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城之春》讲了一个故事,却在多种层面上有不同的意味,是很有意思的。虽然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私人化的故事,但在它的影像中处处浸含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境,家国之思无可逃避。影片中所体现的新与旧,道德与情欲,死气沉沉与生命活力之间的对抗更为那个特定的时代做下了意味深长的注脚。——影评人娜斯 看老电影需要平心静气,黑白的、画质很差的画面、颤颤巍巍做作别扭的说话声音和经常跑音的音乐都在考验着我们的耐性,喜欢好莱坞大片和3d巨制的只能绕行了。我也喜欢强烈的视觉冲击,喜欢大片的震撼人心的感觉,可我耐心看完这部号称“世界一百年电影史上的百部经典名作之一和中国电影九十年的十部经典作品之一”的《小城之春》,我的心灵同样受到强烈震撼,这种震撼源自导演费穆在那战火硝烟刚散、人们惊魂未定之时,没有受政治因素的影响,依旧找寻内心的自我情怀,也源自导演石破天惊的深度剖析千百年来国人在人伦与情欲之间的纠结与矛盾冲突 ![]() 任何熟谙银幕的人都明白,那些年岁以世纪衡量的经典电影的魔力。当这些经典电影面临着比大理石、纸张、颜料更为脆弱,更为容易朽坏的危险,更容易被我们的世纪遗忘症所吞没时,那些热爱电影的人给出的治疗方案是“修复”。
“修复”在它的词源里是“重新归位”的意思。电影是一种“现场的艺术”,我们需要和它进行一种共时性的历险。而修复电影,正是为了重现那段共同的时光。它将这些电影从霉变、酸腐当中拯救出来,将它们的魔力重新召唤出来。让它们不断的被重温,却好像每一次都是初读。修复电影,不只是对于记忆的尊敬,它更是对于未来的承诺。只有当我们在银幕上一遍又一遍的重温这些艺术杰作,我们才能明确我们看电影的目的,才能明白电影未来的道路。
我们创造着无数的新锐计划,准备着无数的新电影,这是我们还在路上的证明。但是,真正对于未来的承诺,却早已存在于这些古老的影像里。 ![]() 这部电影的最大的历史意义在于开创了中国电影的心理写实主义的先河。影片直面传统伦理和个性张扬的矛盾和冲突,对这种敏感的话题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充满了大量的人物心理活动的表现,这在之前的作品中还是很少见到。导演费穆调动了很多种手法来进行心里描写,比如全片通过玉纹的个人独白贯穿始终,利用独白展现主人公两难的境地和强烈的思想挣扎,并且与画面配合的丝丝入缝,别具一格。在台词上,费穆没有使用长篇大论喋喋不休,而是用很多不完整的句子,表达出主角踌躇不已的复杂心理,其潜台词更能激发观众的思考,使得心理描写更加精巧。此外,人物含蓄内敛的性格还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烘托配沉下也一览无遗,如衰败的破城墙,长满杂草的后院,都流露出玉纹的形单影只的孤独感。费穆在这部电影中充分运用了电影语言的功能,为剧情服务,把人物关系和内心活动刻画的生动形象。这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 2002年,导演田壮壮还翻拍了这部电影,用一个又一个没有特写的远景长镜头来向费穆这位被忽视的大师致敬。无论如何,1948年版的《小城之春》已经成为一部难以逾越的经典,这是真正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 编剧: 李天济
主演: 李纬 / 韦伟 / 石羽 / 张鸿眉 / 崔超明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1948-09(中国大陆) 片长: 93分钟 又名: Spring in a Small Town 剧情简介 1948年前后,中国某个平常的遍处皆是断垣颓壁的南方小城里,年轻少妇周玉纹(韦伟)与生病的丈夫戴礼言(石羽)过着索然寡味的日子。战争不仅令礼言失去了家产,也使他丧失了生活的信念。而玉纹每日做的,是在早晨出门买菜、给礼言抓药,在城头踱步好大一会后伤神地复回到家中,将药丢于他时与他对话不过三两句,剩下大半时日,是坐在妹妹戴秀(张鸿眉)房间绣花独自喟叹——除了早晨出门徘徊的城墙头,这是她认为的小城唯剩的有生气之地。
章志忱(李纬)的到来打破了死气沉沉的一切。他是礼言昔日好友,却也是玉纹的旧时情人。与礼言死气的阴郁形成对比的是,志忱年轻健康有朝气,这令本是小城异类的戴秀对他暗生情愫,但志忱心中一直没忘玉纹,而他无疑也是玉纹内心的渴望和呼唤。发乎情止于礼,志忱和玉纹之间欲迎还拒、欲拒还迎的心理角逐游戏连番上演时,礼言和戴秀窥见了个中端倪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