 熟地90 为丸,日三次口服。

101.回春壮阳冲剂

淫羊藿40 仙茅40 韭菜子40 菟丝子40 补骨脂40 巴戟天40 五味子30 枸杞子40 当归20 黄芪50 附子20 覆盆子30 蛇床子40 黄狗肾一具蛤蚧1对 紫河车1具。研粉8g,日三次口服。

102.内耳眩晕症

生地20 桑叶9 菊花20 钩藤20 天麻20 白蒺藜20 茺蔚子20 胆南星9 川芎9 生龙骨、生牡蛎各30  石决明30 泽泻20 水煎服。

呕吐严重加半夏、竹茹各9g ;眩晕缓解期间可上方加參芪以巩固疗效。

103.各种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肝脾肿大 肝功异常

①柴胡9 茵陈20 板蓝根15 当归9 丹参20 莪术9 党参9 炒白术9 黄芪20 女贞子20 五味子15 茯苓9水煎服或为丸9g重日3次口服。

②虎杖20 茵陈20 板蓝根20白花蛇舌草20 苦参20 猪苓20 茯苓20 泽泻20 车前子20 洋火叶20 仙茅20 仙鹤草20  党参20 炒白术20 黄芪20 赤芍20 海螵蛸30 砂仁9丹参20 莪术20 元胡20 炙鳖甲30 枳实20 三七粉5g  生水蛭粉10g 日服2~3次

104.肝硬化

①代偿期﹙肝郁脾虚、肝瘀血瘀型﹚

虎杖20 茵陈20 板蓝根20 党参20 炒白术20 黄芪20 赤芍20 丹参20 莪术20 元胡20 鳖甲30 枳实20 炙甘草6

②失代偿期﹙脾肾阳虚、虚瘀癥积型﹚

党参20 炒白术20 黄芪20 洋火叶20 仙茅20 仙鹤草20 鳖甲30 赤芍20 丹参20 三棱15 莪术15~30 鹿角霜9 大腹皮20 猪苓20 茯苓20 泽泻20 车前子10 益母草20 柴胡9水煎服。水蛭粉5g 2次吞服。

105健脾除湿化痰丸

生白术50 白芥子10 莱菔子10 每服3g.日3次。

106肾结石

金钱草75 石见穿75 石韦50 海金沙50 滑石50 鸡内金50 甲珠50 牛膝50 王不留行50 鱼脑石50 鳖甲75 威灵仙50 琥珀50 肉桂20研粉,每服8g,日2次口服,服药期间多饮水。

107.痤疮

双花25紫花地丁10 天葵子10 蒲公英25 菊花50 天花粉20 甲珠6 皂角刺10 生薏米30 忍冬藤30 浮萍10 水煎服。

108赵连城湿热带下治验方 

内服 苍术20 黄柏20 苦参20 龙胆草15 黄芩15 车前子15 茵陈15茯苓15 栀子25 乌贼骨25 水煎服每日一剂。

外洗 槟榔30 苦参20 芒硝20 黄柏20 白鲜皮20 蛇床子20 川椒20 鲜姜3片 大青叶25 黄芪25 百部30 水煎外洗。用法 将先煎好的药液用纱布过滤后装入瓶内备用,治疗时用脱脂棉球擦洗外阴及阴道,每晚擦洗一次。轻者1··3次,重者1周左右即可痊愈。

适应症 带下量多,色黄绿脓性或米汤,血性,阴中灼热瘙痒,溺时刺痛,气味臭秽,甚至外阴红肿热痛,口苦咽干,舌体胖大有齿痕,舌淡红,苔黄略厚,脉弦或滑数。

加减 阴痒加苦参20 蛇床子15 白鲜皮15;带下色黄绿腥臭加蒲公英50 紫花地丁15;带下夹赤,口苦咽干重者加栀子25;湿热甚者加龙胆草15 制大黄15;少腹痛加元胡15 乌药15 香附20;腰酸痛甚者加续断15 牛膝15;白带量多而清冷者加牡蛎50 乌贼骨25 五倍子15 桑螵蛸50 白芷15 煨姜15 小茴香15.阴中灼热瘙痒甚者或外阴部瘙痒者以外洗为主。

