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喜欢《论中国》

 数树书鼠 2015-09-07
《论中国》,作者亨利-基辛格。
提起基辛格,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国际政坛的风云人物。更是由于在中美建交过程中的作为而让人以为“他应该很了解中国”。
然而,貌似这是一厢情愿了。
还是让《论中国》来说吧。
开篇第一句:“一个社会或国家常认为自己将亘古永存,并对自己起源的传说倍加珍视。中华文明的一个特点是,它似乎没有起点。”-------盘古开天辟地呢?女娲补天呢?、、、、、、
第二页:“中国历史上战乱频仍,中央政府几度荡然无存。、、、每次改朝换代后,新朝均沿袭前朝的治国手法。”------承袭的只是“中央”理念,手法肯定是“与时俱进”的变化着,否则,如何应对变化的环境、人文、技术呢,只一例便可说明,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第四页:“尽管当时的中国和日本具有同样的文化内核及政治制度,但却彼此相轻,它们处理彼此关系的方法就是减少往来,几百年一直如此。”------“当时”是何时?用“几百年来一直如此”来推算,最少100年,是1915年,最多999年,是1016年,宋朝真宗年代,往前的秦汉唐呢,就算是“几百年”之内,也不是“减少往来”。而以日本岛民的登陆心理和中华自成一体的理念,如何得出“文化内核相同”的结论呢?
第七页:“近代中国依然是‘一个自诩为民族国家的文明社会’。”--------用“自诩”一词是什么意思?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这难道不是史实么?
、、、、、、、、、、
我是不是应该再多读几页???
有这样一则故事:托尔斯泰对莎士比亚的攻击是露骨而刻毒的,莎在他心中始终激起“一种强烈的反感与厌恶”。托为了验证自己对莎充满敌意的判断,反复披阅俄、英、德各种莎翁作品的版本,结果仍旧是无一例外地感到了“厌恶、烦闷和惶然不知所云”。到了75岁高龄,托已读完莎所有作品,包括莎翁的历史剧。
这是伟人对讨厌的表达方式。
我呢,蝼蚁小人,讨厌?很简单,扔掉而已。
我把基辛格扔到了书柜的角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