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十岁之后,重新定义长相的绝好机会

 蕾? 2015-09-05


这一生中,女人要为幸福要翻越什么艰难险阻呢,今天,我试着为您梳理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关卡:


第一座山,容貌。


女人的身体是这个时代的消费对象,女人们的身体是性的对象,是GDP的一部分。整容、美白、纤体、化妆、时装、美发……无数个围绕着女人形象展开的商业活动支撑起了现代社会很多人的生计,其中还包括男人们性幻想的商业,比如黄色杂志、影碟等。


在这个背景下,女人的身体已经不属于女人自己了,而是属于所有的商业潮流和主要以男人们的眼光形成的标准。容貌符合不符合这些标准约等于女性的个人价值。


女人们从出生开始,就学会用这样的外在标准来审视自己,这就是福柯所说的“惩戒凝视”,女性老在想别人怎么看我,我漂亮吗,这就成了终生的“自我监禁”。


不用计算也知道,女人的一生如果在脑海中冒起十亿个念头的话,那么有一半以上是有关怎么选衣服、怎么美白、怎么减肥、怎么化妆上的。有个女孩跟我说,真羡慕男人,衣柜里只有那么几件衣服,一秒钟决定怎么穿,而身为女人的她为了出席一个颁奖典礼,可能半个月前就要开始减肥和做身体美白,以保证露出来的部分没有赘肉和光鲜动人。她愤懑地说“男人们节约了多少时间去干自己想干的事啊,难怪这个世界有成就的大都是男人。你想想看,从青春期开始,我们就在想怎么减肥,怎么好看,每顿饭啊,都要计算要不要多吃。每次看见男人们在我们对面大快朵颐,我就很愤怒。”


有个年轻的大学女生在网络上发问,她说自己在一所较好的大学念书,学习成就很好,但是容貌一般,按她自己的说法是只能说“不丑”,她发现男生们普遍喜欢那种朋友圈里堵嘴照照片、露出大长腿的女孩,她说和我谈笑风生的男生们好像从来都不喜欢我。归根结底还是脸的问题吧。颜值低的女生就必须活得那么艰难吗?


女人一生追问“我可爱吗?”这个问题的回答,最开始是从对容貌的关注开始的。在青春期因为要完成自我同一性,女人们对容貌的在意度达到了一生最高点。


在漫长的自我成长中,一个女人如果不通过自身努力,肯定自己的内在价值,形成独立于整个社会对自己评价标准之外的自我标准,那么这种对容貌的“未完成感”将一直伴随,从而影响自我价值和自尊感。轻的是常常沮丧和比较,带来如影随形的沮丧感,因为美丽永远有更高的标准,永远不会达到满意程度。重的会因为丈夫和别人的眼光,有各种过激的导致健康危害行为,过度减肥、隆胸、整容和增高等。


女性要活得幸福,要肯定自己在独立容貌这个社会标准外的自我价值,最终都要完成一个对自己的公正评判。完全从外在容貌到完成对内心的自我肯定,无条件的自我接纳。这是一道关卡,如果你走过了你会觉得前所未有的轻松,因为好像整个社会给你的一个包袱被卸下。


谁说你一定要以他们的方式美丽?你的魅力是否可以自己重新定义?这是有意无意我们在幸福路上都要想明白的一个问题。唯此,才能够超越出过于强大的世俗强加给女人的美丽包袱。


我有幸参加过一个四十多岁职场女性的私人聚会,与会的都是事业有成的精英女性,从五官的容貌来看,年轻时她们可能都不算出众的,沮丧的青春期谁又没有过呢,关键是在中年时刻,她们通过职业成就达到的自我认同,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外貌自我定义,从而活得开朗、健康、神采奕奕。超越外在标准,要用时间和自我实现的程度来计量,而为此走过的千山万水这一切可能都留在了丰富的心里。


第二座山,情绪。


被蛇引诱的是夏娃,而不是亚当。因为女人这个性别角色在最早的文化范本里,从一开始被设定就是“无主见”、“情绪化”和“容易被引诱”的。


这也是部分实情。生物性方面,科学研究表明,女人大脑中的情绪脑连线比男人多出很多。同时,女人天生是依赖人际关系而存在的生物,因而更容易被扰动。


情绪的易变,女人必须要经由自我成长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救赎。


其中有两个生命领悟的关键点,一是“自我负责”,二是“重建理性”。


《庄子》在书里写过一个故事,水面上飘来一艘小船,撞上了你的船。这个时候,你愤怒难耐,想着一定要找那个划船的人讨回公道,但是划近一看,那艘船是艘空船,于是你的气好像突然消掉了。


