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意三人行——陈宜明个展、王琨个展、孙纲个展

 昵称5092447 2015-09-06


“写意三人行——陈宜明个展、王琨个展、孙纲个展”
主办: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浙江美术馆
展厅:4、5、6号厅
时间:2015年9月10日—2015年9月20日

开幕式:9月12号下午2点



三位炉火纯青的艺术家,执着追求着艺术,从不自满。作品虽已受到业内认可和关注,但低调做人,潜心求索。这次展览汇集了三位优秀艺术家近年来的精心之作,希望在展览繁多的今天,让观者品味到积淀在作品中的独特神韵。



艺术家简介

陈宜明,1950年生于上海,中国油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院执教几十载,桃李满天下。他从连环画《枫》走来,北大荒生活是他创作的源泉。


作品欣赏

红土地 2014 70x70cm

灵山岛城口子村 2015.5 70x70cm

风荷晚香2 2015.4 70x70cm

灵山岛码头 2015.5 70x70cm

初秋 2014 50x60cm

女人与咖啡1 2014 70x70cm

女人与咖啡2 2014 70x70cm

五月的梨花沟 2014 60x60cm

湘水人家 2015.6 70x140cm

夏日 2014 60x60cm

雨后2015.5 70x70cm

院内 2014 50x60cm

长岛小调 2011 50x60cm

岳麓书院 2015 140X70

正月的沿坑岭头 2014 70x70cm

仲夏的五里坡 2014 70x70cm

陈宜明作品

陈宜明作品

陈宜明作品




艺术家简介

王琨,1958年生于天津,《中国油画》杂志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油画、书法是几乎与他生命等长的事业,《中国油画》是他埋首付出三十余年的职业。以书入画,东西情怀。


作品欣赏

丰收 170cm 70cm 2013年

问 130cm×180cm×2 2014

转经 80cmx200cmx2 2003年

舞 130cm×180cm×2 2013

佛1 70cm×170cm 2007

佛2 70cm×170cm 2007

高原魂2006 120cm×80cm 2006年

高原冬日 100cm×80cm×2 2009年

高原魂2007 70cm×170cm 2007年

高原魂2013 180cm×130cm×2 2013年

海风 100cm×80cm 2015年

海风1 50cm×70cm 2014-3

黑松 130cm×180cm 2012年

晋中雪 200cm×80cm 2009年

水仙1 80cm×60cm 2015年

水仙2 50cm×60cm 2015年

牛 80cm×80cm 2008

杏花开 80cm×80cm×2 2015

杏花开 120cm×80cm 2015年

写松 50cm×60cm 2015


关于书与画的胡思乱想

文/王琨

书画同源指中国画和书法道理相通,文化根脉同宗同源,这不必多说,谁都知道。
我所说的画是指油画而言,说油画与书法同源纯属异想天开,谁会相信?油画多少岁?书法多少岁?那是孙子和爷爷的爷爷的关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艺术的发展,尤其近100年来,它们相互仰慕,早已攀上关系,有的已结成亲家,说几个洋女婿的名字:弗朗兹·克兰、皮埃尔·苏拉热、安德烈·德朗,还有凡·高、亨利·马蒂斯、乔治·卢奥也靠谱。这是我的感觉,不管他们了解不了解中国书法,一眼便可看出他们的追求与书法相通。其实各种艺术门类其终极目标是相通的,手段的背后是殊途同归。
我本人写书法、画油画。书法简洁,表达直接,单纯到只有黑白和点线,却能囊括艺术中的万象,既深不可测,又简单至极。
比如形式上有郑板桥的“乱石铺路”,怀素的“惊蛇入草”,文徵明的“行云流水”,多么形象生动的比喻!苏东坡调侃黄庭坚的字说“死蛇挂枝”,黄庭坚反讽苏东坡的字像“拍死的蛤蟆”,这些很有视觉效果的比喻和当下流行的西方“符号学”“痕迹学”是否早已有了暗合?
我曾把卢奥、弗洛伊德的画风想象成“颜体”,厚重,有金石味;德·库宁和怀素、徐渭同样充满速度,一气呵成;凡·高与八大山人纯粹的中锋用笔一样,拙中含巧,这些对应是我个人在视觉上的一种感受。同样,每当我在画布上需要用线条勾勒时,书法中的意味和形式便会跳出来,线与线关系的如何处理更是让我与西方的“有意味的形式”难分伯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屋漏痕”“锥画沙”,与莫兰迪、席勒是否也有着暗合?就用线而言,东西方虽观念上大不相同,但艺术中的共性,也有许多相通之处:波提切利的线条处理与永乐宫壁画的线条处理,安格尔与明清肖像在线的运用上都是服务于自己对美的理解与表达。
就中国书画总体而言,与西方又有不同之处,在线的运用上更具独立价值,它不仅是轮廓线或字的笔画,它更是艺术家精神表达的体现。精神层面的表达高于对物的表达。
线的运用在西方画家中多为反复多遍完成,即使像马蒂斯这样的大家,线的运用也多为轮廓,其独立价值并不突出,与中国绘画中对线的追求和要求并不在一个层面。
以书入画和用线入画还有区别。以书入画更强调每一笔的独立价值,笔与笔之间的照应、点与点之间的关系、点与线之间的协调,以及画面中的“贯气”。油画的特点是可反复涂改,多层画法,丰富厚重,与书法的下笔肯定、不做修改、一次了断形成对比,处理好了可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其中的探索空间很大,创造出新的样式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我对书法情有独钟,油画又是我的最爱,每当我挥毫泼墨时,下意识地会注意画面的绘画性,每当我用油画作画时,一笔贯气的书写性又让我迷恋,书法与油画的嫁接对我来说并不刻意,笔随心走,至于能否整出“混血”,既要看基因的成活率,又要看外界的机缘,这种诱惑让我既兴奋又具挑战性,我对未来的“混血”充满期待。
不管书法用笔、国画用线、油彩冷暖、多层描绘,都是艺术中的元素而已,没有谁规定哪个可用哪个不可用,界限是人定的,当然人也可以打破。艺术手段终归是手段,艺术的目的就是艺术。
许多好的东西和创造,都是由异想天开、胡思乱想开始的。好,才是硬道理!

