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入律界,如何力争上游? | iCourt

 心雨室 2015-09-04


说明:本文系根据作者现场演讲内容编辑成文,演讲原文由“中华校友会”整理。演讲原文在公号首发时未申请原创,作者授权法秀申请原创。


毕业四年,在律师执业的第二年成为合伙人,应邀为师弟师妹分享入行经验时回顾了自己的经历,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希望我的故事和建议,能为有志加入这个行业的律界新人提供一些参考。


先简单自我介绍一下,我2011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毕业以后就一直从事建筑房地产领域的法律服务,主要是工程诉讼和项目投融资建设方面的非诉讼服务,在2012年取得律师执照,在2014年的时候被评为“2013年度上海市长宁区最具潜力的新执业律师”。


我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上海建领城达律师事务所,本身也是一家专门从事建筑房地产法律服务的专业所,是美国ENR发布的“最值得推荐的10家中国工程法律专业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10年,在此之前我们是上海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的房地产基建部。


至于我们的薪资待遇,采用的是授薪制模式。薪酬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工资,主要根据你的资历和能力来评定相应的层级,从几千到几万不等;第二部分是年终奖,根据当年的工作量和工作表现来评定,发放1-12个月的工资,具体多少每个人也不一样;第三部分是各类奖金,比如根据具体案件的办理情况可能有客户满意度奖、还有客户续签的奖励、发表文章的奖励等等。每个律师到底能拿多少钱是不一样的,但总的原则还是根据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现,而不仅仅是根据你的工作年限。


接下来我再分享一下这几年的发展历程。但毕竟我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律师,很多东西也在学习阶段,所以没有什么成功经验可以传授的,就用讲故事的方式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刚入行时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和做法。


我为什么会选择律师行业?


其实在读书的时候,律师还不是我的第一选择,当时我最想做的是回老家考公务员,我老家在江苏常州而且我本科也是学的政治;第二选择是进银行、证券公司这些金融机构;第三个才是当律师。


但是我在研一的时候交了女朋友,我女朋友希望能够留在上海,而要在上海成家立业就会面临像高房价这样的现实问题,而每个男生都是不想让自己在乎的人失望的。


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供我读到研究生的话也没有多少积蓄可以再支持我了,别说买房,首付都不够。我当时想想,如果要三年内在上海买房、装修、结婚,一年估计没个二三十万是不够的,所以公务员我肯定是当不成了,不要给纪委和反贪的同志添麻烦。


后面两个选择还有点希望,所以我一考完司法考试在研二上半学期就开始为就业做准备。我做了两手准备:一个是考期货从业、证券从业资格,还开始考注册会计师,这是为进金融行业做准备;另一个就是找律所实习,我当时对上海的律所也没什么了解,就百度了一份上海律所的排名,然后从第一名往后开始一家一家发简历,一共可能发了三四十家,在排名前十的律所里有海华永泰和另外两家所通知我去面试。


我后来去了海华永泰,因为我百度了一下录用我的那个房地产基建部,主任是周吉高律师,他是建筑房地产领域一位非常知名的律师,我当时想如果能够得到他的指导,那我一定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所以就去了。


但是去了以后,我真的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别说是能得到周律师的指导,我其实连跟他交流的机会都没有,他很忙,手下又有一个团队的律师,所以轮不到我来帮他做什么事。


而且当时我们一共有五个实习生,去得早的可能还能帮一些律师做做法律检索和研究工作,我是刚去的,连这些工作都捞不到,做的几乎全都是一些行政辅助工作,比如复印文件、整理案卷等杂活。本来去之前还以为可以师从“律界大咖”从此开始攀登人生巅峰了,没想到是天天在那玩复印机、钻孔机、胶装机,所以当时还后悔没去另外一家所。


但我想,毕竟来都来了,如果好好干,说不定还有表现的机会,反正才刚刚研二嘛,所以先呆几个月看看。所以我当时面临的一个问题,我觉得这可能也会是一些刚出来实习或就业的同学会遇到的,就是作为一个新人,如何在新的环境里尽可能充分地表现自己,让大家注意到我的存在而且能够认可我。


我当时给自己找的办法,概括一下就是“要把鸡毛当令箭”,什么意思呢,就是不管给我分配的是多么微不足道的任务,我都要把它当成一件非常非常重大的任务来完成,要竭尽全力做到我所能够做到的最好。然后我就在那自娱自乐地玩了一阵复印机,主管行政的合伙人秘书对我还是蛮认可的。