这个故事是说,人好像是有人可以“勒索”的时候,比较容易生气;当你发现没有人可以为你负责的时候,你就只好自己消掉自己的情绪。有人负责的时候,我是无论如何不想去自己负责的。


这个空船理论,拿来说明女人的自我成长也很恰当。当女人成长,总会不由自主地“要求”外物为自己负责,各种“被亏待、受委屈”的感受萦绕不去,这事实是我们常把自己放在不能够自我负责的角度上。再深究下来,情绪困扰的背面是“我不够力量为自己负责”的信念,这与我们从小习得的“我是弱者”的信念有关——即因为我深信自己力量不够,所以我要求你的关注、关心和支持,当我得不到,就愤怒、沮丧、觉得自己低价值。这种时候,正是我们从天生“弱者”的思维里走出来之时。如果一个女人痛苦到一定程度,去寻求自身的解决,会逐渐觉察到自己把太多的情绪开关按钮放在了外物上,以至于别人一按哭你就哭,一按笑你就笑,你就会知道这是你内心自我价值不高的表现。能够顺利体察到“别人不该为我的情绪负责,我要为我的需要想办法”,从而通过理性的反应,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式,开启后天习得的第二反应模式,这样的模式是每个女人走出情绪障碍的必经之途。


根据我的咨询和自我成长,一个稳定的情绪,恒定的、不以外物为凭借的自我价值感,对于女人幸福感的提升感太重要了,也是女人在职场途上要克服的自我障碍。


第三座山,自我。


女人从何而来?上帝创造男人是用泥巴,创造女人是为了给男人作伴,从男人身体里抽出一根肋骨做成的。这可能是寓言,也可能是教义,不管如何,它代表了部分根深蒂固的事实——女人对男人先天的依附性。在这个前提下,女人的苦先天一部分是因男人而来。


同时,在上帝创造世界之初,上帝就说“女人你要因被毒蛇诱惑而受到惩罚,你必要受那生育之苦。”所以,女人因为要承担生育,她的依附性也从生育而来。


在这双重依附性的前提下,女人就有一种奉献自我的本能。这也是被千古颂扬的“母爱”来源。但是这种附属与奉献的属性在古代是美德,在当代却是十足的困扰。


当解放女性、女性独立、男女平权的思潮席卷而来,女人就冲突了,不奉献也不是好女人,太奉献又不是成功的女人。


在全世界很多依然男权、经济落后地区的调查,显示那些连基本人权都没有的妇女,幸福感竟然远大于当今很多都市里的白领女性。


原因是她们内心的矛盾冲突更少。可见,这种先天属性与后天文明进程带来的冲突,在城市的女性心理构成了多大的矛盾和痛苦。


当一个女人生完孩子,她会面临职业与生育、自我与家庭的选择难题,而男人永远没有这方面难题,他们生来就应该去发展自我,成就自己,而女人生来就注定在这两者当中兜兜转转,做永恒纠结的无规律情绪化心理运动。


自我不确立,女人永远是低价值感强、无法自我负责的生物,但是自我的确立意味着对传统理想女性模型的背叛,这一点你又能承受多少?


完成女性自我的确立,需要在两者当中平衡取舍。第一个建议是,建立纪律严明的“界限感”。如果没有界限感,女人是最容易不知觉中被吞没,该男人的男人负责,该孩子的人生孩子做主,不要倾向于倾泻掉自己的所有在你的男人和孩子身上,这是无尽委屈和挫败的源头。另一个建议是,比起技术来说,平衡事业与家庭的智慧当中,自我肯定更为重要。因为很可能这是一个无法最终完美平衡的选择,这其中只有取和舍,而关键是“舍”,不管你是自我7分,母性3分,还是母性7分,自我3分,你做了选择就要有勇气坚持下去,肯定自己。这种肯定和坚持里的勇敢,比起如何选择的纠结是更为最重要的幸福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