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锦草

 筱雨灵悦 2015-09-06

地锦草

别名  奶浆草、铺地锦、铺地红、血见愁、卧蛋草、雀儿卧蛋、小虫儿卧蛋

来源  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斑地锦E. maculata L.,全草入药。

形态特征  一年生匍匐小草本,长约15厘米,含白色乳汁。茎芊细,假二岐分枝,枝柔细,初带浅红色,秋季变为紫红色,疏生短细毛。单叶对生,偶有互生者,柄短,叶片长圆形至长矩圆形,长约1厘米,宽3-5毫米,先端钝圆,微凹陷,基部偏斜,边缘有浅细齿状缺刻,下面灰绿色或略带紫色,无毛或疏生短毛。夏末秋初开小花,杯状聚伞花序生于叶腋,花单性同株。总苞倒圆锥形,浅红色,顶端4裂,裂片长三角形,腺体4,横矩圆形,具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3,2裂。蒴果三棱状锥形,成熟时先裂为三瓣,每瓣再2裂。种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蜡粉。斑地锦植株较小,有白色细柔毛,叶中部有紫色斑纹。

生境与分布  常生于路旁、田间。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全草。

药理作用  1.抑菌试验:地锦草在体外有很强的抑菌作用,抗菌谱很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白喉杆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草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变形杆菌、肠炎杆菌、百日咳杆菌、大肠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等也有较强的抗菌作用。2.止血试验:地锦草全草干粉末撒于狗股动脉切开处,止血效果明显。3.中和毒素试验:地锦草100%、50%、25%的酊剂经动物实验,对白喉毒素有明显的“中和”作用。抑菌、杀菌、“中和”作用以酊剂效果好,煎剂次之,浸剂较差。

性味功能  苦、辛、平。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

主治用法  急性细菌性痢疾,肠炎,黄疸,小儿疳积,吐血,咯血,尿血,便血,子宫出血,外用治创伤出血,跌打肿痛,痈疖肿毒,下肢溃疡,皮肤湿疹,烧烫伤,毒蛇咬伤。用量:10-15克。外用鲜草捣烂敷患处。

参考配方  1.细菌性痢疾、肠炎:①地锦草1斤,加30%乙醇1000毫升,浸泡24小时,过滤,每次服15-20毫升,每日3次。②地锦草、铁苋菜、凤尾草各1250克,加水8升,煎至3升,加调味剂、防腐剂适量,备用。每次口服30-40毫升,每日3-4次。

2.痈肿恶疮、刀伤出血:地锦草60克,牛膝12-15克,土茯苓30克,水煎冲黄酒、红糖,早晚饭前各服一次。忌食酸辣。

3.乳汁不足:地锦草30-60克,同鱼煮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