后来走了两个实习生,他们听说我们这个部门不招应届毕业生,所以就走了。我当时就开始有机会帮律师们做一些法律检索方面的工作,虽然也只是些辅助工作,但我那时已经非常满足了,毕竟跟自己专业有关了。


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做的比其他人都好,也想了一些方法,比如我在搜集资料的时候会注意按律师惯用的排版格式来排版,方便他们直接复制粘贴。如果资料找得多,我会另外做一份资料目录,分好类,做上超链接,做上资料内容的简述。如果有案例,我会对每个案例的判决结果和法院观点做一个摘要,这样他们就不需要每个资料都打开看,只要看我做的目录,就知道哪个有用。总之就是尽可能地让律师工作起来方便、省时间,所以我也越来越多地开始承担这一类工作。


后来有一天,我记得是周五,当时还没有跟我有过任何交集的周律师在下周要去参加闵行“楼倒倒”事故的研讨会,让一个助理帮他收集一些背景资料,但这个助理正好有事,就说让我去做,让我第二天发到周律师邮箱。


我当时觉得这次捡的“鸡毛”蛮大的,就跟打游戏刷出了大boss一样,终于有表现机会了!所以我花了一下午时间搜集了事故背景资料,也做了目录索引,在当天下班前我就已经做完了。


就在我准备提交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光做这个还不够我展示自己的,我就想,为什么我不能就这个事件里面的法律问题写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呢?反正让我明天再交。


但我当时对建筑领域的法律法规还是非常陌生的,所以我就先对相关法律规定、法律概念做了一个学习,等有了一点基础的时候,我记得已经是凌晨两点了,然后我就泡了杯咖啡开始写报告,一直写到第二天下午三点,中间也没有吃饭也没有休息,但也蛮怪的,我当时不觉得累,反而很兴奋。我把这个分析报告发出去以后还特意给周律师发了短信说已经提交了,其实是就怕他看不到。


来周一上班的时候周律师到我座位上来问,说“你发给我的那个报告是从哪里找来的?”我说“我自己写的”。他当时很惊讶,说“真的假的,你们学校还教建筑法啊?”我半开玩笑地说“没教,我自学成才的。”于是他把我夸了一通,说我写得好。从那以后,周律师就开始把自己案件或项目里的一些问题交给我去研究,我也有机会能够向他学习,那这个也算是我为自己争取来的一个机会。


像这种类似的事情,我在后面的实习期里也没少做,还有两次起到了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一次是我负责对买房送面积等促销手段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做完这个事情以后,我又去搜集了当时各种常见的房地产促销手段,然后站在企业的角度做了一次风险分析,初衷是想赚事务所五百块钱稿费的,因为我们规定发表一篇文章奖励五百块。后来这篇文章被房地产行业的一些内部刊物给转载了,包括万科等一些房企看到后就跟我们所联系,表达了这方面的服务需求。后来因为这篇文章,我拿了5000块稿费。


第二次是在上海的“11·15大火”事故(注: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大火事件)期间,周律师是上海律协建设工程业务研究委员会的主任,负责召开了一次研讨会。我当时本来只是去负责做会议记录的,但我又开始觉得做记录这个事情体现不了我水平,我可以做得更好,所以又花了一个通宵时间补充了一些内容,把这个会议记录改成了一份完整的法律报告提交给了律协,律协又提交给了市政府,上面领导反馈说这份报告很好。


周律师很开心,我受了些表扬和鼓励也热血沸腾,搜集了近几年来国内发生的一些重大工程安全事故,写了篇文章去赚五百块钱稿费,这次还被上海市工程安全质量的监管机构看到了,后来他们为了加强依法行政聘请我们当法律顾问,我至今还是他们的法律顾问,后来因为接触的工程监管实务比较多,我还受邀参加了住建部一个关于工程安全监管的课题项目。


就这样三番五次的“折腾”以后,我在做实习生的后期已经开始承担一些重要的案件研究工作了。不过毕业后我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在我结婚有宝宝之前,我是要求自己每周至少工作六天的,而且每天晚上必须加班。如果工作全部做完了,我就写文章。如果文章也写完了,我就去帮别人干活,我们事务所的期刊、网站、简讯、微博、信息参考等工作,我全部做过。


在我律师执业的第二年,我自己负责的诉讼和非诉讼业务已经超过150万,所以虽然没满执业年限,还是被推选为合伙人,这是我师傅和同事对我的一种鼓励,也是为我以后能够更快发展提供的便利。


