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南汇古钟园

 憨痴呆 2015-09-07

南汇古钟园

 

四百年的古钟庇护乡里

 

四百三十年前的明隆庆年间,南沙(今南汇)一带海波淼淼,芦荻萋萋,海盗出没,倭寇猖獗。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正规抗日部队——戚家军曾驻扎于此。为抗击倭寇,朝廷曾拨出巨款修筑海塘,加强海防;同时一场民间自发的抗倭募捐运动正在悄然进行。相传当时组织者是古城名刹福泉寺的圆净住持和他的两位小徒——明照和明然。圆净和尚一心想要筹资铸一口大铜钟,借以庇护百姓。他们四处云游化缘,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筹集了足够的善款,并请江南有名的铸造专家梅家父子相助,终于在隆庆五年(1571年)铸成一口高1.62米、周长3.4米、重1.6吨、口呈喇叭瓣形的青铜大钟。铜钟上镌刻铭句“金声一震,虎啸龙吟;皇风清穆,海道安宁”,道出了这口铜钟世俗功德层面的含义。铜钟周身图文并茂,雕刻精细,1311名捐献者的名字清晰可见,让世人永远记得他们的无量功德。

铜钟铸成之后,尚未开音,圆净和尚又准备外出云游,以普济芸芸众生,临走关照看家的小和尚们务必在三天之后才能敲钟。但他才走到离县城仅十公里的施家桥上时,小和尚们便耐不住时间的冗长,好奇地撞起钟来。钟声浑厚凝重,十分洪亮,犹如虎啸龙吟,悠扬声长。老和尚听到钟声,一汪热泪洒在施家桥上,禁不住垂首顿足,暗叹钟声再不能传到更远的地方,只能局限于施家桥方圆以内,而无法庇护、保佑更多的父老乡亲了。

钟落福泉寺,一坐便是4个世纪,整整响了395年,曾令倭寇闻响丧胆,曾使百姓得钟安宁。20世纪60年代,一场浩劫席卷中华大地,福泉寺在劫难逃,从此,古刹荒废了,铜钟也沉默了。直到70年代末,一声春雷响彻全国,阴霾一扫而尽,古钟又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中。南汇县政府划出约六十亩土地,斥资修建了钟亭,又以钟亭为中心建造了精美的园林,园子也因古钟而取名“古钟园”。古钟在园内静坐了多年,饱览了园内春夏秋冬变换无穷的美景,耳闻潺潺流水声、鸟语虫吟声、风雨瑟瑟声、少年读书声、老年歌舞声、江南丝竹声、爱侣情语声……现在,这历经四代的洪钟已被列入市保护文物,成为南汇的一宝。

 

以钟亭为中心的江南式园林

 

因为这口明代的古钟,80年代初建的这座园子也透着古老的气息,黑瓦白墙,青藤银杏,出奇的古朴典雅,清静幽深。园子位于惠南镇西南,全园占地面积3.88公顷,设有钟亭区、文源馆、藏掘苑、宝宝四大景区,内有九亭七桥一舫三廊等仿古建筑,蜿蜒曲折的河流,将全园分隔成大小二岛,挖湖垒土形成两座小山,按植物配置不同命名为松岭、梅岭。

公园的大门两旁以粉墙、青瓦、石笋、修竹、白皮松、枸骨等组成不同的景观,使大门显得雄伟轩昂。进入公园,一座高2.32米,长8米的大型青石雕照壁迎门而立。照壁上的石雕工艺精细,人物栩栩如生,有呼之欲出之感,刻画的正是福泉寺住持化缘铸钟的美丽传说。上前细看,青铜大钟、圆净住持、明照、明然、银杏、古井,皆一目了然。

钟亭区位于公园的中心,面积约8亩,是全园的中心景区。四周秀水环抱,架有青龙、彩凤、靖海、引虹、曲桥等5座桥梁,湖中游船荡漾,岸边迎春悬垂,随风轻扬,自然成趣。湖边“松岭”山上,遍植白皮松、华山松、罗汉松、火炬松等树木。沿坎坷小道登岭远眺,青碧黛绿丛中点缀着楼台亭榭,影影绰绰,错落有致,精巧典雅。水天一色的湖面、葱郁的树林、精致的建筑组合在一起,宛若天成。

钟亭  亭内就静坐着那青铜大钟。钟亭呈六边形,外观二层,双重六角飞檐;内空一层,六根大柱,支撑着亭身。亭内建有一石台,石台上面放置铜钟,上书“钟亭”两字,是南汇110岁书法家苏局仙老先生的手迹。亭前有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小型广场,或练操、或娱乐,游客伫立其间瞻仰铜钟,自有一番妙趣。广场四周栽有高大银杏,秋季硕果累累,一片金黄。银杏间杂植的常青翠柏,葱郁挺拔,散发出浓郁的苍朴气息。

慕碧山房  山房东侧斜峰断壁,上有“含涓”二字。设计上这里原是悬崖瀑布,本该细瀑下垂,珠玉四溅,但现在瀑布断流,只有断壁尤在,让人徒生遐想,空留惆怅。断壁前有瀑布形成的小潭,潭连石溪,绕山房蜿蜒流入梦烟河。山房前,有紫藤枝蔓横斜,待到春季串串紫花点缀其间,芬芳四溢,好似举手可得,实又伸手不着。房前砖头铺成的月台,临池砌石栏,栏杆精致秀美,柱头小石狮形象生动,石桌石凳小巧玲珑。房后银杏高大耸立,葱葱郁郁,又有梅花朵朵,带来无限春意。从慕壁山房后侧沿着松岭向北、向东,有长廊蜿蜒伸出,把瑞春亭与山房连成一个整体。

