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8个角度,透视对方想什么

 yagi1 2015-09-06

48个角度透视对方想什么

别以为不说出口,就可以完全隐藏心里在想什么。这本轻薄短小的心理学小书,教你三秒学会「读心术」,你会惊讶发现,哇,原来这些小动作,可能隐藏着重大玄机!

「人不能只看外表。」我们经常会这么说。不过,反过来看,我们可以透过一个人的外表,来推测这个人的性格与可能会有的行动,象是「这个人看起来很老实」、「这个人看起来很爱玩」,这点应该是不容否认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会在无意识中,藉由一些言行举止表现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心理状态。例如,有些人说话的时候,会不自觉的想与对方有肢体上的接触,代表他心里想进一步亲近对方。

另外,我们的眼睛和手也很容易透露出我们的心理状态。例如在谈话的过程中,有些人会不自觉的摸鼻子,或是在说话的时候看向斜上方,这些行为透露出了他们的不安、爱、温柔或嫉妒等情感。

眼往上看代表正回想过去

我们的大脑运作有一个很有趣的特征,心理学家曾经做过实验, 发现人的大脑在运作时, 眼睛也会跟着转动。也就是说, 看一个人的眼睛,就可以知道他现在在想什么。

这个实验就是葛瑞德(John Grinder)和班德勒(R i c h a rd B a n d le r)两位心理学家所开发的「神经语言程序学」(简称NLP)。

当一个人眼睛往上看时,代表他脑海中正以视觉的方式在回想过去发生的事情。如果微微低头,眼睛往左或往右看, 代表他正在回想过去听过的音乐,或是经历过的情感。如果是朝左下方看,表示心里正在与另一个人对话。

还有,我们在思考空间相关的问题时,眼睛通常会往左上方看。相反的,在思考语言方面的问题时,眼睛则会往右上方看。因为人的右左脑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右脑主宰空间知觉,左脑则是掌管语言分析, 由于视神经交叉的关系,所以眼睛看的方向,与左右脑刚好相反。

把弄吸管套,可能是想逃离

和同事或朋友到咖啡厅喝饮料的机会应该不少吧,也许是召开小型会议,或者只是闲聊,这时候,大家不妨好好观察一样东西,那就是「吸管套」。也许你会认为,那不就是垃圾吗?不过,如果有人点冷饮的话,就可以从吸管套来观察他是什么样个性的人。

如果对方不停的把弄吸管套或纸巾,有可能只是单纯觉得无聊,但是,同时观察他的眼神和身体动作,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讯息。

如果对方很专心的在听你说话,但是又掩饰不住想要做些什么的冲动,这种人通常是行动派,也有可能他其实是很难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个性。

但,如果对方不只把弄自己的吸管套,连别人的吸管套都拿来玩,那就要注意了,这很明显是紧张,想要逃离现状的征兆。

看电梯楼层灯,是因为不安

在拥挤的电梯里,看看周遭的人,大家都专心的盯着楼层灯跳动,这种情况绝对不少见。「因为身边都是不认识的人,也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也是有这种单纯的理由。

从人类的本能来说,我们的眼睛本来就会追逐正在移动的东西,搭电梯时,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很自然的就会依本能行动。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在电梯的狭小空间中,很容易让人觉得自己的「个人空间」受到侵犯。

如果是自己亲近的人那还好,当我们跟不熟识的人或陌生人过于靠近,就会觉得不舒服。这之间的距离因人而异,在心理学上称为「个人空间」,这是很普遍的用语,也许大家都曾经听过。这个距离大约三公尺左右,如果双方没有交谈,就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但要是再缩短距离,就会根据彼此关系的深浅,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感觉。

搭电梯时,不管喜不喜欢,都要挤在这狭小的空间里,即使只是短短的时间,却必须忍受与不认识的人过于靠近的状态。因此,为了要忘却个人空间受到侵犯的现实,于是将眼神飘向正在跳动的楼层灯,转移不舒服的感觉。如果是和家人、朋友一起搭电梯,还可以聊聊天,就不会一直注视着楼层灯。