109.章次公先生治疗胃溃疡,处方别致、用药低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研究。

其药用凤凰衣30g 马勃20g 贝母20g 血余炭15g 琥珀粉15g,共为细面,每服2g,每日3次,饭前服。00000

110.临床对于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发挥中药特色、彰显中医魅力,运用全虫6g 皂角刺12g 猪牙皂6g 刺蒺藜15g 槐花30g 威灵仙30g 苦参6g 白鲜皮15g 黄柏15g 水煎服,效果显著。

111鼻窦炎是上颌窦炎、篩窦炎、额窦炎、蝶窦炎的合称,其中以上颌窦炎最为常见。临床上以头痛、鼻塞、嗅觉障碍、流脓涕为特征。我的临床治疗思路是:

①.对于肺经风热者,采用疏风清热,芳香通窍法,可药用:苍耳子10g 薄荷6g 辛夷花10g白芷10g 连翘15g 黄芩10g菊花10g 鱼腥草20g 水煎服。

②.对于胆腑郁热者,采用清肝泄胆利湿法,可药用:龙胆草15g 黄芩10g 栀子10g 柴胡10g 当归10g 车前子10g 木通10g 泽泻10g 生地10g 藿香10g 苍耳子10g 水煎服。

③.对于脾胃湿热者,采用清热利湿、化浊通窍法,可药用:黄芩10g 滑石15g 通草10g 茯苓15g 大腹皮10g 白豆蔻10g 薏米15g 厚朴10g 枳壳10g 鱼腥草20g 水煎服。

④.对于胃热炽盛者,采用清泻胃火法,可药用:黄连10g 当归10g 生地10g 牡丹皮10g 升麻10g 苍耳子10g 白芷10g 辛夷花10g 蒲公英30g 鱼腥草30g 大黄9g 石膏15g 知母15 白茅根30g 水煎服。

⑤.对于肺虚邪滞者,采用温补肺气、疏风散寒法,可药用:炙黄芪15g 升麻10g 葛根9g 防风10g 葱白3根 苍耳子10g 辛夷花10g 白芷10g 菖蒲9g 细辛2g 荆芥穗10g 路路通10g 鱼腥草15g 水煎服。

⑥.对于脾气虚弱者,采用健脾益气、化湿祛浊法,可药用:党参15g 白术10g 茯苓15g 陈皮10g 山药15g 扁豆10g 莲子肉10g 薏米15g 砂仁6g 桔梗10g 炙甘草9g 菖蒲10g 苍耳子10g 水煎服。

112.偏头痛验方:

川芎30g 白芍15g 白芷25g 白芥子10g 郁李仁3g 柴胡3g 甘草3g 香附6g 水煎服。

113.补肾为主治疗足跟疼痛,药用:

当归10g 生地10g 熟地10g茯苓10g 山萸肉10g 山药10g 泽泻10g 牡丹皮10g 怀牛膝10g 鸡血藤15g 木瓜5g 桑枝20g 水煎服。

114.偏头痛,或左或右。用白芷15g 荆芥穗15g 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温服。3~5剂可见效。

115.水牛角60g 生地黄30g 牡丹皮15g 赤芍15g 苦参10g 焦栀子20g 浮萍15g 忍冬藤20g 水煎服。一日一剂。用于血热生风引起的顽固性荨麻疹有效。

116.善用小方专药,讲究简、便、验、廉。药不在贵,用之宜当,可妙手回春。近代中医学家蒲辅周老先生就是这样,治疗痛经仅用两味中药组方,皆为常用易取之物,而疗效称佳,温中调经用茺蔚老姜汤;和血调经用当归艾叶汤;行气调经用艾附汤,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继承和创新。

117. 痛风、脚气感染二者在病机上均为湿热下注,血脉瘀滞。治疗上以解毒、利湿、化瘀通络为主,药物可选用:金银花30g 玄参18g 当归10g 生甘草12g黄柏10g 生意米15g 土茯苓25g 苍术10g 木瓜10g 甲珠8g 川牛膝10g 败酱草15g 水煎服。饮食上提倡多吃苦瓜、冬瓜、赤小豆为好。忌食鱼虾发物,牛、羊肉、鸡肉、猪血及动物内脏,各种酒类等。

