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今学霸竟如此玩“汉字”

 lxtabc 2015-09-06

有人说,现在我们面临着“汉字危机”。

不过与其说是“汉字危机”,不如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学霸脑子里都装着好多成语,这些成语背后还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你也快来学一学吧。

古今学霸竟如此玩“汉字”

与其说是“汉字危机”,不如说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资料图 图源网络)

独占鳌头

“鳌”是传说中一种庞大的海生动物,头像乌龟,尾巴像鲤鱼,威猛无比,能够背起一座大山。

古今学霸竟如此玩“汉字”

“鳌”是传说中一种庞大的海生动物,头像乌龟,尾巴像鲤鱼,威猛无比(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什么人们用独自站在鳌鱼头上来指居于首位呢?

原来,早在唐宋时期,皇帝殿前陛阶上镌刻着巨大的鳌鱼。科举殿试发榜时,状元、榜眼和探花中,只有状元才能站在鳌头的部分。于是,人们便用“独占鳌头”来指中了状元。后来这个词也用来泛指居于首位。

蟾宫折桂

跑到月宫中折桂花为什么能用来形容科举得中呢?

古今学霸竟如此玩“汉字”

蟾宫折桂图(资料图 图源网络)

据说,这跟《晋书·郄诜(qièshēn)传》中的一个故事有关:晋代郄诜被推举为贤良,对策获天下第一。晋武帝问他,如何评价自己。他自谦道:“我不过是桂树林中的一枝,昆山群玉中的一片而已。”于是后来人们便以“折桂”来指代登科,即考中科举。

又因民间有吴刚在月宫砍桂树的传说,月宫也称为蟾宫,唐代以来人们就把这两件事合在一起,以“蟾宫折桂”比喻科举登第。

连中三元

有人可能会问,连中三元究竟中的是哪“三元”呢?

古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考过乡试的人称作“举人”,乡试第一名被称为“解元”。考过会试的人称作“贡生”,会试第一名称作“会元”。考过殿试的人被称为进士,殿试第一名便是我们熟知的状元了。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得第一的学霸,是解元、会元、状元得主,其中有三个“元”,于是便是“连中三元”。

夺魁

人们都将获取第一说成“夺魁”,这个“魁”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行酒令时喊的“五魁首”和这个又有什么关系呢?

宋代称进士第一名为“魁”,也就是状元。“夺魁”便是夺得第一的意思。

后来,明代的科举制度中,考试科目为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每科第一名便被称为“魁首”,五科第一名并称“五魁”。五科全部考取第一名的超级学霸便是“五魁首”。考生们为了祈求自己能够高中,在行酒令时,便直呼“五魁首”。这一酒令也慢慢散播开来。

中流砥柱

古代的学霸经过十年寒窗苦读,层层科举,终于一朝金榜题名,入朝为官,渐渐成为朝中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的中流砥柱。

砥柱是抵在中间的柱子吗?当然不是。有说法相传砥柱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也有说法认为砥柱是黄河三门峡中的一座山,根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砥柱者,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于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意思是说当时大禹治水,有座山挡着水,凿破之后,河水分流而过,包裹着山,山在水中就像柱子一样,被称作砥柱。后来人们将那些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形容为“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