真趣轩  沿着石铺小道,穿过广场,即进入真趣轩。真趣轩临水而建,长廊曲折,间以漏窗,整个空间封而不闭,隔而不断,漫步徜徉,移步异景,虽为咫尺之地,却有极妙的安排。轩的南面是流水山石,翠竹青藤点缀其间;北面是银杏参天,钟亭梅岭屹立其中;旁边是小桥横卧水面,水中有红白睡莲,相映成趣。临轩而立,浓郁的绿树与秀润的湖石倒映水中,景色清幽宜人。清明时节,春雨霏霏,罩在一片烟雨云雾之中;夏秋之际,花红柳绿,湖水涟漪,凉风习习,在轩中看荡桨飞舟,听欢声笑语,令人心旷神怡;寒冬降临,倘若下一场大雪,则银装素裹,分外妖饶,凭栏远眺,对岸梅岭花开,白雪红梅,美不胜收。一年四季,季季景色不同。

荷花池、曲桥、湖心亭  荷花池隐在一步之遥的南端。池西有山洞蜿蜒、树木峥嵘、古柏参天、紫藤蔓绕,池北则有曲桥横卧。曲桥实为十一曲,临水曲长,婀娜多姿。湖心亭取名挹翠亭,意欲广揽秀色。端坐在亭内,看着流水依依,倘若不小心丢了手中的小吃食,便会引来鱼儿无数。向北远眺,青龙桥弯弯拱起,桥畔一株虬屈朴树冲破石壁,斜伸而下,宛如出水巨龙,直傲天穹。纵观湖区风景,或晨或晚、或晴或雨,都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加上这里视野开阔,四面皆景,引得游客纷纷驻足,取景留影,以作留念。

文源馆  位于公园西南角,里面长廊曲折,雕花镂窗与外界隔而不断,是一处园中园。园内各色流水山石、翠竹青藤似镂窗里的一幅幅画,漫步园中,步移景换,美不胜收。文源馆面积约5亩,与真趣轩隔岸相望,馆内设有聚秀堂、听雨亭、观潮阁、曲廊和文源桥,或观赏风景,或遮风避雨都可。

聚秀堂  面阔三间,梁、枋纵横交错,衔接吻合,结构严密,瓦格分明,飞檐高挑。堂内长窗上雕刻着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有三英战吕布、吕布戏貂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长坂坡张飞喝退百万兵等,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据说,这里的花窗均系民间收集而来的古物,具有文物价值。聚秀堂的西侧有一潭池水,取名月湖,湖旁黄馨垂挂、樟树挺拔,湖上廊桥飞跨,小巧而不失优雅。堂前遍植桂花、青枫、木芙蓉等,四季有景。文源馆相对比较偏僻,是闹中取静的好地方。馆中既有月洞花墙,又有花香迷人,闲庭信步,只见那莘莘学子埋头苦读,对对情侣相依互诉衷肠,还有那晨练老翁,练拳舞剑,一派恬静祥和的景象。

听雨亭  在聚秀堂北,依湖而立,飞檐翘角,窗明几净。亭外植有芭蕉、腊梅等树木。每当雨季来临,雨水点点击打湖面、屋脊,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雨打芭蕉,发出“沙沙”之声,犹如春蚕嚼叶,临窗听雨,好一幅“蕉窗夜雨”的美景。

观潮阁  面东而立,青瓦、粉墙,朴实雅致。凤凰石鼓分置两旁,前有梅岭山势起伏,绿树成荫,后有庭院深深、修竹斧石亭立。观潮阁接连花墙,文娱馆由此分隔,但隔而不断,隔中有连,相互透景,景物深远,若隐若现,收到小中见大的效果。登观潮阁向前遥望,乃是梅岭。梅岭之上,山路崎岖迂回,遍植红梅、绿梅、杨梅、腊梅等植株。待到杨梅花落结果,满树青青红红,你可以摘一枚放入口中,酸酸甜甜,令人回味。

藏掘苑  原来是陈列山石、花卉盆景的去处,以拙朴灵巧的原则,藏者拙,观者灵,邀游客鉴赏。苑内有起风台、朴养斋、镜亭、木香棚等亭台楼阁,晨昏之时穿行此间,朦朦胧胧恍若仙境。起风台前河道逶迤曲折,或聚或散,岸边树木繁茂,水中倒影摇荡。遥望十一曲桥、听雨亭、真趣轩,或临水倚岸,或深入水际,或半抱水面。曲桥连贯,轩亭高显,自然如出,宁静幽雅。

钟亭的东侧,有一湖中之岛——蟠龙岛。岛上桂树飘香、红叶满目,沿湖岸参差叠石、峰石隆突、藤蔓缠绕、时隐时现。岛虽小,风光别样好,是佳偶情侣说话的好去处。

宝宝  古钟园还另辟了一处小朋友玩耍的天地——宝宝。宝宝位于公园的东南角,设计不同于其他主要游览区,具有现代风格。整个儿童乐园绿树环抱,各种儿童游艺设施分置四处,有穿山洞的小火车、流光四溢的天鹅与鸳鸯等等,年轻的爸爸妈妈还可以陪着宝宝玩转马,一上一下,其乐无穷,小孩子们更是乐不思返,呆上一天也玩不腻。

古钟园里有山有水,有亭有桥,有假山有藤架,有古物有传说,更有那青桐银杏、松树翠柏、寒梅怒放、桂花飘香,一片片,一层层,枝枝蔓蔓,花花草草,真可谓闹中取静、静中有动,是人们游览休憩的胜地。

古钟园于2003年6月免费向游人开放。古钟园还作为南汇桃花节的一个景点向游客开放。在20世纪90年代第二届南汇桃花节上,古钟园的游客量达30余万人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