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商帮(中)

 奇花一朵朵 2015-09-05

洞庭商帮

(一)洞庭东西山的商海传奇

洞庭的东西山位于苏州市西南的吴县境内。洞庭东山是一个伸向太湖的狭长半岛,地形与地中海北岸的亚平宁半岛相似。洞庭西山在太湖中,也就是古代的包山。此地风景秀丽,一年四季鲜花遍地、硕果累累。东西两山现在分别为吴县市东山镇和西山镇,两镇面积分别为八十和九十平方公里,长期以来甚至连设县的资格都不具备。但是这样一个狭小的太湖两山的行政区内,却地灵人杰。

据说,在两千多年前,越国大夫范蠡在帮助勾践打败吴国之后,明哲保身,携西施泛舟太湖,就在此地打鱼隐居。

明清两代,洞庭东西山盛产才子,共出过状元两人、探花一人、会元两人、进士四十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代风流才子——唐伯虎也出于此地。

19世纪到20世纪,一个雄心勃勃的商帮从这里诞生了,在传统商海中注入了现代商业霸气,这就是洞庭商帮。洞庭商帮是特别的,在中国古代著名的十大商帮中,洞庭商帮是唯一一个以县以下的一两个乡命名的商帮,由苏州吴县管辖下的东山人和西山人组成。

洞庭商帮又叫做“洞庭帮”“山上帮”或“洞庭山人”,明代苏州的小说家冯梦龙在他的小说集《醒世恒言》里记载了洞庭商帮的情况:“两山之人,善于货殖,四方八路,去为商为贾。”所以江湖上有个口号,叫“钻天洞庭”。称为“钻天”,非同寻常,连无路可上的天庭都有本事去经营,洞庭的东山人和西山人可谓是商海的健将。谁都知道徽商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经营能力强,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叫“钻天洞庭遍地徽”,在这里唯独把洞庭商帮与徽商相提并论,可见洞庭商帮的影响力之大。

(二)洞庭商帮的特点

聪明的商人都知道该如何扬长避短、审时度势。明代晋商和徽商在盐业和典当行业叱咤天下,精明的洞庭商帮避开竞争的强锋,选择了洞庭湖天时地利的商业条件,做起了米粮和丝绸布匹的生意,并逐步建立了自己强大的商业势力。

洞庭商人经营手段高超,连现代的商人都需揣摩。他们对市场的信息特别灵敏,对行情也很有预见性。还能非常变通地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特殊的经营方式。洞庭商帮的可贵也在于他们能打破传统,充分考虑市场行情和商品交换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经营特点。所以说洞庭商帮是非常具有现代谋略的商帮。

更值得一提的是洞庭商帮善于与时俱进,调整开拓自己的商业活动。鸦片战争以后,洞庭商帮把重心放到了金融中心上海,创办了买办业、银行业、钱庄业等金融实业和丝绸、棉纱等实业,他们走了一条与以往都不同的商业道路,诞生了一批民族资本家,完成了由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的转型。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商帮(中)陕西商帮

(一)陕西的辉煌

陕西省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发祥地。据史书记载,我国曾经有十三个王朝在陕西建都,陕西多次占据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先进的政治文明和优越的地理环境使这片土地也为历史贡献出了一个源远流长的商业帮派——陕西商帮,又称秦商。

陕西商帮在中国的文明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流传青史。陕西商帮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商业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百多年。明清时期,陕西商帮跃居中国十大商帮,在漫长的五百年岁月里独霸了中国西部的贸易通商。

明朝时期,中央政府为了巩固边防,在陕西等地实行了一系列特殊的经济政策,比如“食盐开中”“茶马交易”“棉布征实”“布马交易”等。这为陕西商帮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机遇,他们发挥了自己在地域和物产上的优势,形成了以西北、川、黔、蒙、藏为势力范围,以泾阳、三原为中心的商业资本集团,主要做贩运茶叶、食盐和布匹的生意。陕西商人以雄厚的财力留下了“西秦大贾”“关秦商人”的美名。连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也为之赞叹:“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之人。”宋应星将陕西商帮与晋商、徽商相提并论,陕西商帮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陕西商帮的崛起,可以说是陕西几千年商业经济和商业文化的历史积淀。陕西商帮组成复杂,汇集了士、农、工、商各个阶层。明清时“走西口”从事边境贸易的陕西商人中还有许多是弃儒经商的士人君子,他们也积极地参与了商业活动,将知识应用于经商过程,以谋略取胜。