只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就可以避免不舒服的感觉,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逃避现实、忍受不舒服的方式。

手放口袋,心里有所隐瞒

握手是现今社会很普遍的行为。原本握手是为了向对方展示自己手中没有武器, 也就是告诉对方自己没有敌意,表达善意。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人不让对方看见自己的手,也就代表他心里有所隐瞒。因此,跟别人说话时手放口袋,无意识的想把自己的手藏起来,其实就是不希望被对方看透自己真正的想法。如果你面对的是这样的人,就可以判断他对自己还有戒心。

面对刚认识、关系尚浅的人,不妨多留意对方的手放在哪里,如果对方把手放在口袋里,那就要特别注意。

不熟的人聊心事,小心泄密

我们只会对亲近的人倾诉心事或烦恼,因此,当朋友来找我们商量烦恼时,我们也会认为对方是信任自己的。当然,这么想也没错,只不过,有些人把自己的心事或烦恼讲给别人听,其实是另有目的。

面对来商量烦恼的人,我们最常做的事就是分享自己的经验,告诉对方:「我以前也是这样,那时候我??,」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揭露的回报」,当我们从对方身上获得某些情报时,也会告诉对方同等级的情报,以做为回报。

举例来说, 常常在同一家店遇到的人,对方的名字或职业我们都不晓得,平常遇到时也不会想告诉对方自己生活上的事情吧。但是,如果今天这个人主动聊到自己的家庭,我相信,各位应该也会分享自己家庭或家人的事情。

利用人的这种心理,如果有人突然跟你说一些比较私密的心事或烦恼,要小心这个人背后动机,他有可能是想要藉此打探你的隐私。

爱问真的吗,个性神经质

已经决定的事情,还不断追问:「真的吗?」这类型的人个性神经质又爱自寻烦恼。

例如 「自己心仪的对象,这次竟然要一起来参加聚餐」,因为太想要实现这个愿望,变得过分敏感,才会不断追问:「真的吗?」也因为过分敏感与担心,即使对方已经答应要来,他们还是想更准确的知道对方的意愿。于是他们会开始拜托身边的人,请别人再去跟他确认,「真的吗?拜托你再去跟他确认一下。」

因为他们对自己太没自信,对于自己期望的未来即将实现没有太多的真实感。他们会思考该如何行动,提升实现的机率,只不过他们没有行动力去执行。

也由于他们太没自信,只要稍微被称赞,就会非常开心。因此,想和他们成为朋友的话, 只要简单的称赞他们,他们就会对你敞开心房了!

说原来如此,是想掌握话题

擅长聊天的人,就算听别人说话,他们也会做出反应,点头附和。看到对方对于自己提供的话题有反应,我们也会觉得开心,而乐于继续聊下去。但是,有一种人会一边做出反应,一边切断话题,在不知不觉中,聊天的话题就变成了对方想说的事情。

各位可以回想一下,通常这种情况,对方是怎么回应你说的话。如果对方不停的回应「原来如此」,就表示他想把话题的主导权转移到自己手上。

听到对方说「原来如此」, 我们会认为对方已经了解自己所说的话。但其实,他们真正想说的是:「原来如此,我懂你说的,但是??」,他们利用这种方式打断正在进行的话题,并顺势带到自己想说的事情上。

不过,也不是所有回应「原来如此」的人都是想转移话题, 如果话题仍旧继续的话,那就没问题。但是,如果对方说完「原来如此」之后,就夺走话题的主导权, 那么就要注意了。他们只是假装在听你说话,事实上是想找机会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情。(本文摘自前言、内文)

书名:手放口袋里的人不能信赖

作者:齐藤勇 

齐藤勇   立正大学名誉教授、大阪经济大学客座教授、日本商业心理学会会长。1943年出生,日本山梨县人。早稻田大学心理学博士,主要研究为人际心理学、恋爱心理学。活跃于电视、杂志等媒体,担任富士电视台、日本电视台节目的固定来宾,致力于推广心理学的实用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