2014年






艺术家简介

孙纲, 1959年生于河北石家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在作品中,用优雅与平静呈现激情,用简洁与单纯表达深刻。


作品欣赏

半月湾50cm×70cm布面油画 2015年

半月湾 ? 雾60cm×8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半月湾 ? 蓝60cm×8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半月湾?白60cm×80cm布面油画2015年

半月湾 ? 红60cm×8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海滨的傍晚60X8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海滨小屋》60X8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帆船基地》60X8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池》 80x6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影》 80x5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园》 80x6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园中景》80X8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艺术区?751 120cm×12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阳光下的原野80cm×10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春天的田野80cm×10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收获季节一 97cm×130cm 布面油画2015年

收获的季节二97cm×130cm 布面油画 2015年

草原天路150cm×18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林间的农舍60cm×8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渔村之二50cm×80cm 布面油画 2014年




绘画语言的探索

孙纲


近些年自己在绘画的探索中,更加注重绘画本体语言的研究。我认为绘画本体语言的提升会更加有助于对绘画内容的深入表达。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绘画语言的一致性会使得画面更加朴素、更加本质、更加纯粹。同时注重作品的意象表达和绘画的精神品格与画面品质的追求,在创作上探求精神内省的处理方式,虽然是风景创作,但在语言上的处理方式上,注入较为深刻的精神内涵,使其在绘画的精神品格上得以升华。追求一种形而上的精神品格,画面以外的精神传达。精神品格的追求建立在对事物内在的精神内核抽离,对物体抽象语言的处理。抽象因素之间构成一种带有精神品格的绘画特质,引领观者进入到为其精心营造的精神世界中,达到较高层面的审美滋养。

我的艺术创作一直遵循的是对自然景物的抽象因素的提取,以传递出虽然画面的形态是具象的,但其所传达的是带有抽象意味的精神层面的表达,使作品的景致与画面的品质呈现出形而上的精神品质,使作品有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抽象的元素、抽象的秩序、物象与物象之间的抽象形构成的美感,构成了艺术作品的构形方式。不同的艺术家有着不同的观察方式与物象抽象形态的组合方式,这是作品中形的核心内容与灵魂。艺术作品有其内在的秩序与美感,人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梳理出一系列形式语言法则 。在绘画的构形方式上东西方绘画有着相通的一致性,艺术家都对绘画的构形方式有着深入的研究。这在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绘画中都能得到印证。东西方的艺术家在语言方式上的高度概括与提炼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他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一致的。我们的传统绘画对物象抽象元素的提取及符号化的语言方式的运用做到了极致。如:倪瓒、八大山人他们绘画高度的概括与提炼。西方近现代的中对在语言的研究上有对东方绘画的汲取,如:梵高绘画的语言方式的运用高度概括与提炼。塞尚对绘画语言的探索与中国传统绘画有着相似之处。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注重艺术作品的时代精神,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往昔的艺术家有所不同,视觉信息、视觉经验、视觉结构等艺术元素,对我们的影响会直接反映到我们的艺术创作中。我们应不断地锤炼自己语言方式,使作品更加净化,作品语言更加纯净。

在绘画维度上与自然景观保持一定的距离,既有中国画理上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绘画中的在“具象与抽象”之间的艺术处理手段。这样的艺术处理手段要求艺术家有较高的审美修养,具备较高学术品格的艺术表现能力,通过画面的抽象因素和色彩处理使作品的品质得以提升,同时将自身独特的面对自然的审美判断和对自然景物独特的抽离方式,使作品在形态语言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在近期的艺术实践中我对绘画构形的关注也在作品中得以体现。艺术作品创作是多种因素的结合,对于形式语言上构形元素的研究是为了更深化作品的主题。强化对物象更深层次的感受,在这方面,很多传统绘画大师们对有关绘画形式语言的问题都作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这些抽象元素的组建可以表达事物的本质和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感受。艺术只是停留在对物象的表面因素的描摹,无助于作品的精神传达,如果对物象进行更深层面的抽象因素去抽离和组织,会更加有助于深化作品精神层面的表达。使作品在学术层面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名画记]—————

名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