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爸爸去哪儿里看出的6个教育差距

 emswing 2015-09-05

最近在全国热播的爸爸去哪儿3比这个酷暑还要热几度。每个周五几乎所有有孩子的家庭都守在电视机旁看爸爸去哪儿,在看了几期之后,发现里面的大人和孩子的行为折射出很多背后的教育思维的不同,特别是这一季加入了外籍嘉宾夏克立,和本土的爸爸们的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和孩子有效的沟通

在陕北窑洞排练抗日节目的时候,林永健和夏克立同时负责帮小朋友们排练节目。夏克立的处事方式冷静而平和,对待小朋友非常的有耐心和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表现。他的主张是重点在孩子身上而林永健急躁没有耐心,希望孩子能听话,按照他说的去做。

但是小孩子有时候很难理解大人的行为,所以他在现场忍不住对自己的儿子发脾气,而儿子大竣也不服爸爸,开始质疑爸爸,表达自己的不满。

林永健

“林大竣你要再这样就出去关禁闭,今天晚上就要演出,你要不演你就别演,你别在这捣乱。”“捣什么乱呀,这不叫捣乱。”

“你这个人是怎么当的呀?”

“别听他的。”

“你是魔鬼吗?”

大峻林永健

“我是你爹!”

随后,林永健甩手不干了,把排练交给了夏克立。

夏克立鼓励小朋友们:“我们一起试试看一起做好吗?”,“我们这次要一起认真练可以吗?”……耐心地给小朋友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安抚小朋友的情绪,彼此间做到了有效成功的沟通。小贴士如何和孩子有效沟通?1. 大人要像尊重成人一样去尊重孩子,平等的对待孩子。

仅仅因为你是他们的父母就觉得他们“应该” “ 必须” 服从你的的命令和指挥? 一旦不服从,就是不听话,就会挨骂, 甚至挨打。

我们经常会看到大人喜欢控制,指责孩子,因为孩子做了大人自己认为不合理的事情。或者自己暂时很忙, 希望孩子安静一会儿,孩子调皮就会被指责。这些都是因为大人没有按照一个个体去尊重自己的孩子。

2. 家长不要把自己的焦虑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家长自己无法排解自己的焦虑,会把这种焦虑传递给孩子,一旦孩子在家长焦虑的时候没有按照家长的安排来顺从家长的意愿,家长就会变的焦躁,更加的情绪化,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孩子,因为孩子没有听家长的话。

前几天看了一篇来自北京师范大学Joy Liu的文章叫“控制不了自己,控制别人” 指的就是很多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时候,就试图控制别人。家长就是这一类人群中典型的例子。

在爸爸去哪儿2甘肃白银爸爸们拍戏那一集,吴镇宇和陆毅分别要在一天之内拍摄一个微电影。在拍摄的过程中吴镇宇的焦虑就被孩子的不配合激化,他先后把自己的儿子,曹格的两个孩子都弄哭,甚至是强迫几个孩子做他们根本不理解的事情,他强制性的说服才刚满3岁的姐姐:“ 你们要帮我完成任务啊!” 。

3.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同时尊重他们的意愿。

完成任务是大人的职责,孩子根本无法理解,他们也没有义务要去完成这个任务,所以他们其实没有被平等的对待和尊重他们的原始意愿。大人觉得你是我的孩子,你必须听我的。

4. 用孩子的语言去和他们交流

如果大人没有平等的对待自己的孩子,听自己的孩子真正喜欢不喜欢的是什么,他们同样也不会理解大人让他们做的事情。夏克立的方式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是因为孩子们感受到的是轻松和愉悦,而不是任务!

2. 对输赢的认知

这一季里的“卷卷毛” 轩轩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他的个性真实而可爱。但是也许是因为出自一个运动员家庭的缘故,他才4岁就对输赢有很强的概念。一再要求爸爸一定要赢,如果不赢就不依不饶,甚至大哭大闹。上一季里的杨阳洋也是冠军家庭,他同样表现出了对输赢非常的在意(但是也不能说这是因为是冠军家庭,毕竟田亮也是奥运冠军,但是女儿森碟并没有任何过激的竞争意识)。

上个月在一档娱乐节目中,杨阳洋在场外声嘶力竭的大喊大哭,他误认为和杨威对抗的张智霖犯规。后来引发了很多网友抨击他“性格有问题” “ 这么小就对输赢如此在意”。

这么强的竞争意识很难推断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前几天看到微信圈里面的一篇文章就是说那些从小就习惯了优秀的佼佼者,长大以后很难接受自己失败的例子。

有很多学霸,天才被招到香港或者出国,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他们不再是第一和胜者,他们的心理无法承受,最后一些更加脆弱的孩子有的患上了抑郁症,有的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还有的甚至发生了难以想象的暴力事件。当然也不是全是这样的惨剧,这些毕竟都是少数,也不能以偏概全。但是平常心可能是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要学习的一门永恒的课程,从而教育我们面对成功与失败输赢都要拥有一个平常的心态,享受乐在其中,有很多东西都比输赢更重要。

