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大山人|至简的最高境界

 寒夜煮雨 2015-09-06


“八大山人”
可不是八个人的神秘团队哦?
你这样理解我只能鄙视你没文化了!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zhū dā)
1626—约1705
明末清初画家,
中国画一代宗师。

这位貌不扬老人出身可非同一般,
用现代化讲就是具有贵族血统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
第九世孙


自小接受儒家教育,
用真才实学报效国家。
但明朝的《国典》规定,
明宗室子孙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朱耷便放弃了爵位(相当有魄力),
布衣身份应试,
在大约十五岁那年便考取了秀才


正当他满怀信心参加下一轮考试时,
明王朝迎来了灭国之灾。
噩耗相继而来,
父亲病逝
妻儿也跟着相继离世
(命太硬,天煞孤心),
面临沉重地打击,
这还不算狠的,
他这个末路王朝的子孙
随时都有着被杀头的危险。
从此,朱耷隐姓埋名,
隐居在南昌老家
创建了青云谱道院

过着“吾侣徙耕田凿井”的劳动生活,
从而得以专心从事书画创作。

这段时期也正是八大山人后来取得非凡书画造诣的一个关键时期。
大批的表现其人生遭际感受的旷世画作诞生了。

《孤禽图》 立轴 6272万
黑色的鸟侧身独脚站立,弓着背,缩着脖子,眼睛上翻,一股冷漠倔强之气从黑鸟的身姿和眼神里透出,有种横眉冷对大千世界的气势。

当时,他还是以卖画为生
(现在穿越过去买两张
现在也是亿万富翁了)。

《眠鸭图》
大片留白,仅在纸的下方画了一只卧着的黑鸭。黑鸭闭眼沉睡,一副世事不问的样子,也许表现了沉着和从容。

八大的花鸟画最突出特点是“”,

一张纸就画一只虫鱼,
用他的话说是“”,
有时满幅大纸只画一鸟或一石,
(实话有点浪费)
但艺术造诣很高
寥寥数笔,
神情毕具,
笔情恣纵
不构成法
苍劲圆秀
逸气横生
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

这支笔下的鹰,白眼朝天,桀骜不驯
这支笔下的鸟,单足独立,势不两立

也许能有人做到,但是
少而不薄,
少而不贫,
少而有味,
少而有趣,
透过少而给读者一个无限的思想空间,
这是难有人做到的。

《杨柳浴禽图》
图中几枝杨柳在寒风中飘动,树干斜出画面,似在向人们诉说世事难料的辛酸,而那立于树干之上、展翅梳理的八哥则安详怡然,自得其乐,静中有动,使人感到荒寒萧瑟中蕴含勃勃生机。

晚期
表现了他淡泊名利
与世无争的一种心境。

在西泠印社拍卖2010年秋拍的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八大山人的《竹石鸳鸯》以1.18亿成交。

八大山人之前,
我们也看过很多的山水、人物、花鸟画,其画意诗情也令人陶醉不已,
但总好像少了些什么。

少的是画家的真实生命感受生命体验
以前的中国画在打动人心
撼人心魄
唤起人的生命感方面就差了一大截,
现实
当代那有那么多苦难悲情呢
(其实也怪不着,他混的得多惨啊,一般人就崩溃了)。

 
三百年来,
许多著名画家如扬州八怪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等画坛巨匠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
齐白石曾说:“恨不前生三百年,愿为八大山人铺纸磨墨”。


在海外的书画界,
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说八大山人不雅!”
把他与音乐魔鬼贝多芬、绘画魔鬼毕加索相提并论,
称之为东方的艺术魔鬼
甚至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里,建立了八大山人艺术研究中心。





传承国学文明

证悟东方智慧

欢迎您走进【国学堂】

官方微信号:GuoxueTown

国学堂,重新发现中国文化太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