118.复发性口腔溃疡证属郁火内伏、热毒蕴结,治以清热解毒,调和脾胃。方用四妙勇安汤合甘草泻心汤加减:金银花20g 玄参15g 当归8g 生甘草8g 炙甘草8g 干姜5g 黄连12g 黄芩12g 法半夏10g 黄柏10g 砂仁4g 水煎服。

119.脱肛论治:《内经》曰下者举之,徐之才曰涩可去脱,皆治脱肛之法也。故古人之治此者,多用参、芪、归、术、川芎、甘草、升麻之类以升之补之,或兼用北五味、乌梅之类以固之涩之,仍外用熏洗收涩之药,无有不愈。凡中气微虚而脱者,宜四君子汤或五味异功散。中寒吐泻而脱者,五君子煎或温胃饮。泻痢不止而滑脱者,补中益气汤或举元煎。阴虚肝肾不足而陷者,补阴益气煎。阴中阳虚而脱者,理阴煎或大补元煎。以上诸症,凡虚中挟火,或热赤,或肿痛,宜用补中益气汤加黄连、黄芩、槐花之类加减治之。然必真有火证火脉,方可酌加寒凉,若非实火,则大忌苦寒,以防其沉降败胃也。若妇人产后用力太过,肛门脱出者,宜六物煎加升麻,或用殿胞煎加人参,仍须用温热汤洗而收之。若湿热下坠,疼痛脱肛,甚者,抽薪饮、大分清饮;微者,约营煎。民间验方:用洋铁叶根1两,水煎洗之,3~5次有效。

120.腰腿痛、伴头痛药用:黄芪1两川芎3钱 独活4钱 白芷3钱蔓荆子3钱 天麻3钱 薄荷3钱元参3钱 生地3钱 细辛1钱菊花4钱 石膏3钱 防风1钱黄芩3钱 荆芥穗3钱 焦栀子3钱甘草3钱 水煎服。

121.习惯性便秘药用:枳实10g 厚朴6g 生白术30g 山楂10g 郁金15g 肉苁蓉15g 生芝麻30g 牛膝15g 酒大黄9g 生甘草6g 水煎服。

12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又称快慢综合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低、心率慢、迟脉,伴见疲乏,头晕、心悸、气短,肢冷畏寒,甚则晕厥。我采用益气温阳通脉法治疗,药用:炙麻黄10g 制附子15g(先煎1小时) 细辛3g 红参20g(另炖) 黄芪30g 淫羊藿30g 仙茅20g 桂枝9g 肉桂6g 五味子20g 当归9g 丹参20g 炙甘草20g 水煎,1日1剂,效果显著。

123.中医皮肤科泰斗赵炳南认为阴虚湿盛为脂溢性脱发发病之根源,立健脾祛湿、滋阴补肾为治疗本病之大法,创立了祛湿健发汤,药用:炒白术12g 猪苓12g 茯苓25g 泽泻25g 萆薢15g 车前子15g 赤石脂15g 白鲜皮15g 桑葚子15g 忍冬藤15g 熟地黄15g 川芎10g 水煎服。

124. 高脂血症、高血压患者保健妙茶。生决明子400g 山楂200g.打粗末。每用20~40g,冲沸水,泡茶服。可降血压、眼压、颅内压、降血脂、通便、明目、清脑、泄浊。

125. 对于慢性咽喉炎、声带炎患者,可口服咽喉保健茶,防治两结合,未尝不是良策。录方两首如下:

