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小传(10)——衰落

 cat1208 2015-09-04
第十章:衰落

近年来中国的影视作品常常出现中医的形象,医术高到让人觉得老东西是从公元3000年穿越来的,严重怀疑编剧们都有硬性指标,不弘扬中医的话就卷铺盖走人。

有中医就得有针灸,一看晚清或者民国剧里名医拿着针出来,我就想吐。历史呀,就是这么给糟蹋的。

说针灸源远流长,但是有一个问题,巨著《红楼梦》里无一字提到针灸。《红楼梦》成书于乾隆年间,曹雪芹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起码说明当时大户人家是不用针灸的,也证明了针灸在这个时候只在下层社会中得到应用。

乾隆年还算好的,到了他孙子道光即位了,竟然一板斧砍在针灸上。

1822年(道光二年),皇帝下旨:“针灸之法,由来已久,然以针刺火灸,终非奉君之所宜,太医院针灸一科,著永远停止。”

道光帝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禁止针灸,但上行下效,本来针灸已经只限于下层社会,这样一来就更走向稀有动物了。从道光下旨开始,针灸在中国逐渐没落,加上从晚清到民国,废除中医的呼声越来越强大,到新中国建立时,针灸已经到了绝迹的边缘。

道光以针灸非奉君之道来禁止针灸,纯粹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没有会相信,于是后世的中医人士认为这是皇上因为怕有人破坏和谐社会之举措,可惜这个理由说不通,如果道光怕太医院有人用针灸针害他的话,不让用针灸,坏人还可以给他下药使毒呀。中医救人没什么准,杀人则有谱多了,无心都能害死人,更何况有意。

道光皇帝

中国人对于医学来说,大概只有当代出现把中医当祖宗牌位供着的现象,这是无自信综合症的症状之一。从前对医学的看法都是开放式的,不管是哪里的医生,只要能治好病就成。康熙得疟疾,靠的是洋教士献的奎宁,祖国医学里各种治疟疾的伟大招数怎么不给皇上用呀?关键是就怕货比货。

朝廷张榜求药,这回不是红丸仙丹。不管是方剂还是丸药,必须先由四大臣试过无毒,然后找宫内的疟疾病人试过有效后才能给皇上吃。来献药的海了去了,别说治好宫内的疟疾病人了,连四大臣这关都没几个过得去的。这通折腾,算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中西医药学的比试,结果西药胜,当然奎宁也属于草药。医学本来就无所谓中西,中国传统医学里面外来的成为很大,否则也不可能延续下来。

道光年间,西医已经在南中国有了很大的市场。西医传入中国是因为传教的需要,教会发现光布道没人信,先治病后传教则效果奇佳,于是传教士来华之前先学医,尤其以治眼病为主,当年南中国因为青光眼等眼病导致的失明者甚众,中医束手无策,西医用一把小刀使人重建光明,就这样天主教得以传播。

这其中最出色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伯驾,他是正宗耶鲁医学院毕业,到了广州后每天少则100多、多则200多例眼科手术,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的疝气、耆英的皮肤病都是他治好的,一把手术刀打开中国的国门。

耆英这个脑门上贴了卖国贼的主就算了,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怎么也没觉悟到找洋大夫看病呀?

林大人找中医了,可是满广东的中医没一个能治的。都到了虎门销烟的节骨眼上,辫子剧的那些神医不知道藏哪儿去了?

这就是道光禁针灸的历史大背景,之后大清国一败再败,等到了东北大鼠疫的时候,朝野商量如何防疫,居然就没有一位建议用中医的。

到了民国,对中医的态度和晚清一样,针灸就更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用了。新中国建立以后,加了个更字,因为一切学苏联,苏联哪里有中医,于是走中医科学化道路,就是把中医改造一下融合到西医里,过了几年突然改叫中西医结合,这才有了针灸的死而复生。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