历史上,陕西商帮对我国西部经济的开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在明代垄断了兰州、西宁等地的茶、布匹、盐、药材和皮货等。清朝以后,陕西商人将生意做到了四川,他们在清初百余年间几乎掌握了四川的经济命脉,不仅垄断了四川的井盐生产,还逐渐把势力扩张到了云贵等地。

清代,陕西商人可以说达到了顶峰。他们的产业较明代有了蓬勃的进展,他们的经营范围向北达到了乌鲁木齐、伊犁,向南达到了佛山、上海等地。和许多商帮一样,陕西商人成功以后将大量的财富带回了故土,使得陕西本土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陕西地区在明清时期堪称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陕西商人虽辉煌一时,但他们却终究没有脱离农村、融入城市,当近代受到外来资本冲击时,陕西商人的保守使陕西商帮迅速瓦解,成了十大商帮中最先瓦解的商帮。面对新的历史形势,与时俱进者存,循规守旧者亡。陕西商帮没能适应分化、改组,在两淮盐场中被徽商击败,本土市场被晋商占领,四川的井盐业在战乱中迅速下滑。最后,清末多发的战乱促使陕西商帮走向了衰亡。

(二)陕西商帮的创业精神

陕西商帮有陕西人的性情,也有陕西人的商业品格。陕西农村流传着许多俗语,比如:“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又有“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百事废;用度要节俭,切勿奢华,奢华则钱财竭”。这些俗语体现了陕西商人顽强自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陕西商人善于抓住难能可贵的历史机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陕西商人就对诸侯的贸易自由政策迅速地做出了反应,赶上了第一次商业致富的浪潮;隋唐时期,政府的对外开放政策更使陕西商人如鱼得水,充分利用了丝绸之路的便利条件,再次积蓄了实力;明清时期,陕西商人更是没有错过政府的“食盐开中”“茶马交易”“随军贸易”等政策,一反陕西省地处边境的不利地利条件,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形成的商帮,以雄厚的实力,垄断中国东西部贸易通商长达五百年之久。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商帮(中)陕西商人能吃苦耐劳,勇于开拓。我国西部的生活非常艰苦,但也不能阻挡陕西商人经商的脚步。他们的足迹遍布甘肃、四川、云贵。道光年间,朝廷官员出使新疆,来到了茫茫的戈壁里一个名叫“一道泉”的地方,只看见一个瓦屋小店独立于天地间,进店休息,才知道老板为陕西三原人,早年随军贸易流落于此,在千里戈壁中生活了三十多年,是这一带唯一的一户人家,所以这个小店也就起名为“一道泉”。

商场以追求最大的利润为目的,但陕西商人深知贪图一时的钱财不会得到永久的利益,他们童叟无欺,从不二价,留下了“人硬、货硬、脾气硬”的美名。他们的布匹价格不低,但质量上乘,货真价实,所以常常被抢购一空。陕西商人在富平地区更是营造了一个被称为“直镇”的市镇,这里做生意讲究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无二价,所以叫“直镇”。

因为陕西商人中有许多弃儒经商的士人,所以运用知识谋略也是陕西商人的一大特点。他们不讲究谋一隅而讲究谋全局,不讲究谋一时而讲究谋万世,他们气魄宏大,非常注重在商业经营中运用自己的智慧,从大处着眼,透视市场变化的规律,在战略上高人一等。

坚忍不拔更是陕西商人取得成功的一个根本所在。他们能吃苦,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够奋力去解决,让人钦佩。清代乾隆年间,成都的陕西商人打算修建一个“陕西会馆”,但是当地的士人却百般阻挠,说会馆可以盖,但是却不允许动用当地的一捧黄土,以免风水外泄。面对这样的苛刻要求,陕西商人没有退缩,他们拿出了无比的坚韧与毅力,回到了自己的故乡西安,经过千里巴蜀古道,硬是把家乡的黄土背到四川,盖起了华丽的陕西会馆。

陕西商人拥有这么多优秀的商业品格,但又能做到富贵后而不奢侈,继续保持朴素的生活作风,热心公益,淡泊自守。陕西商人的创业精神在今天仍值得发扬。

(三)钱如潮水的关中巨富

由于经商规模庞大,明清时期的陕西巨商的富裕程度是令人震惊的,他们腰缠万贯,号称“盖省财东”。这些富豪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故事。