茶一:鸡蛋润喉茶  取新鲜鸡蛋一个,加芝麻油适量,充分搅匀,加沸水冲之,待稍温加蜂蜜少量(勿过甜)睡前服之。

茶二:海菊茶 胖大海50g 菊花50g 麦门冬60g 桔梗30g 甘草20g 薄荷30g.打粗末,每用20g,沸水冲代茶时饮。

126. 鸭跖草100~150g,水煎代茶饮。可治疗小儿夏季热。

127. 满天星每日100~150g切碎,水煎代茶服。可治疗急性肝炎、淤胆型肝炎、深度黄胆持续不退者、身痒不已者有效。

128. 乳糜尿代茶饮方 ①.灯芯草50~100g/日,煮水代茶饮,可治疗轻型乳糜尿。②.野蔷薇根50~100g/日煮水代茶饮,可治疗轻型乳糜血尿。

129. 秦振学老中医是松原市中医院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其弱冠之年即承家父亲受岐黄之术,后就学于长春中医进修学校(长春中医学院前身),其勤奋刻苦,治学严谨,每夜青灯黄卷,经年累月,时有通宵达旦,终得家传之秘,融汇古今。稍年长即执业于伯都纳,活人甚众。名声日隆,后政府调先生入扶余中医院(松原市中医院前身)组建妇科,兼任工会主席,急诊科主任,出妇科专家门诊,先生每日门前车水马龙,患者络绎不绝,其一生致力于女科临床研究,对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崩漏、带下病、阴痒、乳腺病情有独钟,造诣颇深,愚生鲁钝,幸得开凿,使有所悟,学然后知不足,今奉卵巢囊肿方一首,与同道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药用: 茵陈、栀子、元胡、赤芍、牡丹皮、牛膝、鱼腥草、茯苓、泽泻、车前子、猪苓、连翘、王不留行、莪术、桃仁、昆布、夏枯草、甲珠水煎服。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真心希望大家携起手来,振兴中医,搞好传承,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130. 早搏、心房颤动、心动过速基本方:党参20g 炒白术9g 黄芪30g 洋火叶30g 当归9g 丹参30g 地龙20g 五味子20g 苦参30g 生地20g 忍冬藤20g 炒枣仁20g 炙甘草9g 水煎服。

辨证加减:胸闷、憋气加瓜蒌、半夏;血瘀加赤芍、郁金、元胡、莪术;血压高加菊花、钩藤、茺蔚子;气阴两虚,阳亢心中悸动不安加黄连、生龙骨、生牡蛎、磁石;期前收缩频发,病程较长者加葛根、常山以抗心律失常;如命门火衰,肢冷、畏寒、桂枝、肉桂、附子等均可选用。

131.干燥性鼻炎我的临床经验是:生地20g 玄参20g 麦冬20g 蝉蜕15g 荆芥穗(炒炭)15g 地龙15g 黄芩15g 桑白皮15g 栀子10g 水煎服。

132.痤疮、粉刺治疗经验:鱼腥草30g 蒲公英30g 薏米30g 桃仁15g 菊花20g 白花蛇舌草30g 皂角刺15g 甲珠10g 水煎服。

133.美尼耳病治疗经验: 白术15~30g  泽泻10~20g 半夏10~20g 陈皮6~15g 茯苓10~30g 山萸肉10~60g(舌淡脉弱者)水煎服。寒重加附子(先煎)3~60g;虚寒甚加人参6g、吴茱萸10~30g。

134.面神经炎诊断标准:①本病为急性发病,数小时或数天内瘫痪达到高峰;②临床表现主要是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③排除中枢性病变引起的表情肌瘫痪。处方:秦艽15g 川芎15g 当归15g 防风15g 羌活10g 细辛3g 白芷15g 僵蚕9g 独活10g 全蝎10g 白附子10g 生甘草10g 水煎服。加减法:热象明显者加黄芩、生地、生石膏;风热表症加蝉蜕、桑叶、去细辛、羌活、独活;若面肌抽搐频发加地龙、蜈蚣以熄风通络止痉;若久病瘀血较明显加桃仁、红花以活血祛瘀。

135.活血化瘀药在骨折中的早期应用研究:①.四肢骨折:治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方用活血止痛汤加减:桃仁红花 川芎 苏木 乳香 没药 地鳖虫 泽兰 当归 生地 赤芍 木通 水煎服;②.多发性肋骨骨折:治以逐瘀化滞、宣通肺气,方用清上瘀血汤加减:桃仁红花 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苏木 大黄 桔梗 羌活 连翘 黄芩 水煎服;③.胸腰椎骨折:治以破血行气、通腑导滞,方用消下破血汤加减:桃仁红花 当归 赤芍 川芎 大黄 牛膝 泽兰 五灵脂 栀子 柴胡 黄芩 水煎服。

