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17)清东陵陵区风水考察点评(河北遵化)

 wsy3347 2015-09-08

 

清东陵陵区风水考察点评(河北遵化)

 

清东陵座落在河北省遵化县境内的马兰峪,西南至北京一百二十余公里,东南至遵化县城三十公里。历史上有种种说法。据明史记载:明朝初期永乐帝选择陵址时,因其选址的风水师是唐未国师杨筠松的三大嫡传弟子廖金精后裔廖均卿,曾文辿后裔曾从政、刘江东后裔刘玉渊曾来堪舆。曾注目过马兰峪这个地方,也许是形理法度之因,后又定址北京昌平天寿山建明陵。可见明朝初期永乐选址是眀智,大明王朝执政277年之久,而明末崇祯皇帝未用是失策。

据说又是明末崇祯皇帝生前选定未用的。明末史继佐在《罪惟录》的记载 崇祯初年,遍求天寿(明十三陵的天寿山),无吉壤。至十三年,始召刘诚意孔昭(诚意伯刘孔昭)及张真人(真人张甲),协视地,得蓟州凤台山(清代又作瑞山丰台岭,即今河北遵化马兰峪清东陵所在地)。云地善而难得治陵起工之吉,吉在甲申(崇祯十七年)以后,不及事。

据清史记载与民间传说,明朝皇帝崇祯朱由检在国事摇摆的动荡中,即疑其朱家皇陵风水衰弱无运,又知天寿山已无佳穴可卜,所以带诚意伯刘孔昭(刘伯温后裔)和张甲真人,携同朝中大臣钦天监正来到此处,就看中了京东120多公里处的马兰峪的这块盆地风水好,欲在此建陵。遂有别营遵化之议。欲藉此再度振兴大明。大臣提议地方虽好但起工吉日当在甲申年后,因当时内忧外患,这件大事就暂且搁下了。不知是阴差阳错,或是历史车轮转速,也许是明定陵风水不合杨公三理气退败的原因,未及实施就被义军李自成攻进京城而国破身亡,所以277年大明王朝也随之烟消云散。有人曾经为崇祯惋惜──与数百年的江山延续失之交臂。但这正应了古来之说,风水本天成,造化者得之

明亡清兴,作为中国封建史上异族统治中原王朝之一,满清以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并统治中国长达268年之久,的确是一个奇迹。有人把它归结于风水,说大清江山的稳固,赖于清东陵这入关后的第一块祖坟选得好。对于历史的评论,后人总是有不同方式的解释和破译,且不管它的片面和偏激,甚至荒诞,但大家都想从某种领域窥视一种文化的溯源和流变,寻找它深藏的真谛。

历代异族统治者入主中原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与汉族的融合。满清的延续史也是满汉的融合史。满清入主中原之后,在学习汉文化的过程中,首先接触到的便是选陵造墓和风水选址。兴建风水陵墓素有三年求地,十年定穴之说,所以,皇帝的陵址被称为万年吉地,隐喻江山稳固,万年不衰。选卜万年吉地都是钦派王公大臣和风水堪舆人员等利用罗盘仪器遍走名山大川,积年累月,耗费苦心,相度而成的。陵址的选择最后都要皇帝钦定,这是关系到帝运兴盛,国祚绵长的大事。而皇帝只是个决策者,在这之前所做的大量繁琐而细致的事项却需要风水堪舆家们来完成。

开创大清王朝的年经顺治皇帝,虽出生于蛮夷之地,但成长生活于北京,受中原文化和明十三风水文化影响,也信仰风水,又有超越明陵的好胜心,在朝中司天监正与风水师提仪下,率众游猎到此,登至昌瑞山上,被这片灵秀山水所震撼,也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当即传旨: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之寿宫。清东陵的选址正式定位。顺治皇帝虽定位东陵风水吉地,也许初定江山国事繁忙,或是祖上辽宁关外永陵等三陵风水有不合形理法度,后宫尽出凶事,顺治24岁英年早逝,生前并未建成东陵,引起了清庭的注意。在1661年,顺治十八年去世后,清庭在孝庄太后主持下开始大规模营建清东皇陵,以孝陵为中心构建清东陵总体风水建筑。这才有了后来规模浩大、气势恢宏的皇家陵寝──清东陵。这座皇家陵寝由300多座单体建筑组成,埋葬着清朝5 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1位阿哥。