郭镇的贺家是清代陕西有名的财东,贺家实力非常雄厚,甚至老板说一句话都能左右陕西的金融。他们家在四川、兰州、新疆都有字号,做皮毛、茶叶生意,另外各地还有许多商铺,老板出门到各地查看都不用住别人家开的店铺。贺家的主打产业要数典当铺,他们在陕西和西北地区共开有三十六家当铺,每一当铺同一街上设有两个钱铺,也就是共有七十二座钱铺。在那个年代,办一家当铺至少需要上万两白银,可想而知贺家的银子何其多!贺家别出心裁,把当铺开得类似于今天的连锁店,在建筑外观上保持全国一致性,用自己的木料、自己的工匠修建而成。

贺家将大量的白银带回故乡后,买了许多地,方圆几里都成了贺家的产业,连阳郭镇到县城的路都从此改姓贺。贺家洼的九条巷子,十里都被贺家盖满了。贺家还在故乡修建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私人会馆,为各地当铺的掌柜回乡汇报情况提供便利。

回顾历史上的陕西巨富,不能不提到渭南孝义镇的赵家。赵家把握了明朝食盐开中的政策,力农致富,家产达到了数百万。清代主要是经商取财,一门九户,全是富裕家庭。经营种类很多,有盐业、布店、当铺、茶庄、粮店等。生意也做到了西安、咸阳。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官场现形记》就是从孝义镇赵家的一个后代中状元写起,可见赵家在全国的影响之大。赵家的富裕令人瞠目结舌——每年从外面运回银子的时候都是人挑马驮、成群结队。有一年赵家往回运银子,先头的队伍已经进了赵家大院,而队尾还在渭河滩,运银子的担子足足排了八里路长。当时在孝义镇与赵家并富的还有严家、柳家和詹家,人称“孝义的银子,赤水的蚊子”。

此外,渭南板桥的常家、大荔羌白的温家、韩城王庄党家、大荔县八渔乡八女井的李家均是一国的富豪。温家在四川办盐井,家中是大地主,有一年粮食丰收,母亲来到粮仓里看到一座座小山一样的粮食竟然不高兴地问儿子,说咱们家的粮食难道超过了银子。儿子马上带着母亲去看家里的银窖,母亲满意地看到了千万两大锭的银元宝,比丰收的粮食还多。

大荔的李家世代经商,店铺遍布西安、兰州、上海,号称“走遍天下,不吃别家饭,不住别家店”。在后来的起义中,起义军在李家的一个地窖里就挖出了白银一千多万两。起义军包围李家城垣时,家丁最初用砖块回击,砖打完后就从地窖中搬出银元宝当石头向外抛,实在是家资雄厚。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商帮(中)

江右商帮

(一)无江西商人不成市

古书上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所以古代江西商人就称作江右商帮,也即赣商。江右商帮最早兴起于北宋时期,当时江西人口众多但地域窄小,于是很多人弃农经商。到了元末明初,迅速进入鼎盛时期。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江西会馆特别多,遍布全国各地。明成祖建都北京后,北京成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商业中心。江西人也纷纷涌到北京,或经商,或赶考,或谋官。当时北京共有会馆四十一所,江西会馆就占了十四所,居首位。

江西商人遍布全国,其财力和能量,仅次于晋商和徽商,居全国第三位。湖广是江西商人的一个重要徙居地,在湖广的赣商特别多,有“无江西商人不成市”之说。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也是江西商人的汇集区,他们既经商到城市,也深入到农村,甚至少数民族居住地也留下了他们的身影,经过长久的岁月有些人还成为了当地少数民族的酋长或首领。江西商人在药材领域举足轻重,全国各地开中药铺的商人,十有八九来自江西樟树,所以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到樟树不灵”的美名。

在江右商帮中,没有出现像徽商那样腰缠万贯、富甲天下的巨商富贾,也没有像晋商那样垄断某些行业,也没像浙商那样成为中国近代资本的源头。江右商帮以其经商人数的众多、领域的广泛、渗透力的强劲闻名于世,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江右商帮是我国古代经济史的重要内容,冲击着封建社会重农抑商的旧面貌,给落后的农村和封闭的山寨带来了新的气息。