136三叉神经痛主要分布于面颊及额部,属经络中的阳明与太阳经所过,此病属中医学中的“面痛”、“眉棱骨痛”、以及“头风”之证。发生常由外感风寒致使面部经气阻滞,气血不能荣于面则寒急而痛,故面痛抽搐;或因肝胃气滞,久而化火,火气上灼与面,干扰经气而致痛;或因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热灼阴津,面部筋脉失养而致痛。  三叉神经痛治疗可用白芍、甘草、土茯苓、钩藤、白芷、防风、蜈蚣、全蝎、酸枣仁水煎服;方中白芍、甘草甘缓镇痛,钩藤、蜈蚣通经除邪,土茯苓清热、酸枣仁镇静,白芷可清散头面之风,防风乃风中润剂,祛风而不伤阴,且可引药直达病所。如胃热口臭加石膏;阴虚加玄参。

137. 赞臣先生认为喉疳之病因主要是以湿热为患,因脾失健运而痰湿阻滞,日久郁而化热,并津液内耗;肝失疏泄,经络不通,木郁犯土,虚火、实火相兼,熏蒸咽喉至粘膜腐溃,腐肉脱落,叠若虾皮。  

赞臣先生在辩证施治上主张化湿清热,益阴利咽。选方以赤芍、白芍、黄芩、泽泻、玄参、射干、桔梗、牡丹皮为主。其中,赤芍与牡丹皮相须为用,凉血散瘀,既能清血分分实热,又能治阴虚发热,泽泻配合黄芩清化泄热,是针对湿热的主要矛盾而设;白芍既有平肝敛阴之功,又有缓急止痛之效,与赤芍共用,一散一收,相得益彰,玄参泻火解毒而利咽,养阴生津,去上浮之虚火;射干清热利咽消痰;桔梗祛痰排脓,宣肺利咽,且起引经作用。如见脾胃湿重去玄参,酌加薏米、淮山药、炒白术、炙黄芪;胃火炽盛酌加栀子、知母、挂金灯、牛蒡子。

138. 原发性腰椎管狭窄辩证属肾阳虚者衡用 杜仲15g 淮牛膝15g 当归15 菟丝子15g 熟地20g 山萸肉20g 桑寄生30g 砂仁6g 泽泻10g 水煎服、冲服海马粉3g 全蝎粉2g治疗,同时配服甲钴胺,疗效肯定。

139.临床治疗神经性头痛,我的用药经验是:浮小麦100g 大枣10个 郁金25g 川楝子25g 石决明25g 九节菖蒲10g 小茴香5g 附子5g 沉香5g 甘草50g 龟板50g 干姜5g 水煎服。

140. 临床治疗胆结石,我常用柴胡15g 鹅不食草15g 元胡15g 鸡内金15g 金钱草30g 冬葵子15g 黄芩15g 郁金15g 通草15g 蒲公英50g 茵陈50g 水煎服。

141乙肝大三阳:. 柴胡 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 白术 薄荷 牡丹皮 栀子 香附厚朴 鳖甲 牡蛎 甲珠 元胡 没药 三七 水蛭 生甘草 鸡内金 枳实 郁金 水煎服。

142.过敏性鼻炎基本方:蝉蜕20g 地龙15g 乌梅10g 防风10g 柴胡10g 五味子10g 麦门冬10g 牡蛎25g 桑螵蛸15g 水煎服,临证尚需圆机活法,有是证用是方。

143.目干涩症临床极为常见,多因长期劳瞻竭视,多虑、思虑化火,耗伤阴血,血虚而不养睛。临床治疗药用:当归20g 川芎20g 白芍20g 五味子10g 玄参15g 防风15g  羌活15g 茯苓20g 黄芪20g 山药20g 葛根20g 甘草6g 升麻6g 水煎服。