  清廷编纂的《清朝文献通考》一书中载:“东陵山脉自太行来,重岗迭阜,凤翥龙蟠,嵯峨数百仞。前有金星山,左有鲇鱼关、马兰峪,后有分水岭,诸山耸峙环抱。右有宽佃峪、黄花山。千岩万壑,朝宗回拱。左右两水分流浃绕,俱汇于龙虎峪。崇龙巩固,为钟祥福地。”上述是古人书中对东陵风水的描写,虽有溢美之词,但基本上还是符合事实的。凡是到过清东陵的人,无不为那里的秀美山川而惊服。

  按杨公风水形理法课四大要旨考察东陵大局,观其形:首观四面之山峦,次望两旁之水势,看山在何处住,来去水在何处合,察山势来脉形气。寻落脉结穴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寻龙望势查穴定位。这里的山川地势的确与众不同,既空明旷远,又雄奇灵秀,太祖山是北依承德境内海拔2200多米燕山山脉的主峰雾灵山,少祖山是苍龙岭主峰,后靠父母山是昌瑞山。龙脉长而有劲,屈而有情,行而有止,势而有威。整个陵区诸山环合呈荷花状,以孝陵为中心,四面环山由东西两侧环抱皇陵,形成“众臣护主”之势。格局分来龙和明堂前后两个部分。后靠昌瑞山形似明朝官帽,两边山峰犹如帽翅,高大威猛,环抱穴场,加上苍龙岭如锦屏翠嶂,将凛冽北风拒之于外;东边的雁飞岭诸峰如青龙盘卧势皆西朝俨然左辅;西面的黄花山,层峦叠嶂飞翠,似白虎雄踞山峰势皆东拜,宛如右弼;影壁山位于靠山、朝峰之间,似玉案横陈;南方的金星山、天台山、象山等众山,雄伟高大,横亘于陵区之南,皆向北呼应;内敛向心,中间是数十平方公里的平坦之地,辽阔坦荡,雍容不迫能容千军万马;陵区东西两侧各有两条大河,左有西大河,右有魏进河,滔滔河水挟山之余气向南流淌;各条小溪,弯弯曲曲,左盘右旋,汇于从天然水口兴隆口流出;山水正好形成了群山拱卫,众水挟流之势,对于镶嵌于其中的陵寝形成了拱卫、环抱、朝揖之状,无形的风水理念与有形的山川河流自然浑然一体,成为亘古以来最为理想的风水吉地。难怪明清两朝的皇帝都想据为己有。

    据考察清东陵以金星山为主山向,负阴抱阳,整体格局天造地设,局部建设人工雕琢,却丝毫不露斧凿之痕,实属罕见。它沿承了中国传统风水的对称布局。清东陵的15座陵寝是按照“居中为尊”、“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传统观念设计排列的。而主要是以中轴线上的入关第一帝顺治的孝陵为中心,其位置至尊无上,其余皇帝陵寝则按辈分的高低分别在孝陵的两侧呈扇形东西排列开来。东侧为康熙大帝的景陵,西侧为乾隆皇帝的裕陵,更东为同治皇帝的惠陵,更西为咸丰皇帝的定陵。形成儿孙陪侍父祖的格局,突现了长者为尊的伦理观念。皇后陵和妃园寝都建在本朝皇帝陵的旁边,表明了他们之间的主从、隶属关系。其神道都与本朝皇帝陵的神道相接,而各皇帝陵的神道又都与陵区中心轴线上的孝陵神道相接,连以长达6公里的砖石神道,统一从孝陵功德牌坊五门进退出入。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枝状系,其统绪嗣承关系十分明显,表达了生生息息、国祚绵长的愿望。其东西跨度达数十公里。

春秋大小祭祀皆从神道总门户大红门出入。经详测考研其风水格局,而总门户来水走口不能全消纳,不合杨公理法而犯三元二大忌,必主男女有少亡夭折过半。大红门离金星山太近,更有高压堵心之嫌。五个皇帝与皇后妃子众多的陵墓,由于其山形水法不一样,坐山立向分金不同,内堂作法也就不一致,风水好坏的应验就不同,所以几位皇帝吉凶祸福的都不一样,结局就更不一样,今用杨公风水学三元理气逐一点评,供世人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