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东方主战场》总导演:让青年人感受历史的温度-微信精选-央视一套

 Confucius365 2015-09-06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大型电视纪录片《东方主战场》在中央电视台隆重推出。在所有抗战叙事里,这部纪录片格外具有超越性品格。


时间回溯到8月13日,距离《东方主战场》的播出还有12天,对于总导演闫东而言,即将到来的“胜利”并不意味着轻松,在最后的冲刺阶段中,还有很多工作让整个创作团队处于殚精竭虑的状态。

从今年的1月29日摄制组成立到现在,只用了7个月的时间,这部用影像记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十四年的抗战经历、汇聚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拥有全新视角的纪录片就已经由一颗种子变成了成熟的果实,这样的速度,在纪录片创作的领域即使不是独一无二,也是极为罕见的。而在这样一个“奇迹”的背后,既有创作者忘我的投入和奉献,同时也有他们对于这段历史、这个国家的思考与担当。

  印象:这里是一个“战场”

走进位于影视之家的《东方主战场》剧组,屋子的每一个角落,走廊边、柜子上、地板上、桌子上、沙发上,随处可见一摞摞几十公分高的资料文本,茶几上的笔筒里,插着密密麻麻的铅笔和记号笔,还有烟灰缸里堆满的烟头,无不昭示着,这里一直是一个“战场”。当时,所有制作团队的人员都处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几乎24小时连轴转。

用影像来再现和解读中国抗战的历史,是闫东在三年前就萌发的愿望。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华民族的抗战经历了14年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的痛苦历程,3500万人的伤亡,但同时,抗战的最终胜利也是中国在近代百年的屈辱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作为一个纪录片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记录、解读和反思这段历史”闫东说。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完成的任务。在十四年的抗战历程中,有无数的战斗、故事、人物、情感,《东方主战场》必须在8集的篇幅里,将其中最具有历史价值以及最鲜活生动的内容全景式地呈现给观众,让所有人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在十四年的抗争中所承受的巨大灾难和无比坚韧的勇气,同时还要通过史实,分析和解读中国战场同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就要求创作者对这段历史必须有一个非常清晰和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要求他们具备一种成熟的历史观点和独特的视界。对于任何一个纪录片人而言,这副担子的分量,都是沉甸甸的。

  历史:一种全新的视界与观点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闫东第一次涉足抗战题材的纪录片了,2014年12月,在首个国家公祭日到来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由他执导的五集大型纪录片《1937南京记忆》给国人带来了不少的震动,直到如今,该片的影响力仍在持续向海外传播,并于近期在日本的大型视频网站Niconico播出。

“如果说《1937南京记忆》是这段历史中的一个点,是一个局部切面,那么,《东方主战场》就是一个面,是一个整体”。闫东说,相对于之前的同类题材作品,《东方主战场》将从另外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的抗日战争。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上,中国战场开始的最早,结束的最晚。国土遭受的蹂躏、同胞死伤的惨重,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十四年的抗战中,至少有6年的时间中国都处在独自抗争的艰难时期。不仅以一国之力,用持久战的方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同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更是牵制住了日军的大量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因为如此,《东方主战场》第一次将中国抗日战争放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去展现和解读,同时也通过国际化的表达,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以往西方学者所忽视的东方反法西斯战场的巨大作用。“所以说,《东方主战场》的立意,本身就昭示了一个全新的视点和角度,为我们从更深层次来解读这场战争指明了方向。”

  感动:曾经的人们今天的我们

在创作过程中,闫东以及整个制作团队也在经历着一种特殊的洗礼。他把这些情感经历浓缩成为两个字——感动。

“年初在加拿大多伦多时,我曾在大雪中专程拜谒了白求恩的故乡。也许白求恩在家乡时并非一个处处完美的人,但在万里之外,在中华民族抗战的洪流中,他的人生却升华到了令人敬仰的境界,为中国人民的抗战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这时,闫东动情地说,“在搜寻历史资料的过程中,这样的人物和故事曾一次次感动了我们,例如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在最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接受过西式教育的冼星海,目睹了抗日敌后战场的汹涌澎拜后,在延安的一个普通窑洞里,创作出《黄河大合唱》……这种精神与情感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一次次地将我们带入其中。”

在闫东的心目中,感动的另一重含义则是整个《东方主战场》的创作团队。从今年1月启动开始,在7个月的时间里,整个团队创作时间极其有限,但却肩负着要把《东方主战场》打造为扛鼎之作的重任。文学脚本和电视解说词经过近20轮的修改,在日、俄、美、英、等国进行了学者的采访和外景的拍摄,国内拍摄共有6个摄制组和1个航拍组走遍了国内20多个省、直辖市、百余个地点共拍摄素材约300个小时,视觉特效制作238场,搜集2400多张资料图片、130多部片子的素材……在如此的海量的工作中,包括闫东在内的所有人都把自己“压榨”到了极限。

一位视觉编导在连夜修改片子后,因为极度疲劳,在开车的路上遭遇交通事故,虽然人万幸没有受重伤,但车辆当时就报废了,可他刚休息了几天就立刻继续工作。另一位资深制片主任,刚从云南出差回来,紧接着又赶赴另一组,结果遭遇交通事故,现在仍在医院休养,闫东去医院看他,结果很快就被他“轰走”,“你快回去忙,不要管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团队,凭借所有人全身心地投入,在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创造了“奇迹”,让《东方主战场》成为了一部迈向国际水准的纪录片。

  使命:历史纪录片应具当下性

“从来没有哪一次战争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在人类历史上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死亡和伤害,除了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应该受到真正的审判外,那些付出巨大牺牲取得胜利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则应该对如何捍卫和平,避免战争的重现有更多的思考。”闫东说,一部历史题材的纪录片,它所记录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其所表达和传递的信息却是必然具有当下性,也就是对我们今天现实与情感的影响。无论是我们对各种历史资料的甄别、选择以及其中情感故事的设计,还是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其最终的目的都在这里。

面对着即将面世的《东方主战场》,闫东道出了他心底的期望,“作为一个纪录片人,我们在历史中发现和寻找的唯一目的,就是让我们的观众,尤其是年轻的观众能够了解70多年前的这段历史,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所承受的苦难,以及曾经为了抵抗外辱牺牲的无数英雄。同时也让他们明白,这场影响了世界的战争究竟对今天产生了何种重要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地位从何而来,让他们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并由此而产生共鸣,这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纪录片人肩负的责任和心中的担当。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在wifi环境下观看纪录片《东方主战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