144. 气虚所致腰痛、腿痛、臂痛者,用张锡纯先生经验方健运汤治疗,效果显著,药用:生黄芪30g 台参15g 当归15g 麦冬10g 知母10g 乳香15g 没药15g 莪术5g 三棱5g 水煎服。

145.泌尿系统结石:鸡内金50g 生黄芪40g 知母40g 生白芍30g 硼砂30g 朴硝25g 硝石25g 共为细面为蜜丸9g重,每服一丸,日2次口服。

146.临床多见妇女产后大便干燥,数日不解,或解时艰涩难下,但一般腹无胀痛,饮食基本正常,舌淡苔薄,脉虚而涩。究其病机多因分娩失血伤津,肠道失润所致。此时可用四物汤加肉苁蓉、柏子仁、首乌、火麻仁治疗;若有内热者,用麻仁润肠丸加减治疗;若有气虚者用圣愈汤加杏仁、郁李仁治疗。

147. 治疗偏食用黑丑、白丑各等份,上药炒熟打粉,用时取少许与白糖少许喂服。此方为岳美中老友高聘卿所传,屡经投用,效如桴鼓。

148.肝硬化脾肿大:①鳖甲60g 大蒜30g 丹参30g 党参15g 焦白术15g 茯苓15g 甘草5g 法半夏10g 陈皮15g 生山楂15g 神曲10g 谷芽15g 麦芽15g 水煎服。②鳖甲500g 生独头大蒜200g 水煮烂熟,勿入盐吃。

149.陈修园治喘神剂: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30g 炙甘草10g 半夏10g 陈皮6g 五味子10g 干姜6g 细辛3g 山药30g 山萸肉30g 生龙骨30g 生牡蛎30g 核桃5枚(打碎),日一剂水煎服。

150. 对于胃炎(肝气犯胃,寒热错杂)可用小柴胡汤和半夏泻心汤、左金丸、吴茱萸汤加减治疗,药用柴胡10g 黄芩10g 法半夏10g 党参10g 干姜9g 黄连6g 吴茱萸3g 乌贼骨15g 生姜3g 大枣6枚 水煎服。

151.阴虚火旺头痛特点及处方:①交春剧、秋冬安;白昼剧、暮夜安; 天晴剧、阴雨安;烦劳剧、安静安;②白芍15g 生地20g 穞豆衣10g 栀子10g 桑叶10g 菊花10g 牡丹皮20g 黄芩10g 钩藤15g 水煎服。

15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①鬼箭羽25g 酒大黄9g 赤芍20g 杜仲15g 蒲公英25g 白芷10g 天花粉20g 伸筋草20g 元胡15g 陈皮9g 忍冬藤30g 夏枯草30g 浮萍15g 徐长卿15g 水煎,一日一剂,早晚各一次口服。:蕲蛇30g 冰片3g研细麻油调糊涂患处,可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每日2次,2~4次见效。

②鬼箭羽25g 酒大黄9g 赤芍20g 杜仲15g 蒲公英25g 白芷10g 天花粉20g 伸筋草20g 元胡15g 陈皮9g 忍冬藤30g 夏枯草30g 浮萍15g 徐长卿15g 水煎,一日一剂,早晚各一次口服。

