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悲鸿《秋风立马图》

 阴山工作室 2015-09-05


徐悲鸿《秋风立马图》
徐悲鸿 秋风立马图 设色纸本 北京传是2010秋拍  成交价3360万元


作品鉴赏


徐悲鸿在《徐悲鸿覆问学者的信》中强调:“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他早年在欧洲学习的科学求实精神上,严谨地掌握了马的动态、结构、习性,经过千锤百炼,成功解决了笔墨和马的块面结构如何和谐一致的问题,得心应手地塑造出马的形象,以表现他的审美理想,寄托他的爱国情怀。
本幅作品乃1936年夏天徐悲鸿画与弟子徐晓明之作。徐晓明,别名徐飞白。1911年出生于湖北大冶城关镇,曾为民革成员。从小酷爱文学,1929年至1935年曾经先后就读武昌湖北省立师范学校和北平民国学院学习中文。毕业后决心投笔从戎,于1936年奔赴广西南宁市,参加李宗仁、白崇禧组建的第四集团军政治部,在政训处任上尉组训科科长,负责为军队编写抗日救国手册等资料,向广大士兵宣传北上抗日的重要意义。在军阀之间的“两广事变”结束后,复员安排在桂林高中任教,其后于1938年被任命为广西省府咨议,先后派往省教育厅编审室、新闻播音室工作。
在1936年,徐悲鸿与徐晓明一同前往广西,并在桂林为白崇禧、李宗仁、黄旭初绘“广西三杰”。同时写此画,鼓励徐晓明的抗日宣传工作。他在画上题上“秋风万里频回首,认识当年旧战场”,寄托其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抗日战争爆发后,徐悲鸿携带著自己的作品四次去南洋,先后在香港、新加坡、加尔各答、吉隆坡、槟榔屿,怡保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并将售画所得款项,全部损献祖国,以救助苦难的同胞。
此画美在马的动势。牠脖子扭动,头向后方张望,鬃毛在风中飞扬,四腿站姿优美。作者突出了马的肩部、胸部、颈部大块肌肉的形状,凸现马的英俊、雄健形象。画家简单的线条将柔韧的踝关节和坚硬的蹄子等体面转折关系惟肖惟妙地刻划出来,达到尽微致广的境界。画面中,徐悲鸿不仅充分发挥传统笔墨的轻重、疾徐、枯湿、浓淡、疏密、聚散的节奏韵律的抒情性,而且充分掌握笔墨作为“造型语言”的严格写生、写实的造型性,使两者巧妙地合而为一,标志著中西融合的艺术理论和理想在创作实践中的最高成就。


作品资料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130×79cm
创作年代  1936年作
估价  咨 询 价
成交价 RMB  33,600,000 
专场 中国近现代书画
拍卖时间 2010-11-25
拍卖公司 北京传是国际拍卖有限责任公司
拍卖会 2010年秋季拍卖会
出版:《文史通讯》,全国政协文史办公室,1981年,第37页。


徐悲鸿《秋风立马图》

阴山箴言 阅画千卷,不如读透一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