后来,战乱、经济模式的变化、交通格局的改变都对江右商帮形成了打击。但促使江右商帮衰退的重要原因是他们未能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们赚取了商业利润之后,大多用来回家修建祠堂,购买田地,光宗耀祖,却很少用来扩大规模,所以终究不能产生卓越商人和有影响力的百年老店。

(二)江右商帮的兴起

江右商帮能跻身于中国古代十大商帮,在历史上演绎出一段商坛佳话,是有着其深刻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的。

导致江右商帮衰退的是战乱,但最初成就了江右商帮的也是战乱。元末明初的长期战争,使江西商人逐渐崛起,他们抓住机遇,广征粮草来满足军队的需要,粮草生意越做越大,也积累起资本。随着军队行进,江西人又将本地的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销售到中原地区以及华南、西南。长期的战争使江西人迅速遍及全国,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独辟一片天地。

明代倭寇泛滥,人民生活受到侵扰,中央政府为了防止倭寇的侵犯实行了禁海政策,不曾想这个政策为江西商人的雄起再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根据中央的政策,国内贸易,甚至对外贸易都依靠水上通道。运河—长江—赣江—北江这一通道便成了全国贸易的黄金水道。这条长达三千多公里的水道,在江西境内就占了一千多公里,江西一跃成为国内、国际贸易的黄金地点,这对江西的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业活动具有非凡的意义。

江西地区本身的环境也对江西的商业有很大帮助。江西地区水运发达、交通非常便利。历史上许多商品集散地都是因为交通的便捷才得以脱颖而出。早在秦朝,国家就修建了江西与广东相连的大庾岭驿道,使货物能够顺赣江南运,最终沿浈水到达今广州。

丰富的物产和悠久的精湛技艺更是为江西商业的发达提供了有利的基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赞美江西的名句。江西的物产非常丰富,宋代史书记载,江西上缴朝廷的粮食和赋税居全国首位。唐宋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就号称假玉闻名中外。江西的茶叶更是有名,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前月浮梁买茶去”,这里的浮梁就是景德镇的浮梁县。明代全国五大手工业区分别是松江、苏杭、芜湖、景德镇和铅山,江西就占了两个。

(三)江右商帮的建筑标志——万寿宫

遍布全国的江西商人,当他们在商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时,都会不约而同地首先去做一件事,就是建造万寿宫,这成了江西商帮的独特传统。万寿宫,就是江西会馆,也叫江西庙、江西同乡会馆、豫章会馆。他们建造万寿宫,也是为了供奉他们的祖先——许真君。许真君是江西古代时的地方英雄,他生性聪颖,常治病救人,是个为民除害、清正廉洁的好官。江西人民为了纪念他,就在他的故居建庙膜拜他。

到了明代,京都以及各省省会几乎都建有万寿宫,在全国城乡可以说是星罗棋布。万寿宫成了商业文化中心,蔚然成风。盛产茶叶的江西修水县,建造有万寿宫五十多座;盛产木材的江西宜丰、赣县,各有万寿宫三十多座。省外的万寿宫更是富丽堂皇,豪华壮丽,可以与当年山西的武圣宫、陕西的三元宫、福建的妈祖庙、湖广的禹王宫、广东的南华宫、江南的准提寺、徽州的朱熹祠、四川的川主庙相媲美。如汉口的万寿宫,属于武汉镇翘楚性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色彩富丽、雕刻精细。四川省内建造的万寿宫最多,共有三百多个;北京的万寿宫在明代初期有十四所,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共有六十五所,占北京所有会馆的百分之十三。湖北、湖南两个省有万寿宫一百多座;西南地区的万寿宫有五百多座;福建、广东、广西地区有万寿宫三十多座;江南一带有二十多座;中原有十座;西北七座;东北三省各一座。更让后人赞叹不已的是,江西商人还将万寿宫建到了台湾岛,以及日本的长崎、神户和横滨。真可谓是“哪里有江西人,哪里就有万寿宫”。据考证,江西商人一共建造了一千四百多座万寿宫,省外达到八百多座。这些万寿宫记载了江右商帮一代一代在商海中不断进取、不断扩展的历史轨迹。

万寿宫是江右商帮的标志,也是江右商帮的广告,是其财富的象征,也是其实力的象征。万寿宫是旅居外乡的江西人开展亲善友好、祭祀活动的场所,也是江西商人、官员、文人们议事与暂时居住的地方。雄伟、壮丽的万寿宫记录了赣商曾经的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