153. 随证治病药品 :如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如顶巅痛,须用藁本,去川芎。四肢节痛,须用羌活,祛风湿亦宜之。如腹痛,须用芍药,恶寒而痛加桂,恶寒而痛加黄柏。如心下痞,须用枳实,黄连。如肌热及祛痰者,须用黄芩,肌热亦用黄芪。 如腹胀,须用姜厚朴。如虚热,须用黄芪,止虚汗亦用。如胁下痛,往来寒热,日晡潮热,须用柴胡。如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好卧,祛痰用白术。如破滞气用枳壳,高者用之。夫枳壳者,损胸中至高之气,二三服而已。如破滞血,用桃仁、苏木。如补血不足,须用甘草。如祛痰,须用半夏,热痰加黄芩,风痰加南星,胸中寒痰痞塞用陈皮、白术、多用则泻脾胃。如腹中窄狭,须用苍术。如调气,须用木香。如补齐,须用人参。如和血,须用当归。凡血受病者,皆宜用当归也。如去下焦湿肿及痛,并膀胱有火邪者,必须酒洗防己,龙胆草、黄柏、知母。如去上焦湿及热,用黄芩,泻肺火故也。如去中焦湿与痛热,用黄连,能泻心火故也。如去滞气,青皮、茯苓、禁半夏。如嗽者,用五味子。如喘者,用阿胶。如宿食不消,须用黄连、枳实。如胸中烦热,须用栀子仁。如水泻,须用白术、茯苓、芍药。如气刺痛,用枳壳。看何部分,以引经药导使之行则可。血刺痛,用当归,详上下用根梢。如疮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药,如黄柏、黄芩、详上下用根梢,及引经药则可。如眼痛不可忍者,用黄连、当归身,以酒浸服。如小便黄者,用黄柏,数者、涩者或加泽泻。如腹中实热,用大黄、芒硝。如小腹痛,用青皮。如茎中痛,用生甘草梢。如惊悸恍惚,用茯神。如饮水多致伤脾,用白术、茯苓、猪苓。如胃脘痛,用草豆蔻。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力也。寒热相杂亦可用甘草,调和其性也。中满者禁用,经云:中满者勿食甘。载于中医经典文库丛书——王好古之《汤液本草》

154. 彭显光治疗肛门瘙痒症主要经验是.

①脾虚湿热下注所致者药用 萆薢12g 薏米18g 黄柏15g 茯苓15g 牡丹皮12g 泽泻12g 通草9g 滑石12g 苍术12g 吴茱萸12g 白鲜皮15g 鹤虱15g 苦参15g 防风9g 蝉蜕15g水煎服;

②肝肾阴虚所致者药用 生地15g 泽泻12g 牡丹皮12g 山萸肉12g 山药15g 茯神15g 知母15g 黄柏15g 当归9g 白鲜皮15g 夜交藤20g 地肤子12g 防风9g 蝉蜕15g 制首乌15g水煎服;

③熏洗药方:苦参、川椒、白鲜皮、蛇床子、川楝子、明矾、黄柏、忍冬藤、石榴皮、地肤子。

155.老年性阴道炎多见于绝经后的老年妇女,或未到绝经年龄,由于某些原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的妇女,因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上皮变薄和上皮细胞内糖原含量减少,不利于阴道杆菌的生长,不能分解出足够的乳酸降低阴道的PH值,使阴道抵抗力下降,而引起病菌入侵而致阴道炎症本病属于中医学中“带下”、“阴痒”、“绝经前后诸症”范畴。临床对于肝肾阴虚,又感受湿热,月经将绝或已绝,带下增多,色黄或赤白相见,质稠,感染严重的有脓血带,有臭味,偶有点滴出血,阴部有灼热痛或瘙痒感,或伴尿频,尿痛。或有头晕耳鸣,轰然汗出,腰酸口干,心烦易怒,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我常用经验方椿蒲八味汤加减治疗,药用:熟地15g 山萸肉15g 山药30g 泽泻15g 茯苓15g 牡丹皮15g 知母9g 黄柏15g 枸杞子15g 旱莲草15g 椿根皮20g 蒲公英30g水煎服,效果显著

156.运用清热解毒、凉血化於法治疗痤疮是我在临床中的经验总结、如果辨证准确、用药配伍得当、效果显著、我的经验方如下:双花25g 紫花地丁10g 蒲公英25g 菊花15g 天花粉10g 天葵子10g 甲珠6g 皂角刺10g 生薏米30g 忍冬藤30g 浮萍10g 日一剂,水煎服。

157.党参20g、白术20g、龙骨30g、牡蛎30g、菊花10g、甘草10g水煎服,治疗神经衰弱有效。

158.①.宫颈炎(湿热下注型)可用如下验方治疗:茯苓15g 香附9g 法半夏9g 萆薢15g 白芍9g 蒲公英15g 忍冬藤20g 枳壳10g 元胡9g 白花蛇舌草30g 日一剂水煎服。②.附件炎效方:忍冬藤20g 茵陈15g 布渣叶15g 泽泻15g 萆薢15g 厚朴10g 佩兰10g 白蔻仁10g 茯苓15g 薏米15g  当归15g 白术20g 日一剂水煎服。