有很多孩子甚至无法接受自己是第二名,就是因为大环境的这种“金牌文化”,每一个人都认识金牌得主,银牌是谁,无人问津。所以孩子一旦没有拿到第一,就崩溃了。名次固然在很多竞争性的选拔和比赛中很重要,但是大人是否也要教会孩子如何平常心的面对你努力了但是最后没有得到你想要的结果的这种正面积极的心态,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而不是让他们更加的急功近利或者严重的结果导向的看待问题,这样一旦失败很容易一蹶不振。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人因为个人能力的问题,由于种种客观的原因就是努力了也未必能得到第一,这时候我们作为家长该如何辅导孩子面对这种问题?因为这种类似的问题将会伴随他们的一生。小贴士如何教孩子正确看待输赢?

1. 无论你输了还是赢了,无论你是第一名还是第二名,你都是很棒的孩子。

从小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心态,努力争取,但是更加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为导向,因为结果很多时候是由很多不可控制的客观原因导致的。家长自己首先不能成为一个结果导向的家长,很多家长喜欢说自己的孩子是废物/笨蛋,如果开始考不好的话。这样的家长也无法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心态的孩子。

正确的看待输赢,孩子不会养成自我怀疑的习惯,觉得自己还是很棒的,很有可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2. 即使是输了/失败了,也要正确的面对结果,帮助孩子总结失败的原因。

很多家长不是一味的打击就是一味的夸孩子,明明自己的孩子有很多问题,但是就是自欺欺人的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一点问题。这种盲目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日后对自己的认知很低,而且有可能没有责任感。觉得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是自己错。

3. 不是每一个人生来都要,都能当第一。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如果孩子的成绩不好,就会以打击孩子的方式来激励孩子,越是打击越是达不到预期,很多孩子就沉浸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一直到成年都走不出来。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一辈子什么都做不好。

3.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

云南那期节目中,林永健的儿子大峻因为吃饭慢,被罚去扫塔。另人佩服的是那个孩子从始至终没有闹情绪,只是有一丝丝的伤心在眼角,而且这很可能也和他父亲的情绪影响有关。这个时候如果作为父亲的林永健能在旁边安慰孩子一句“ 其实扫塔很有意思,别的小盆友都羡慕你呐!” 孩子的内疚感就不会那么重!可是父亲从吃饭的时候就在旁边骂骂咧咧的,各种指责,当得知自己的孩子被罚去扫塔,他感觉是一个很糟糕的事情,这种情绪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自尊心。

本来师傅已经在众人面前批评了孩子,这时候他最需要的是一句话能下台阶。孩子的自尊心很强,别以为他们才几岁。林大峻在和师傅去扫塔回来的路上看到了爸爸,爸爸还在唠叨,大峻默默的说了好几句:“ 你别再说了,别再说了!” 。 我们都有这样的小时候,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情被放大无数倍,大人当众羞辱,责罚,好像孩子就没脸没皮的随便侮辱。

遇到一些看似不好的事情如何的让孩子能够转移注意力,领略到这其中的乐趣,而不是加深他自己对“错误”的认识,或者给他讲一些大道理,那个时候孩子的情绪上来了是听不进去道理的。相反,几分钟后,在和师傅的对话中,大峻听到扫塔很有意思,马上就开心起来。

作为一个那么小的孩子,扫塔这是一个惩罚,是他从大人那里获得的,同时扫塔也是一个有趣的事情也是他从大人那里获得的,其实你是具备这种引导的,否则大峻不会在扫完塔以后回去睡觉的时候突然哭了,说自己不想扫塔。在他自己看来,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陕北住窑洞的时候刘烨分到了最差的房子,但是诺一也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觉得住在那里挺有意思的。而林永健觉得住的太差了,要带孩子去他的地方住。孩子有时候是没有这个概念的好房子还是坏房子,但是往往大人的情绪和认知感染和塑造了他们对一个事物的看法,好的,坏的。

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电影《美丽心灵》讲述了一对父子被德国纳粹抓到集中营,父亲一直把整个事件讲作一个游戏,让儿子以为自己和父亲是在参加一个游戏,让孩子在残酷的世界里开心的摇曳。如果不这样做,他的孩子很可能被那种现实的恐惧早就吓死了。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情绪的影响非常的重要。小贴士给孩子点面子!