上面讲的就是我在刚进入律师行业时发生的一些故事,当然每个人的发展都会有自己不可复制的一面,比如说特长不一样,机遇不一样,遇到的人和问题都会不同,所以我的故事也仅供参考。


最后,对于一个准备入行的新人,我在总结反思自己的基础上想和大家分享五个感想:


1.选择行业之前最好客观、综合地评估一下自己的优势和资源,而不仅仅是凭着对某个行业的满腔热血。


因为我们憧憬的某个行业很可能只是我们想象中或电视里的行业,那不真实。至少在律师行业,我还没碰见过“何以琛”(注:电视剧《何以笙箫默》男主角)。


而且任何行业都逃不过“二八定律”,你要觉得某个行业好,有可能是跟你讲这个行业好的人在里面混得比较好,而你贸然进去之后可能会有落差,然后越干越觉得没意思。如果你在某个行业里面有天赋和资源的话,那么发展起来会比较顺利,也会越做越有意思。如果像我这样本来没什么资源的呢?那就看机遇,一旦出现的话,就努力抓住它。


2.刚开始做律师,找个肯带你的好师傅可能比选择进哪一家律所更重要。


因为我们国内大部分的规模所其实在内部还是分了很多团队的,而且基本上各管各的,甚至还有竞争关系,创收差距也很大,多的好几千万,少的可能也就几十万,所以你进了某家律所不等于就跟了这家律所的顶尖团队。


但如果有个行业里的知名律师愿意带你的话,那我觉得对个人的发展还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我的成长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益于周吉高律师的言传身教,包括事务所其他前辈的帮助和扶持,不仅是专业上的,还为我提供了很多的机会和平台。当然,前提是你要展示出足够的潜力和人品,让人觉得你值得培养,否则别人也不大可能在你身上浪费时间。


3.如果有意做律师的话,有四个方面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是信息检索能力;二是研究能力;三是表达能力,这个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四是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且我觉得这些能力在学校里就应该培养出来。


至于怎么培养,第一,学校其实就是个很好的社交平台,可以跟同学和老师多多交流,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的,要做一个开朗、包容、受欢迎的人,因为进了社会之后,即使能力很强但如果做人不受欢迎的话,那是会阻碍到个人发展的。在这一点上其实我以前做的是不够好的,因为我性格比较内向,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显得比较高冷,也吃过不少亏。


第二,平时老师在课堂上给你布置的论文、作业,一定要认真对待,也许你写过的东西你以后都忘了,但你的检索、研究、表达能力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积累起来的。


我现在也会去大学给学生讲课,我发现有些同学刚进校门就开始抱着考研司考的书在看,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却不怎么上心,甚至网上抄抄糊弄一下。这有点本末倒置,像考研、司考这种东西,只要方法得当,花个半年时间应付下基本都没问题,反正你考完也会忘,而能力这个东西却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


我自己在这方面做的还不错,虽然我学习不是非常刻苦,但我从进大学开始对课堂作业和论文的态度一直是非常认真的,一次也没有抄过,我还有一篇学期论文得过挑战杯的省级一等奖。我现在做律师业务的时候,感觉和在大学里做作业其实也差不多,无非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没什么深奥的东西。


4.我们在刚入行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不要因为自己是新人就放低对自己的要求。


千万不要觉得我刚入行,很多东西学校没教过,那么你们合伙人就应该来教我、帮助我,或者觉得我刚刚开始工作,犯一点错误也是难免的,你们应该包容我。


作为新人,对实务问题不懂没关系,关键要自己去研究把它搞懂,比如你来问我问题的时候,要能够先把自己的观点和研究思路说出来,让我们来做判断题,而不是做论述题。提交工作成果的时候,一定要高于别人对于你的预期,至少像排版、错别字这些问题一定要杜绝,不能老想着高大上的薪酬,做出来的却是地摊货的事情。所以越是刚入行就越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对自己再怎么严格都不过分,因为只有给领导、同事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赢得大家的信任,你才有可能获得比别人更多的表现机会,发展也可能会更加顺利。


5.如果选择做律师,除了情商智商,还要具备逆商,就是要习惯在挫折中成长。


律师的成长肯定是非常辛苦的,但大家都一样,都很辛苦,所以也没必要整天挂在嘴边矫情。而且每个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和瓶颈,需要静下心来去解决和突破,所以当你遇到困难期的时候,应该感觉这是好事,说明你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希望我的故事,能够让律界新人们更有信心,更明确职业发展的路径。


报名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