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号下午,德国总理默克尔出了趟不太远的门,往德国东部的萨克森州走了一趟。 萨克森州是德国东部人口第一大州,首府是远近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德累斯顿,号称“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无论是自然风景还是人文遗产,都简直美哭了。 除了德累斯顿,萨克森州还有被歌德称赞为“小巴黎”的莱比锡,这里还是德国音乐会的发源地,充满古典文化气息。 但默克尔的目的地,既不是德累斯顿,也不是莱比锡,而是一座名叫格拉苏蒂、只有不到5000居民的小镇。格拉苏蒂位于德累斯顿向南约一个小时的车程,近邻德国与捷克边境。这座貌不惊人的小镇,为何吸引了总理的到来呢? 与德国许多风光优美、颜值爆表的小镇相比,格拉苏蒂确实显得太过普通了。 但千万不要“以貌取人”:格拉苏蒂是德国制表业的诞生地,有着165年的制表历史,德国顶级名表几乎都出自这个不起眼的小镇。从镇徽上就可以看出制表业在整个小镇举足轻重的地位。 默克尔的到访,也是为“表”而来——当天下午,她主持了朗格表全新厂房的揭幕仪式。
朗格全新表厂,采取地热发电,是一座可以实现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环保建筑。 朗格表,是当之无愧的德国表之冠,也是世界最好的顶级名表品牌之一。2007年、2009年、2011年和2013年,朗格连续四次在德国权威杂志《经济周刊》评选中荣登“顶级品牌排行榜”榜首。 而对于德国制表业,朗格还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德国表的创始品牌。百余年前,朗格表的创始人阿道夫·朗格将制表业引入德国,引入格拉苏蒂。
那时,格拉苏蒂还是一座默默无闻的边境小镇,地处贫困的厄尔士山区,资源、物产都不丰富,人们的生活普遍贫瘠。精通制表的阿道夫·朗格却独具慧眼,1845年,在这里建立了朗格制表厂。
凭借精良的制作工艺,朗格表很快在皇室贵族、社会名流间流行起来,连德皇威廉二世也向朗格订制极品怀表,作为给其他国家君主的礼物。
1848年,阿道夫·朗格当上格拉苏蒂镇镇长,在他的引领下,许多手艺高超的制表匠人和工厂纷纷落户格拉苏蒂,表壳、指针和摆轮等钟表配件的制造商也纷至沓来,还开设了钟表制作学校。格拉苏蒂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制表中心之一。可以说,凭借阿道夫·朗格的一己之力,改变了格拉苏蒂的历史和命运。
这次新厂房剪彩仪式上,站在默克尔左边的那位老先生,就是阿道夫·朗格的曾孙瓦尔特·朗格,今年已经91岁了。虽然是“富N代”,但瓦尔特·朗格能站在默克尔身边,靠的可不是吃祖辈老本。如果没有他,朗格表很可能早已在历史中销声匿迹了。
20世纪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经济大萧条和接踵而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格拉苏蒂的制表业带来了毁灭性的的打击。二战结束后,位于德国东部的格拉苏蒂镇归属东德,制表业被整合为国营企业,创立已102年的朗格品牌也就此消失。 在瓦尔特·朗格之前,朗格家族已经经营三代。为了传承工艺,每一代子弟都被要求进入表厂学习,瓦尔特也不例外。二战结束后,身为制表师的他离开家乡,流亡西德,一走就是40年。
两德统一后,瓦尔特·朗格回到格拉苏蒂,准备恢复朗格品牌。为了让已经习惯于制作东德机械表的员工了解顶级腕表制作知识,瓦尔特·朗格将员工送往瑞士,在万国表制造厂接受培训。经过四年的学习、培训、设计和测试,重新建厂的朗格在1994年推出了四款腕表。发布会特意选定在德累斯顿皇宫,在当时是轰动性的事件。 发布日当天,四款腕表接受了专业记者和特许经营商的严格检验,结果,揭开四款腕表的那一刻,全场记者和嘉宾就报以热烈掌声。只用了几分钟时间,123枚腕表就销售一空,最后的三枚更是靠抽签决定买家。
首场发布会大获成功,意味着朗格顺利走上了复兴的道路。而在瓦尔特·朗格的心目中,格拉苏蒂的复兴与家族产业的复兴,有同样的重要性。他说:“我们的目标并不只是再次打造世界上最好的腕表……让我最心满意足的是,能够亲自见证格拉苏蒂镇再次成为德国制表业的中心。” 瓦尔特·朗格的的愿望正一步步被实现。朗格如今成了不少腕表公司的楷模,而格拉苏蒂也逐渐恢复了制表重镇的传统风貌。除朗格外,还有数家德国名表厂设立于格拉苏蒂。对格拉苏蒂人来说,朗格不仅仅是一家工厂,也不仅仅是当地历史的一部分,更是成为了这座小镇的命运共同体。 贵为一国总理的默克尔专程前来“站台”,也并不仅仅因为朗格品牌“高大上”、能够代表德国制造的优良工艺,而是因为企业的兴盛与发展带动了一方富庶,让当地人安居乐业。而对于“中国制造”而言,朗格与格拉苏蒂的共兴衰,或许也有着强烈的启示意义。 |
|
来自: Confucius365 > 《盘点与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