1. 不要当众责罚孩子

再小的孩子都有面子和自尊,这是人的基本需求。不要当众责罚孩子,否则他们会因为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忽略了父母讲的道理。最后适得其反。经常在外面听到父母大声的骂孩子,这些家长没有做到对孩子最基本的尊重。

2. 不要吓唬孩子

有些家长经常喜欢以吓唬孩子来让孩子听自己的话。“不听话,警察把你抓走!” “不听话,人贩子把你带走!” 这些方法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产生很多心理上的障碍,孩子潜意识里面也慢慢的不相信,不在意家长的话。这就是为什么母亲在旁边唠叨,孩子继续干着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不理会。

3. 尊重你的孩子的想法

虽然他们是小孩子,但是他们逐渐的在构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有的时候会和他们的父母不同,但是往往父母会纠正孩子,父母要认识到你自己也未必知道的比孩子多,而且父母的观点也未必是健全的。所以,不要把自己的认知强加给你的孩子。多分析分析孩子的话里面的内涵,帮助你们了解孩子。

4. 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强加给孩子

易怒的家长,以后教育出来的孩子也是情绪波动的。家长在教育孩子前,先学会做好自己的工作。很多家长,完全不懂的如何引导孩子。

4. 竞争中的风度

说了半天孩子,大人也有很多地方不足,孩子都是在学着大人的样子长大。前面说到了吴镇宇push自己的孩子和曹格的孩子拍电影,对Joe无法做到的事情很生气,而且责怪一个5岁的孩子不应该哭鼻子,而陆毅那一小组的小朋友们玩的不亦乐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在竞争中,也就是所谓的关键时刻,大人们展现和暴露了自己的风度和性格特点。

在第一季爸爸去哪儿中,王岳伦在拉着女儿抢房子的过程中,情急之下,居然把女儿扔在雪地里任其哇哇大哭,自己一个人跑去抢房子,在和他竞争同一个房子的田亮看到王岳伦扔下孩子,自己放弃争房子,帮王岳伦照看王诗龄。

就连王岳伦自己都承认很佩服奥运冠军的这种精神,综合前面说的这和是不是奥运冠军没关系,就是和这个人本身有关系,但是往往我们很看重这个人身上的社会属性。

话说回来最另人深思的是,看到那一幕,不知道会不会给幼小的孩子留下一种印象就是爸爸会扔下自己不管,而不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会离开你!”,就像胡军告诉儿子康康:“如果你发生什么事情,爸爸会回来救你!坚信这一点!”。 这些小小的举动对孩子的潜意识的影响是很大的。

田亮的行为,我们看到的是礼让!同样在这次节目中有一个小细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云南的那期节目中,几个萌爸帮几个当地女子梳头发,然后开始抢人,看谁先抢到自己想梳头的女子。一开始夏克立抢到了一位,就在同一时间邹市明也抢到了那位,夏克立被邹市明挤到了边上,他却和邹市明说“ 没关系,你来!” 然后自己转头去抢另一个。就是这个小小的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词“礼让” 。 也不是说邹市明就是不明事理,因为情急之下,我们通过电视节目的剪切很难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只是想通过这个小细节说一下,比比赛更重要的就是自己的风度,如果孩子看到你的心态自然也不会形成一种急功近利的态度。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5. 尊重队友

上一期节目在森林里寻找野象,林永健和夏克立为一组。两人因为找方向有意见分歧的时候,林永健坚持自己是对的,一意孤行不管夏克立怎么想的。虽然后来他也在后期采访中承认自己过度自信,片面的认为夏克立是一个外国人所以肯定不如自己,这一点也看出了教育导致的我们的不同,即使你很自信自己的观点,你仍然需要尊重自己的队友,因为你们在一个集体里面。我们共同要做一个事情的时候要冷静的分析,要综合大家的意见,然后做出相对平衡的决定。

6. 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不要离开他

还是在上一期节目中,两个爸爸要负责在飞机上面航拍,所有的萌娃一开始都是不愿意自己的爸爸离开自己。康康看到弟弟妹妹都小不能离开父亲,所以自告奋勇的让胡军离开自己去航拍大象,下一个是刘烨。从节目整个过程中来看,离开父亲保护的康康和诺一都受到了很大的惊吓,大哭。诺一在节目中很少因为害怕,离别而哭,但是在森林中因为摔倒和被邹市明无意碰撞都哭的稀里哗啦,而康康因为害怕野象袭击,突然崩溃大哭!

其他的爸爸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也许能保证别人的孩子的人身安全但是无法照顾到孩子受惊的情绪,最后夏克立看到失控的康康停下来安慰他:“没有野象,我向你保证你不会受到伤害!”平抚了康康的一些情绪。连胡军自己最后都后悔不该离开孩子。他们自己后来如果亲眼看到节目里孩子惊恐伤心欲绝的大哭不知道多么难受和自责。

锻炼孩子的独立意识固然重要,但是孩子太小的时候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会造成他们没有安全感。孩子本身就是缺乏安全感的,幼年时期造成的心理阴影成年后也未必会消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