159. 在《伤寒论》六经辩证的基础上,后世医家又发展为按脏腑、经络理论来分析药物性能,认为某药对于某一经或某几经有特殊作用,称为药物归经。具体药物归经如下

(1)十二经用药

手太阴肺经: 南星款冬花 升麻 桔梗 檀香 山药 粳米 白茯苓 五味子 天门冬 阿胶 麦门冬 桑白皮 杏仁 葱白 麻黄 丁香 益智 白豆蔻 知母 缩砂(檀香 豆蔻为使) 栀子 黄芩 石膏

足太阴脾经: 代赭石赤茯苓 麻仁 甘草 半夏 益智 黄芪 苍术 白术 胶饴 草豆蔻 茱萸 缩砂(人参 益智为使) 防风 当归

 手阳明大肠经: 升麻 白芷 麻仁 秦艽 薤白 白石脂 缩砂(白石脂为使) 肉豆蔻 石膏

 足阳明胃经: 半夏 苍术 升麻 白芷 葱白 知母 白术 神曲 葛根 乌药 丁香草豆蔻 缩砂 防风 石膏

 手少阳三焦经: 川芎 柴胡 青皮 白术 熟地黄 黄芪 地骨皮 石膏 细辛 附子

 足少阳胆经: 半夏 龙胆草 柴胡

手厥阴心包经: 沙参白术 柴胡 熟地黄 牡丹皮 败酱

足厥阴肝经: 青皮羌活 吴茱萸 白术 山茱萸 代赭石 紫石英 当归 甘草 龙胆草 蔓荆子 阿胶 瞿麦 桃仁

手太阳小肠经: 白术生地黄 赤茯苓 羌活 赤石脂 缩砂(赤石脂为使)

足太阳膀胱经: 泽泻桂枝 黄柏 羌活 麻黄 蔓荆子 滑石 茵陈 白茯苓 猪苓

手少阴心经: 麻黄桂心 当归 生地黄 黄连 代赭石 紫石英 栀子 独活 赤茯苓

足少阴肾经: 知母黄柏 地骨皮 阿胶 猪肤 牡丹皮 玄参 败酱 牡蛎 乌药 山茱萸 天门冬 猪苓 泽泻 白茯苓 檀香 甘草 五味子 茱萸 益智 丁香 独活(或用桂) 桔梗(或用硝) 豉 缩砂(黄药 藁本为使) 附子沉香 益智仁 黄芪

2.奇经八脉用药

①督脉用药: 附子苍耳子 细辛 羊脊骨 鹿角霜 鹿角胶 藁本 杞子 肉桂 鹿衔草 黄芪

②任脉,冲脉用药: 龟板 王不留行 巴戟天 香附 川芎 鳖甲 木香 当归 白术 槟榔 苍术 吴茱萸 杞子 丹参 甘草 鹿衔草

③带脉用药: 当归白芍 川断 龙骨 艾 升麻 五味

④阴阳跷脉用药: 肉桂防己 穿山甲 虎骨

⑤阳维用药: 桂枝白芍 黄芪

⑥阴维用药: 当归川芎

160.盗汗:黄芪30浮小麦30五味10白芍15茯苓15西洋参5百合3苏叶3熟地10甘草10

161.阳痿、早泄传世验方: 水蛭6克   智仁12克   人参6克   花茸3克   夜交屯20克   知母15克   炒山药15克  覆盆子12克   辽五味12克   枸杞12克   金樱子15克   丹皮12克研粉做水丸,每服3g,日三次口服。

162. 骨伤内服有妙药组成:三七 土元(酒制) 血竭比例为2:2:1,粉碎装胶囊。 功效: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接骨疗伤。 用于:消除骨折后肿痛,促进骨折愈合。用法:骨伤复位后,初期每日服用20g,后期10-15g,分3次黄酒冲服。方解:三七——伤科圣药 土元——接骨妙药 血竭——消肿止痛佳品。说明:体虚者需加服养血益气之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